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在今
1938年,董必武、叶剑英等会见美国海军情报官卡尔逊时合影。前排左起:王安娜、卡尔逊、叶剑英、周立波;后排左起:董必武、凯丰、李克农
东方大谍——调整的目的是赢取战略先机
汉奸营垒中杀出民族忠良
抗战使中国不得不卷入世界大战,中共的安全斗争也不可避免地从国内走向国际。
对日斗争是头等重要的任务。中央调查研究局成立的时候,在全国各战略区设有四个分局,晋察冀边区位列第一,第一分局的主要任务正是调查日本的情况。
华北地区,正是中国对日作战的前线。日本于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又进军华北。日本把东北作为侵略中国的战略后方,扶植了一个“满洲国”,又沿长城设置一条“国防线”,中国人出入此线要凭“护照”!
中共在东北早有地下组织满洲省委,九一八事变后又组织了东北抗日联军。1933年初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苏区,与东北组织的联系只能经过莫斯科中转。1938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王明和康生回国,东北地下组织与中央的联系就完全中断了。
延安极其重视东北工作,专门成立了东北工作委员会,特派原抗联干部钟子云去晋察冀边区,设法打通与东北的秘密交通。可惜,钟子云派出的五个人,有的找不到地下关系,有的被叛徒出卖,有的还当了叛徒。日本在东北实施严密的法西斯管理,城镇建立严格的户籍制度,外来者必须登记,农村归村并屯,消除抗日联军的群众基础。
于是,“满洲国”就成了铁板一块,“国防线”似乎无法突破。
“国防线”可以禁绝交通,却无法阻拦思想。为了培养亲日派,日本当局鼓励东北青年去日本留学,“满洲国”大臣更把子弟留日作为时髦之举。
出其意料的是,日本的本土却涌动着马克思主义的暗流。平民子弟侯洛带头组织社会科学读书会,秘密共产党员张为先组织丁宜、陈卓毅等人成立反帝大同盟。这两个爱国进步团体于1938年合并,成立东北留日学生救亡总会。
1940年这个组织的主要骨干回国后,立即设法寻找中共组织,终于通过何松亭找到南汉宸。中社部指示东北情报组打入敌人内部深入埋伏,主要任务是获取战略情报,不与地方组织发生横向联系。
中共东北情报组长期潜伏,谨慎行动。国民党在东北的秘密组织被日本特务机关破坏,500多人全部落网,而中共情报员只有两人受牵连,整个组织被保留下来。这个秘密情报网发展到70多人,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中心,分布在东北的十几个地区。
这个情报组的成员大多是“满洲国”的高官子弟,其中有“总理大臣”的儿子张梦实,“地方自治指导部部长”的儿子于静纯,溥仪侍卫处长的儿子佟志彬,川岛芳子的弟弟宪东,军法处长的儿子王诚、侄子王谦,哈尔滨军管区旅长的儿子孙为。民族大义胜于高官厚禄。这些官二代凭借家族关系,顺利打入军政部门,拿到诸多重要情报。
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部署、东北日本人的反战思想、“满洲国”陆海空军实力、港口机场要塞的地图、工业目标地图、东北经济状况、东北日伪反间谍情况……日本在东北的战略机密全部被送到延安。抗战后期,苏军歼灭关东军;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抢占东北,发起辽沈战役,都有这个情报组的重要贡献。
汉奸营垒中杀出民族忠良!毛泽东兴奋地说:“‘满洲国’不是铁板一块,‘国防线’是可以突破的!”
这也是政策调整的成果,中共现在不但不把中间派当敌人,而且把他们从敌人营垒中“拉出来”!
中共情报组织中有个日本人小组
谍报工作无非是“拉出来”和“打进去”两手,无论“打进去”还是“拉出来”,最难对付的还是敌人的特务机关——他们也在对你“打进去”和“拉出来”!
