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人们骂他是“扶不起的阿斗”,邓艾兵临城下后,刘禅没有组织兵马抵抗,等待援军,反而开城投降了曹魏。与刘禅相对应的是,蜀汉有9位将士不愿意做亡国之臣,先后为蜀汉战死。
九、赵广
赵广,赵云的儿子,官拜门牙将。
263年,魏军兵分三路攻打蜀汉,赵广跟随姜维去抵御敌军。姜维面对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的进攻,难以招架,接连败给对手,最终退守剑阁。赵广在沓中和邓艾作战的时候,战死。
八、傅佥
傅佥,蜀汉别督傅肜之子。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后陆逊后,傅肜率部为刘备断后,他为刘备争取到了足够的逃跑时间,但自己战死。傅肜的儿子傅佥,也是一员很优秀的将领,长于谋略,颇有胆识,深受姜维赏识。263年,魏伐蜀时,姜维安排傅佥和蒋舒镇守阳安关。钟会派胡烈率兵攻打阳安关。
傅佥镇守的阳安关,原本固若金汤,难以攻破,但其副将蒋舒曾是蜀汉的武兴督,后因犯错被朝廷解除职务,他因此怀恨在心。魏军进攻阳安关时,蒋舒劝说傅佥守城,他领兵出城破敌。
谁曾知,蒋舒出城后就投降了胡烈,导致蜀军中出现剧烈动荡,胡烈趁机攻破阳安关,傅佥战死。
七、六、诸葛瞻、诸葛尚
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官居卫将军、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诸葛尚,诸葛亮之孙,官居护军都尉。
诸葛瞻,因为是诸葛亮的儿子,在蜀汉的名气很大,众人对他的期望也很高,但诸葛瞻名不副实,最终辜负了众人对他的期望。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后,黄崇劝说诸葛瞻强占险要地势,依托地形抵御邓艾大军进入平原,但是诸葛瞻没有采纳,导致邓艾长驱直入,进军至绵竹。
诸葛瞻在绵竹和邓艾展开决战。诸葛瞻有7万大军,邓艾只有3万,但邓艾久经沙场,指挥能力远胜诸葛瞻,最终邓艾以弱胜强,击败了诸葛瞻。兵败后,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自杀殉国。
五、黄崇
黄崇,黄权之子。
关羽被杀后,刘备封黄权为镇北将军,让其跟随自己征讨江东。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后,仓皇逃往白帝城,而黄权的退路被江东切断,无法撤回蜀汉。他不愿意投降江东,所以率兵投降了曹魏。黄权投降曹魏后,蜀汉执法部门要杀了黄权家人,以儆效尤,惩罚黄权。
刘备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刘备依旧像之前一样厚待黄权家人。黄权的儿子黄崇,对蜀汉也无比忠诚。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后,黄权跟随诸葛瞻去抵御邓艾大军。
黄权劝说诸葛瞻抢占险要地形,依托地形防守,但诸葛瞻没有听从,导致蜀军被邓艾击败,诸葛瞻只能退守绵竹。绵竹之战中,黄权激励手下将士和敌军死战到底,但邓艾是久经沙场的曹魏名将,手下的士兵也是曹魏精锐中的精锐,战斗力强悍,最终蜀军被魏军击败,黄崇战死。
四、张遵
张遵,张飞的孙子,张苞之子。张苞,跟随诸葛亮北伐期间战死。张遵,能力也很优秀,邓艾偷渡阴平后,其跟随诸葛瞻去抵抗邓艾。绵竹之战中,诸葛瞻战死后,张遵继续辅佐诸葛尚和邓艾大军作战。诸葛尚阵亡后,张遵又和黄崇、李球等人一起抵御魏军,最后直至自己战死。
三、李球
李球,蜀汉重臣李恢的侄子,官居羽林右部督。绵竹之战爆发前,李球劝说诸葛瞻派兵抢占绵竹附近险要隘口,借助地形阻击敌军,但诸葛瞻也没有采纳,导致魏军长驱直入,一路几乎没有遭遇像样的抵抗,就兵临城下了。李球跟随诸葛瞻、诸葛尚出城和曹魏大军决战时,战死。
二、张翼
张翼,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曾跟随诸葛亮、姜维北伐,为蜀汉立下不少大功,官至左车骑将军。
263年8月,曹魏伐蜀后,刘禅就派廖化前去支援姜维,张翼、董厥率兵防守外围的各主要关口。
谁曾想,镇守阳安关的副将蒋舒投敌叛国,导致阳安关被魏军攻破,姜维、张翼、董厥等人只能退守到剑阁。姜维在剑阁地区,依托有利地形阻挡住了钟会大军,但邓艾偷渡阴平,并在绵竹之战中击败诸葛瞻,逼迫刘禅投降了。刘禅投降后,下令让姜维、张翼等将士也投降曹魏。
蜀汉将士不甘心亡国。
后来,姜维和钟会密谋造反,准备复兴蜀国。事情败露后,参与谋反张翼等蜀汉将士皆被曹魏杀害。
一、姜维
姜维,是蜀汉后期最主要的将领,他深受诸葛亮赏识,诸葛亮还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了姜维。诸葛亮病逝后,虽然蒋琬、费祎、董允接替诸葛亮,做了蜀汉丞相,但姜维逐渐成长为了蜀汉最重要的将领。姜维官拜大将军后,就秉承诸葛亮的遗志,率兵北伐。姜维一生中共9次北伐,虽然取得了一些战果,但连年北伐,让蜀汉百姓饱受战争之苦,也损耗了蜀汉的国力。
263年,曹魏伐蜀时,姜维又选择了收缩的防守策略,将敌军挡在剑阁,但是邓艾却率兵偷渡阴平,进入蜀汉腹地,灭掉了蜀汉。国家被灭后,姜维不甘心做亡国之臣,和曹魏名将钟会密谋造反,恢复蜀汉。事情败露后,姜维和钟会都被曹魏杀害,参与谋反的蜀汉将领也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