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为何自比为1917年沙皇

2023年06月24日20:56:06 历史 1278

面对着瓦格纳部队的突然叛乱,俄罗斯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其中提到“1917年,俄罗斯曾遭受了这样的打击,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但胜利却被夺走了。阴谋和争吵导致了最大的动荡,军亡国亡,大片领土丧失。结果,酿成了内战的悲剧。各种政治冒险家和外国势力令俄罗斯人自相残杀,他们为了谋取私利撕裂了国家。我们不会让这种事再次发生。”

俄罗斯总统为何自比为1917年沙皇 - 天天要闻

以上类比令不少国人大惑不解:他为何要选取这样一个不祥的比喻呢?只有通过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进程,以及从中产生的德国刀刺在背神话,才能理解俄罗斯总统的这一选择。

1918年11月初,一战已进入尾声,先前的春季攻势已经耗尽了德国最后一丝气力,协约国随后发动的反攻收复了春季攻势中丧失的土地,此时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凭借着美国的有生力量和物资支援,一举攻入德国境内。

俄罗斯总统为何自比为1917年沙皇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德国的盟友也已支撑不住,保加利亚在9月底签订停战协议,一个月后,奥斯曼土耳其步其后尘。紧接着,奥匈帝国也向协约国请求停战,德国日益有成为孤家寡人的危险。

可尽管如此,德国海军仍接到了出海作战的命令。绝望的水兵抵制命令,发动起义,这吹响了德国革命的号角。数日后,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国成立了共和国,之后共和国的代表在停战协定书上签字,德国正式退出一战。

俄罗斯总统为何自比为1917年沙皇 - 天天要闻

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德国不中止战争,也绝无获胜的可能,以兴登堡鲁登道夫为代表的军方高层清楚这一点,也曾逼迫德皇让位于共和国,并开启与协约国接触与和谈的进程。

然而,在普通的德国人眼中,真实的情形却并非如此。他们早已习惯了报界对德军胜利的宣扬,并且在签订停战协议时,协约国尚未攻入德国领土,而德军反倒占领着大量取自崩塌了的俄国的土地。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退出战争,着实令他们大惑不解。

俄罗斯总统为何自比为1917年沙皇 - 天天要闻

1919年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加诸于德国的种种苛刻条款进一步放大了德国民众的被剥夺感,而20年代前半期德国飞涨的物价更是加剧了社会矛盾,纳粹党等保守主义政党就此问题大做文章,称德军并未在战场上失利,而是被国内的政党所出卖,正如一把刺在背后的尖刀,无处撒气的德国民众对此类观点很是买账,这成了纳粹主义在日后得势的土壤。

俄罗斯总统为何自比为1917年沙皇 - 天天要闻

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方才明白为何俄罗斯总统要选取这样一个看似不祥的类比。当初俄国退出一战时,被迫与德国签订和约,丧失了大量领土。此外,在随之而来的革命与内战中,芬兰等曾经属于俄国的领土永久分离,俄国人将这笔账都算在了退出战争上,畅想要是当初坚持到底,会取得怎样的辉煌。

直面失利是很难的,尤其是直面战争的失利,因此人们都要用种种神话加以粉饰,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身上。到1865年4月时,南部邦联早已是山穷水尽,李将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可在战后的南方白人群体中,李将军却被神化成百战百胜的战神般的存在。该神话还强调,北方辜负了南方的善意,将黑人权利和军事管制等措施强加于南方,借以突出重建措施的不义性,这与德国刀刺在背的神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俄罗斯总统为何自比为1917年沙皇 - 天天要闻

如果您喜欢本文,或是对美国历史和政治感兴趣,请移步微信,关注“煮酒论美国”公众号,谢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三国之中,死于刺杀的14位历史人物! - 天天要闻

三国之中,死于刺杀的14位历史人物!

三国之中要么将领战死沙场,要么俘虏被杀,要么国亡被屠,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死的很特别,死于刺杀,死于有谋划的刺杀,他们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是有影响力的人物,所以才会受到刺杀的“眷顾”,他们的死足以改变历史的走向。1.何进何进何大将军手中有兵,
534|从1.0到4.0,草原与中原关系的四次升级 - 天天要闻

534|从1.0到4.0,草原与中原关系的四次升级

矛盾的双方,要么战争,要么吸引,要么形势统一,要么彻底融合。这就是建立在大历史观上的营养精华。2024年6月17日 第534篇几千年的中他民族史,其中一条主线便是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的斗争史。
系统解读《毛选》第一卷,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天天要闻

系统解读《毛选》第一卷,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文章中提到的名言“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不仅是主席对于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关系分析的重要出发点,也是主席思想中革命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这句话直接指出了在复杂的阶级社会中,正确区分敌我关系的重要性,是革命成功的关键。
烈士紧握82年女子照片被网友认亲,DNA比对结果出来了…… - 天天要闻

烈士紧握82年女子照片被网友认亲,DNA比对结果出来了……

今年4月,一张被烈士紧握82年的年轻女子照片牵动着全国网友的心。为了帮助烈士后人寻亲,全国多家媒体为82年前怀抱照片的烈士寻亲。6月14日,记者就烈士身份认定等有关工作,向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了解了最新进展。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负责人文少卿副教授表示,之前有山西网友声称31号烈士及烈士手中照片上的年轻女子...
美国以强凌弱,联大上演罕见一幕,中方见义勇为,团结全世界抵制 - 天天要闻

美国以强凌弱,联大上演罕见一幕,中方见义勇为,团结全世界抵制

6月13号,联合国大会以“消除以单边治外强制性经济措施作为政治和经济胁迫手段”为议题,就美国等部分国家的制裁问题举行会议。在当前西方国家动辄以经济封锁、打压制裁为手段恃强凌弱的背景下,联大举行相关会议十分应景,体现了联合国作为最具权威性的多边政府间组织,应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