潘汉年亲赴敌后侦察,主要活动地区是香港和上海。中共中央提拔潘汉年任中央社会部副部长,专责对日伪的情报工作。像潘汉年这等中央层次的情报首脑长期深入第一线,在国际情报界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潘汉年派女共产党员关露,相机策反李士群,打入汪精卫的特务机关。可是,日本特务对汉奸并不完全信任,最机密的情报始终掌握在日本人手里。
潘汉年又将目光投向日本情报机关。通过袁殊,同日本外务省驻沪特务头子岩井英一搭上关系。一家名为《二十世纪》的杂志创刊了,潘汉年编制的假情报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岩井公馆,日本情报机关的经费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中共华南情报部。通过岩井的关系,潘汉年得知日本外务省决定与苏联进行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谈判。
日本高度重视对华情报工作,1901年在中国创办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就地培养双语间谍。1925年,中共在这个学校中设立党支部,就地培养革命战士。1929年,中共党员王学文利用教学之机,在同文书院的日本学生中发展了一批共青团员,安斋库治、中西功、西里龙夫、手岛博俊、白井行幸等人成立了“日支斗争同盟”,成员有二三十人。
抗战全面爆发后,这批精通中文的日本学员,进入日本驻华特务机关的高层核心。白井行幸在华北派遣军司令部,手岛博俊联系日本驻华使馆武官室,西里龙夫任华中派遣军司令部报道部长,中西功同时在满铁上海办事处和华中派遣军特务班任职。中西功不仅联系十几个在华的日本人,还秘密通联日本首相的顾问尾崎秀实。
对于这些“虎子”,虎穴里面不再有秘密。日军驻华编成、日军“扫荡”作战计划,甚至日本御前会议的记录,源源不断地被报到延安,毛泽东经常可以看到来自“日方要员”的情报。
中共情报组织里面,居然有个日本人小组!
对于外国籍情报员,不仅敢用,而且会用。这说明,中共安全体系已经具有跨国运作的能力。
安全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制敌于先
调整就位的中共安全体系,很快面临巨大考验。
德国和日本是同盟国,德国侵苏,日本想必配合,日本的战略动向当即成为世界情报界关注的焦点。
北进危险大!斯大林紧急与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磋商,要求各国共产党武装保卫苏联。莫斯科要求延安派八路军进军东北牵制日本关东军。
八路军北上?日军刚刚发动五一大“扫荡”,八路军根据地损失惨重,此刻再北上攻击关东军经营十年的筑垒地域?朱德认为,那是劳师远征,兵家大忌。王明立即指责,援助苏联是中共必须遵守的国际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怎么办?毛泽东认为,八路军不宜采取孤注一掷的行动。日蒋早有默契,日军北进,蒋介石就逼迫八路军北上黄河,逼迫新四军北上长江。这“三北政策”中共不能中计,可又怎么说服斯大林呢?毛泽东下令八路军前方总部以破路行动干扰日军,同时要求情报部门迅速查明日军动向。
形势不等人!1941年9月3日德军围攻莫斯科,苏联国防部强烈要求八路军出兵南满。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情报部,连续决定四项情报方针,两次致电华南情报部,要求潘汉年领导的情报系统提供战略情报!
9月6日,日本御前会议制定《帝国国策施行要点》,军部表态不惜对美一战。
日本第一次有了明确的南进方向,立即被中共拿到情报。这次御前会议连正式记录都没有,可尾崎秀实还是拿到了消息。
可莫斯科还是不放心!10月6日德军总攻莫斯科,10月7日季米特洛夫质问毛泽东:中共准备采取什么实际行动来援助社会主义苏联?王明批评毛泽东的政策太左、自我孤立!10月10日,潘汉年报告日美谈判有破裂迹象,日本即将在太平洋开战!
