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率整个团投靠日伪,粟裕不怒,反而称他为英雄!

2022年12月22日21:43:09 历史 1693

1943年2月,汤景延团部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团长汤景延一看来人,立马安排手下大摆筵席,表示要和好兄弟不醉不归。



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率整个团投靠日伪,粟裕不怒,反而称他为英雄! - 天天要闻

酒过三巡,这位客人就表明了来意:

“兄弟呀,你现在跟着那什么新四军有什么前途?不如跟着我们,吃香的喝辣的”



汤景延微微一笑没说话。



客人着急的说:“怎么?哥哥我还骗你不成?只要跟了我们,升官发财,荣华富贵绝对少不了你的”。



听完客人说的,汤景延脸上表现出很心动的表情,但还是沉吟了一会儿,打哈哈说:“这个事儿呢,容我和弟兄们商量一下,来来来,喝酒,喝酒。”



接着他抿一口酒,说到:“哎,老陆,不管结果如何,咱们都还是兄弟啊”。



叫老陆的客人心中一通暗喜,这是答应归降了?



此人姓陆,和汤景延之前在国民党军里共过事,是好兄弟,找到汤景延时他已是日伪南通特工分局的特工。



日伪组织为何要策反汤景延,他在新四军中担任什么职位?而最终他答应归降日伪了吗?


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率整个团投靠日伪,粟裕不怒,反而称他为英雄! - 天天要闻


1943年春,汪伪政权组织15000多兵力,计划对江苏中部的如皋南通海门启东和崇明五个县统称通海五县的区域展开一次大规模的“清乡运动”。



“清乡运动”就是要对付驻守在该地方的新四军队伍,这一招可以说好狠。



因为通海五县是贯通长江南北的咽喉要道,新四军苏南根据地的军需供应都必须经过这里,而该地一旦落入日伪之手,苏南根据地就危险了。



当时我军驻守通海五县的就是汤景延率领的自卫团!



汤景延,1921年加入国民党,1939年起担任国民党鲁苏皖边区一个机炮营的营长。



1941年,他的顶头上司李长江经不住诱惑,投靠汪伪政权。



而汤景延转而投奔了新四军,组建了通海人民抗日自卫团,汤景延任团长。



“清乡运动”前,日伪政权特务头子李士群就盯上了汤景延并派人调查了他,这一调查可是给了他大大的惊喜。



因为汤景延平时不是打麻将就是抽大烟,还成天下馆子,吃喝玩乐,花天酒地,总之一句话,就是不务正业的人喜欢干的他都干。



哪有一点新四军干部的做派?



不仅他是这样,他手下的军官也和他是一类人,都是一丘之貉。



对于这种调查结果,李士群可谓是喜出望外,他认为汤景延和他就是一路人!



之所以投靠新四军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只要他用重金加权势引诱,没有不上钩的道理。



有了这个认知后,他就立即找汤景延的“好兄弟”行动了。



于是就有了开头劝降的一幕。



汤景延真的心动了吗?



等这位姓陆的客人一走,汤景延立即就向苏中区委和师部做了如实汇报!



如此做派的汤景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到底是投敌的汉奸还是清清白白的新四军呢?



早在1942年2月,经苏州区领导批准,汤景延已成为了我党的秘密特别党员,而他领导的自卫团也已经改造成了地地道道的我党新型军队。



之所以要表现出腐化堕落,是为了迷惑日伪军。



因为那时的日伪顽敌各方势力关系很复杂,对我方都有各种渗透,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迷惑敌人,汤景延在领导粟裕的授意下这么做的。



汤景延向苏中区汇报的领导是就是粟裕,粟裕听了汤景延的汇报后,灵机一动,决定顺水推舟,让汤景延假意投靠日伪,带领他的团部深入敌营,全体潜伏!



不仅继续驻扎在通海,还要侦察敌情转运物资,以策应苏南根据地的安全。



一个团部600多人集体潜伏可不是一般的难,因为一旦有一个人行差踏错,被敌人识破,万一有一个人思想出现松动,万一有一个人走漏风声,那他们集体都会全军覆没!



