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借孔子来讽刺殷商搬迁折腾

2022年12月18日10:51:21 历史 1964

老师给人的印象大概是板着脸孔,不苟言笑,一本正经了。

然而,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却并非如此。

“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史记·殷本纪》

太史公最后总评里,引用了孔夫子一句话。大体意思是:“殷国路上流淌着白色的车子,质量都很好呵,那个时代崇尚白色。”直白翻译很难体会出孔子的态度。

司马迁借孔子来讽刺殷商搬迁折腾 - 天天要闻

其实,这本该是一句很幽默风趣的话,如今读来仍感觉其中不乏揶揄,用彼时的词汇来说——“讽”。

当然,今人对此堂而皇之地解释为殷商时代生产力发达,不仅修路水平超高,造车技术也是一流水准。这是误认为孔子赞赏殷商了。

然而,窃以为大家误解了司马迁,曲解了孔子。如果把它理解为孔子嘲笑殷商来回迁都劳民伤财,这样子岂不是更好?

司马迁借孔子来讽刺殷商搬迁折腾 - 天天要闻

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成汤),从开创殷商到成汤传承了十三代,而国都搬迁竟达到八次之多,可想而知迁都搬家的频繁程度。

俗语说“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穷”,俗语是人类智慧的经验总结。旺盛的火移动次数多了就会熄灭;而来回折腾搬家,没有长久的规划,就会越搬越穷。

大概殷商就是如此。

汤之后,殷商仍然很频繁地搬迁国都,司马迁在殷本纪中记载,中丁迁都于隞、河亶甲迁都于相、祖乙迁都于邢、盘庚迁都于亳、武乙复去亳迁河北……而历史教材中殷商国都在跨黄河两岸五个地方来回迁换。

历史上最著名的应该是盘庚迁殷“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居。”盘庚搬都定殷也并非最后一次。

盘庚执政期间,殷商国都已经确立在黄河北岸。盘庚带领浩浩荡荡的队伍从黄河以北重新渡河到了南岸,重新定都亳,已经迁都五次了,还没有最终确定选择地点。而这些已经导致了老百姓怨声载道,“殷民咨胥皆怨,不欲迁。”

殷商的社会发展在兴衰更迭中波浪式推进,兴盛转向衰落便筹划搬都,再兴盛再衰落再次搬迁国都。然而,兴盛与搬迁国关系并不大。

俗话说“安居乐业”,如果连起码的住所都不能确定,怎么能够安心耕种,发展经济呢?老百姓都不愿意再折腾来回搬迁了,所以孔子对此嗤之以鼻,既然不能谩骂,所以只好嘲讽一下。

且不管迁都出于是什么原因,或者刺激经济发展,或者躲避洪涝灾害,或者防备外族入侵,毫无疑问殷商屡次迁都给“国人”(在国都居住的人)造成极大的麻烦,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由此判断孔子“殷路车为善”是讽刺殷商迁都折腾。如果没有质量上乘的车辆,怎么能可能浩浩荡荡的迁都呢?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三番五次不停歇。

“而色尚白”大概是说灭亡是必然的。一长溜跟随迁都的人马,着白色衣服,一律白色车马,白色旗帜……白色队伍,浩浩荡荡岂不是像送葬的。

既无外族入侵,又无水旱天灾,殷商王朝就是在自己的折腾中葬送了前程。

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史记·孔子世家

众所周知,孔子曾对周代的文化有高度的赞誉:一方面强调了三代之间的文化连续性;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周代的文化是基于前两代的奠基之上,才得以发展成为更加优越的文化传统。

孔子一生极力吹捧周代文化,所以才会刻意贬低殷商文化?