延安此刻面对的危局,其严峻程度远超当年的井冈山。毛泽东此刻的安全视野,也越出中国的大小山头。毛泽东阅读中情部的《敌情通报》,判断国际动向对中国的影响。
10月18日,日本政坛变局,近卫内阁辞职,东条内阁上台。军人组阁,堪称战争内阁,又是以主张北进的陆军大臣为首相!斯大林宣布,10月20日莫斯科戒严。
国际国内都判断日本北进,毛泽东却作出相反判断。
毛泽东于10月18日当天致电重庆,征询周恩来对日本政局的看法。10月20日,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说,现在莫斯科危急,国民党正肯定北进,我们不必与之一致。关键在今后一两个星期内,南进可能性更大。同时,急电潘汉年,核实南进日期。
10月18日,佐尔格在东京被捕,苏联的情报渠道中断。10月29日,“军统”上海站被破坏,蒋介石的情报渠道也断了。
毛泽东这边,却是多渠道并进,战略情报源源不断。军委二局在陕北架设大功率电台,时刻侦听跨国电讯;潘汉年领导的情报系统在上海、香港、东京三地安钉子,随时侦察日本动向;周恩来在重庆渗入国民党特工部门,阎宝航拿到日本密码情报。日本籍情报员中西功冒着被捕的危险潜回日本,就地侦察大本营决策。
不只多渠道,还有全类别。毛泽东拿到的日本情报,从经济到政治到军事,全面而深入。战略动向,那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的运行轨迹,不是哪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的。即使陆军想北进,可北进能拿到战略物资吗?橡胶和石油都在东南亚,你不想南下也得南下。日本海军的油料数字表明,日军不但要南下,而且刻不容缓!
狡猾的日本,也要搞战略欺骗。到了11月,日本仍在释放不会南进的信息。日本特使来栖赴美谈判,这名特使和罗斯福有私交。关东军进行特别大演习,显示北进的可能。
11月7日,十月革命节,斯大林红场阅兵,莫斯科进入决战时刻。
同日,毛泽东发表广播演讲:“美国绝不应听信日本的阴谋,与日本订立任何的妥协,美国应和中国及英国一道,以实力制裁日本法西斯。日本法西斯虽然同时正在准备南进和北进,但是无论他们采取哪一条冒险的道路,西进以求消灭中国是必然的。”
同日,中西功查阅11月6日满铁《编内参考》:来栖大使今日赴美,谈判以11月30日为限期。潘汉年领导的情报系统确定:日本将于12月7日在太平洋开战!
中日情报员联手侦察,东方大谍在国际情报竞争中领先了。
毛泽东将明确的战略判断通报斯大林,斯大林赶紧把东线防御日军的20万大军调往西线莫斯科。
中共和国民党都把日本南进的情报转给美国,可惜美方不予采信。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事态的发展,证实了毛泽东的战略判断。这个判断,对中国又有何好处呢?日军南进逼迫美英参战,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得以形成,国际压力又使蒋介石不敢在国内大搞摩擦,中共的国内外处境大为改善。毛泽东迅速决策:积蓄力量,恢复元气,巩固内部,发展敌占区工作,以待敌军之敝。
有正确的战略决策,就能步步主动。在1941年这个举世震惊的年头,中共却能站稳潮头,且地位持续上升,成为全国性大党。
安全工作当然要防范突然袭击,当然要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可是,这防范和应对毕竟是被动状态。安全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制敌于先,先敌侦获情报,先敌部署行动,一句话,赢取战略先机!
中共的安全工作为什么能走强?这和安全体系大调整密切相关。
1941年一年间,一次皖南事变吃大亏,两次中央安全机构大调整,三次国际战略情报大胜利,中共的安全工作在惊涛骇浪中前行,大步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需要注意的是,1941年初,美国和苏联的情报部门都分置于陆海空军,缺乏中央级别的顶层综合部门。待到吃了大亏之后,美苏两国才开始进行安全体系的调整,苏联的国家安全部成立于1946年,美国的中央情报局成立于1947年。
从1941年到1949年,中共的安全体系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有效地保障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场大战的胜利。即将执政的中共,又开始了新的安全体系调整,将党的形式转为政权形式……
全文完
责编:江荣兵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