但汤景延没有任何犹豫,只重重的点头说:“行”!


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率整个团投靠日伪,粟裕不怒,反而称他为英雄! - 天天要闻


回到驻地的汤景延没有急着去部署,而是耐心的等待鱼儿上钩。



果不其然,半个月后,那位陆兄弟又来了!



汤景延没有着急答应,而是提出他要见汪伪政权在通海地区最大的官姜颂平!



陆兄弟一听就乐了,因为不怕汤景延提条件,就怕他不提,不提就答应才是真的有问题。



提了条件才代表他有所求,可以用金钱或者权势拉拢他,证明他是个见利忘义的人!



于是当场答应说,好说,现在就给你安排!



见到姜颂平的汤景延当场提出了几个条件。



第一,枪杆子是我升官发财的本钱,不能动我的一兵一卒。



第二,有地盘才有饭吃,我汤团必须驻扎在老地方便于发展,所以也不能动。



汤景延一副坐地起价,强硬的样子让姜颂平没有恼怒,反而一副好说好说的态度。



因为他们劝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汤景延还有他的600多人的团。



现在先答应了,之后怎么处置汤景延的队伍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就这样,汤景延和日伪政府达成了协议。



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率整个团投靠日伪,粟裕不怒,反而称他为英雄! - 天天要闻

做好这一步的汤景延并不放松,因为接下来怎么给下边的战士们做思想工作是个大难题。



他们当初投奔新四军就是为了抗敌,保家卫国,不到两年的时间又投靠日伪政权,战士们能同意吗?



汤景延心里没底,更让人为难的是,这次卧底的目的还不能告知他们。



回到战地的汤景延就召集38位党员开会,告诉他们说我们继续保住团身,保家卫国的目的不变,需要变换斗争方式,坚持原地斗争。



意思就是只有这几十个干部知道,下边的战士只能想办法去完成了。



接下来,姜颂平为他举办“万人欢迎大会”,又在李士群的要求下,正式通电全社会,宣布汤景延及部队“投汪反共”,参加所谓“和平运动”。



他们之所以搞这么多花样就是想借着汤景延的投降为汪伪政权造势。



汪伪政权还给他们发钱犒赏,还给汤团改番号,对汤景延本人更是晋升伪军少将!



这是完全相信汤景延和他的军队了吗?也没有完全信任,要想完全信任还得经得住考验。



加入日伪政权后的汤团更是腐化堕落,每晚都有赌局饭局,不到两个月,他们就和上上下下的伪军头目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夜夜笙歌。



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率整个团投靠日伪,粟裕不怒,反而称他为英雄! - 天天要闻

而这也是李士群的考验,看到汤团如此上道,他也慢慢放心了。



但在他们不知道的汤公馆,却另有乾坤。表面上看,汤公馆每天人来人往,酒桌牌局天天忙。



可是事实上,它是一个高效率运转的地下工作站,和新四军总部联络的秘密电台就藏在这里。



汤景延呢,整天沉迷在酒桌牌局之上,就是为了套取日伪头目大大小小的情报,包括“清乡计划”怎么部署,装备给养,怎么供应这些。



而与此同时,这些情报全部通过秘密电台及时传递到了后方,有力的支持了根据地的“反清乡运动”。



当时按照粟裕司令员的方案,汤团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根据地转运药品、纱布以及枪支、弹药这些战场上急需的物资。



但这些是被敌军严密封锁的,怎么转运?



汤景延发现,日伪军打仗不在行,但是在怎么捞钱上很在行,他就学着日伪官员们开商行,利用人脉倒运物资!



