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郑重提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至此这一年也被称作改革开放元年。
自此之后,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各行各业都展现出了久违的欣欣向荣。但令人痛心的是,腐败问题也随之出现。
很多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和子女,在金钱的腐蚀之下迅速堕落。尤其是一些所谓的高干子弟,更是借助父辈的权势做起了“官倒”。
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在子女经商问题上,不仅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甚至还成为了他们的“保护伞”。
某些高干子弟的堕落行为,迅速在社会上激起了很大的民怨。为了严厉打击这股不正之风并平息民怨,邓小平提出: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贪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986年,中央下发了一份关于坚决制止高干子女经商的文件,并且下达了最后通牒,限期于1989年9月1日前完全退出。
在这份文件下发之后,很多高干子女纷纷退出商界。其中,副国级干部耿飚的女儿耿莹,在这个关键的历史当口,她的资产几乎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1987年,48岁的耿莹不顾父母劝阻,执意要去美国闯荡。临行之前,这个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骨子里十分倔强的女人,说出了一句豪言壮语。
“你们相信我,只需要给我3年时间,那时候如果我还没饿死,就一定会在美国横着走!”当时,包括耿莹的亲属和朋友在内,都认为她这是因为受了刺激说胡话。
事实上对于了解耿莹的人而言,一定会十分相信她的实力,毕竟在这个出生在湖南醴陵的湘妹子,骨子里天生就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才是她的真性情。
耿莹的父母是在抗战时期在一起的,她出生之时正处于抗战最关键的时刻,父母根本没有时间悉心照料孩子。
每次遇到部队转移或打仗时,耿莹就被放在马背上,跟随大部队一起行军。为此,耿飚和赵兰香夫妇,一直都觉得亏欠了长女耿莹。
但这个在马背上长大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历过枪林弹雨,同父亲一起出生入死,早已经养成了坚毅的性格。
建国之后,耿莹和父母来到北京生活,父亲调入外交部工作之后,几乎很少有时间陪她。但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给她写信,父女俩通过书信寄托对彼此的想念之情。
耿莹上中学之后,在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报考了一所地质院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地质队。此后,她经常跟随地质队外出找矿,一干就是十几年的光景。
在这期间,耿莹经历了结婚和生子等,多个人生中的关键时刻。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她和丈夫后来因为经济问题,最终分道扬镳了。
耿飚得知女儿的困境之后,主动帮耿莹抚养孩子。而身处逆境的耿莹也没有就此消沉,相反她不断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后来自学中医并成为了一名研究人员。
时间很快来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全国都掀起了一股经济浪潮,很多人不惜放弃铁饭碗,纷纷投入到了波涛汹涌的商海。
生性刚毅的耿莹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她也要选择下海创业。此后,在朋友的帮助下,耿莹在珠海注册了一家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了当时最时髦的老板。
当耿飚得知耿莹的想法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十分担忧地对女儿说道:“你连10块钱都数不清,还去学别人开公司?”
不过作为一位父亲,耿飚最终还是决定支持女儿的决定。耿莹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女强人,经过短短几年的打拼之后,她便赚到了不菲的身价。
1986年,中央下达的一纸文书,让包括耿莹在内的高干子弟,不得不退出商海。耿莹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去美国闯荡一番。
果真如耿莹所说,她在美国打拼了整整十年时间,不仅拥有了令人羡慕的6亩土地,而且还栽种了54棵果树,她真的可以在美国横着走了。
1997年,耿莹从美国回到祖国之后,在和朋友聊天时得知,我国的文物损失非常严重。于是,她二话不说就决定为保护文物做一点事情。
2007年,在耿莹的努力之下,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应运而生。当年,这可是第一家可以同时在海内外一起募集资金的基金会。
【参考资料】
《耿莹:耿飙长女的“文化苦旅”》刘畅
《耿莹:从将军之女到中国文化遗产守望人》刘倩玮
《文化要有家国情怀一访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耿莹》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