孔子生鲁昌平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史记·孔子世家》


司马迁借孔子来讽刺殷商搬迁折腾 - 天天要闻

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明确,孔子先祖为商汤——“殷破,周封其后于宋”,宋人也就是殷商的后代子孙。

孔子会做出数典忘祖的事情,以嘲讽自己祖先来提高周代文化?《史记索隐》明确,“乘殷之辂”转自《论语》,而“殷人尚白”摘自《礼记》。这也就是说“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纯属司马迁杜撰。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

颜渊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小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佞人太危险了。”

“夏之时”是指夏代的历法,便于农业生产。“冕”指礼帽,周代的礼帽比以前的华美。“韶”是指舜时的乐曲,“舞”则是指周武王时的乐曲。

以此来看,孔子教导颜渊治国需要有选择性地继承优秀的文化。“辂”解释为天子所乘用之车。殷代的车由木制成,比较朴实。如果按照这个解释,所谓的孔子“殷路车为善”并非讽刺。

“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尚赤。”——《礼记》

历代受五行相克思想的影响,所崇尚的颜色有所不同。但五行学说形成于战国时代邹衍,而《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这再次明确“殷人尚白”又并非孔子原话。

如果五行学说为后起,那么上古三代所崇尚的颜色可能与部落色彩心理有关,又有可能与五帝有关。

按照邹衍说法,“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成汤应该是以金德取代了夏代木德,金克木,而白色在五行中为金。 所以,“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殷商创始人成汤先生,改正了历法,变换了颜色,崇尚白色。

司马迁借孔子来讽刺殷商搬迁折腾 - 天天要闻

按照五行相克相生的观念,赤色取代白色,应该是正常延续。所以,周朝尚火德,其色赤。再后来,秦始皇自封是秦为水德,而水属黑色,所以秦人尚黑。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司马迁为孔子编撰“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是否如司马贞所说“太史公为赞,不取成文,遂作此语”?如果理解为以孔子的口吻嘲笑殷商先祖岂不是更妙。估计司马迁写完《殷本纪》,为自己的幽默也狡黠地笑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辛亥革命爆发了,清朝为何不逃回东北?真相:逃回去下场更惨 - 天天要闻

辛亥革命爆发了,清朝为何不逃回东北?真相:逃回去下场更惨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避寒编辑|避寒《——【·前言·】——》清朝灭亡那年,没人真以为他们会就此散场,太后还在,皇帝还在,兵还在,满人还没死心。东北是祖宗地,是根
毛主席怒批:贺子珍哥哥行政八级?这不合理! - 天天要闻

毛主席怒批:贺子珍哥哥行政八级?这不合理!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中,有一位身影,虽不常处于聚光灯下,却以坚定的步伐、无畏的勇气,踏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闪耀轨迹,他就是贺敏学。他与毛主席之间,有着诸多不为人知却意义非凡的故事,而他的行政待遇问题,更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贺敏学出身
崔康熙:克雷桑停赛有一定影响;要在高原球场踢得更聪明一些 - 天天要闻

崔康熙:克雷桑停赛有一定影响;要在高原球场踢得更聪明一些

北京时间5月4日,中超第11轮山东泰山客战云南玉昆赛前,山东主帅崔康熙携球员赵剑非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备战情况赵剑非:球队是刚抵达云南,赛程很密集,路途很遥远,队员们在恢复,以最好状态迎接新的比赛,希望在客场拿到满意的结果和分数。崔康熙:这场比赛的关键在于恢复和状态提高,战术要进行好准备,队员们要踢得更聪...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60年后将卸任CEO,库克:认识他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 - 天天要闻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60年后将卸任CEO,库克:认识他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

“股神”巴菲特宣布即将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的消息,震惊全球。当地时间5月4日,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负责非保险业务的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将在董事会批准后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他表示,董事会计划于周日(当地时间5月5日)举行会议。据媒体报道称,这一消息震惊了...
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肃亲王豪格 - 天天要闻

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肃亲王豪格

清朝皇帝皇太极驾崩后,因未指定继承人,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在皇官崇政殿打响。肃亲王豪格就是在这场斗争中与皇位失之交臂。多尔衮当时,清廷的朝堂上由此形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个是以肃亲王豪格为首的皇子派,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相貌不凡,英武
王 笛:五四运动,“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 - 天天要闻

王 笛:五四运动,“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

今天是五四,读历史学家王笛《中国记事(1912—1928)》,令人深思,特别是本书第四部“巨人醒来,1919”,讲述西方媒体眼中的五四运动——欢呼“中国开始觉醒”。经授权刊出书摘,让我们一起看看,一百多年前西方人是怎么看待中国的五四运动的。文|王笛“中国开始觉醒”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美国专栏作家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