他有样学样的办了一家协记商行,自任经理,再加上他利用酒桌牌局上的各种关系,迅速将公行的规模做大,在长江多个港口都开设了分行。



当时长江南北新四军所需的军火、药物、食盐、布匹等这些被严令禁运的通讯物资就在日本的眼皮子底下,被汤团源源不断的转运到新四军手中。



但他们掩护战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率整个团投靠日伪,粟裕不怒,反而称他为英雄! - 天天要闻

有一天深夜,汤团突然接到日本头目的电话,让他们立即出发,配合日军去偷袭正在休整的一支新四军游击队。



出发之前,日军头子严令禁止提前开枪,否则直接枪毙。



他们越靠近新四军,汤团的将领越紧张,这要怎么通知到战友呢?如果再靠近,新四军就危险了。



不过很巧的是,前方不知从那里窜出来一只野狗到处乱撞,带队的刘剑平灵机一动,啪啪打出两声枪响,大喊:“快趴下,有新四军”。



听到动静的游击队迅速转移,而在后边的日军气的哇哇大叫。



这次掩护战友的小场面可谓是经常发生,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一次大的危险正在逼近。



在他们潜伏五个月左右,一敌特工发现了汤公馆的不对劲,因为汤景延为了保证汤公馆内电台安全,就安排几个便衣战士日夜巡逻。



于是,这位敌特工就突然闯入汤公馆以便打汤景延个措手不及,不过好在汤景延平时工作比较谨慎,敌特工没有发现电台。



但这也引起了日伪“清乡公署”主任张北生的警觉,他就决定把汤团整个团分解了再说。



他将汤景延所属部队减到两个排,将汤团一方由日军直接节制,而且把汤团驻防的港口改成汪伪自己人把守。



汤团被完全打散,分散在方圆两百里的十几个镇上,还在他们中间设立特工组织,美其名曰“联防”。



对于汤景延他们来说,恐怕凶多吉少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粟裕用电台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

不用再卧底了,直接带领部队回家。



因为经过汤团几个月的情报和背后运作,苏南根据地已经度过了最难的时期。



此时被分散在各地的将士们被汤景延紧急召集到一起,共同制定下一步计划。



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率整个团投靠日伪,粟裕不怒,反而称他为英雄! - 天天要闻

那天晚上,汤公馆里酒气熏天,吆五喝六的声音不绝于耳,原来这是为二营营长周显才举办婚宴。



驻地日伪头目不管大小,都收到了汤公馆的请帖,包括姜颂平、张北生这些大特务。



晚上11点时,喝的晕头转向的特务们还在打牌耍钱,突然,“啪啪”几枪之后,一群手持枪械的士兵冲了进来。



姜颂平,组长翟光耀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一枪毙命,其他特务一看情况不对,纷纷束手就擒。



这些士兵不是别人,正是汤景延的警卫队,他们在回家之前,就是要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将特务们一网打尽!



同时,分散在各地的战士也是突然行动,打掉了敌人的很多据点。



最终,战士们带着缴获的大量枪支、弹药和现款,顺利的回了新四军的队伍中。


粟裕对战士们说,你们是英雄!



是不是很神奇?一个团600多人潜伏在敌营167天,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敢顺利完成任务。


对此,你怎么看?#头条创作挑战赛#

欢迎评论区留言!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一次全俄总动员 - 天天要闻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一次全俄总动员

俄罗斯将在5月9日迎来“卫国战争胜利日”这一全俄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因这场胜利的背后是军民的巨大牺牲,所以这个节日在俄罗斯地位特殊、意义重大。为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无论俄罗斯官方还是民间都全面动员起来,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这一重大节庆活动中。七座城市胜利日当天将恢复旧称近期,俄罗斯多地的地方议会作出...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 天天要闻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刚刚统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绾等人建议说:各国诸候刚被消灭,燕、齐、荆地辽远,不在那里立王,就没有人来安定燕、齐、荆。请把皇帝的几...
苦涩的荒唐 - 天天要闻

苦涩的荒唐

文革后期的73年,小学四年级时一个班级搞了一场随堂批判会,校长都来参加了,因为校长听说这个民办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强的,让“哑巴”都开口说了话。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 天天要闻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飘着细雨。军机大臣瞿鸿禨捧着一叠奏折疾步穿过宫门,却在养心殿前听见瓷器碎裂的脆响。殿内,慈禧太后正凝视着刑部呈报的"杖毙逆犯沈荩事毕"奏本,指尖深深掐进黄绫锦垫。 这个令帝国最高统治者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