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底,暑热还没有散尽,县上决定调我去火烧店乡工作。火烧店是个产粮乡,总产量占全县百分之十,对全县经济总量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初到火烧店,看到街上冷冷清清的商铺和熙熙攘攘的行人难免有些胆怯。乡干部王涛同志几乎看出了我的心情,他直率地对我说:“全乡共8个村,3800多口人,经济发展正处起步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富民政策落实到这里,村组干部干劲十足,群众基础又好,只要和全乡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就能打开新的局面”。他自告奋勇地提出要陪同我到各村看看。我说:“那好,明天去偏远的墩墩石村了解一下秋播进展情况”。当天晚上一夜难眠,认为自己压根就不是一块当领导的料,怎么一下子就被推向风口浪尖。深感当一名乡党委书记责任重大,怕干不好。思前想后,直到后半夜才勉强入睡。
一觉醒来,已是早上七点多钟,晨雾还没散尽,炊事员李正林已做好早饭,主食稀饭馒头,小菜凉拌黄瓜。我抬头望了一下天空,朝阳已从云缝里洒下来,山顶一片明亮之色,看来今天是个下乡的好天气,我和王涛便上了路。从乡政府到墩墩石村还要经过烧房坝、佛爷坝两村,一路上王涛一句话也没对我说,我心里十分纳闷,但心里明白,他是担心我吃不消走这么远路的苦头。不知不觉总算到了佛爷坝村,走时还是阳光明媚,这时突然乌云压顶,下起了毛毛细雨。村主任苏天礼见状说:“你们是雨中送真情啦”。我说:“西沟这几个村没来过,想看一下各村秋播进展情况”。 苏主任说:“那好,我有把雨伞你们俩合着用”。王涛是名老党员,工作责任心极强,重感情,一把雨伞几乎朝我一个人倾斜,到了墩墩石村之后,他的衣服已湿透了。
我提议先找户人家休息一下再走,王涛说:“前面路坎上住的就是这个村的村民小组长彭友顺的家”。我们进到屋里,老彭正在做木活,见我们进屋,随即放下手中木活感慨地说:“下雨你们还下乡来”。王涛介绍这位是新调来的王书记,想看你们村秋播进展情况,老彭高兴地说那好,今天你们就别走了,明天我陪你们去猫儿沟。他妻子是个爽快人,一边架柴生火让我们取暖烤衣服,一边半开玩笑说:“你们在机关吃的白米细面来我们这山沟里让你们尝尝野菜味”。说毕手脚麻利地开始做饭,一锅洋芋拌汤一会儿就端上桌来。很久没吃过这样合口味的农家饭,加之确实饿了,我足足吃了两大碗。
下午,刮了一阵大风,云雾散尽,风停雨住。夕阳从山尖落到山底,大地一片寂静,只有树上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叫着。树叶被雨水洗过,空气变得格外清爽。
老彭是这个村的一张活地图,对这山势地理和人了如指掌。他介绍说:“墩墩石村两面环山,分别由高河、东河、猫儿沟和正河构成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70多户农家,总人口280多人,可耕地300多亩,一半以上是坡地,无霜期160多天,主产玉米大豆和杂粮,不产水稻,吃大米只能用玉米大豆兑换。经济来源依托山林资源,点种木耳香菇增加收入。村民十分珍惜山林资源,始终坚持少砍伐多利用的保护原则。因此,沟里沟外绿树成荫,枝繁叶茂,形成了少见的天然氧吧。这里水质良好,从闸口石罗家河起源的主河道经太子岭顺流而下,与下边三条支流汇集到墩墩石村的中心地带,形成正河,水质清澈见底,贯通西沟全境,灌溉下边各村二百多亩粮田,养育着1700多人口的生存,人们称之为母亲河。”
晚饭老彭亲自下厨,做了四个拿手菜,青椒炒土豆丝,豆豉炒豆腐干,腊肉炒粉条外加一个鸡蛋炒木耳,色香味俱全。喝着纯正包谷酒,说着农事,不知不觉就喝得有点多。饭后老彭妻子特别心细,早早烧好了土炕。刚一睡下,一股暖流扑面而来,驱散了寒冷,我们很快进入梦乡。
早上晨雾还没散尽,我就起床了。天上没有一丝云朵,蓝的跟海水一样。一轮朝阳黄红交织从山尖辐射到山底,山色美得像一幅画。
这时,老彭的妻子已做好早饭,主食洋芋米饭,烧了一锅腊肉,里面是干豆角、萝卜、香菇,炒了一盘土豆丝,让我们吃了一个饱。
饭后老彭亲自带路向猫儿沟前进,小路弯弯曲曲向上延伸,叮咚的沟水终年不断,流向正河。这条沟很深,也十分狭窄,山峰叠连起伏,树木映天遮天盖日,一棵棵树木直立挺拔,经受住各种自然灾害的磨炼,坚强地生存着。熟透的野果五味子挂满枝头,几只松鼠摇着尾巴正在采摘,见了陌生人,捧着得来的胜利果实,欢快地从树枝上跳来跳去,一会儿就不见踪影。
顺着山路向南一拐,有户人家两间小瓦房,房后有块人工嫁接的板栗树,已开始挂果。林中放四桶土蜂桶,蜂群旺盛。老彭介绍这家房主人名叫黄宗信,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简朴。我们进到屋里,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浆粑,看模样已年过花甲,一头的白发,虽然身体消瘦,但有精神,身子骨相当硬梆。见有人进屋,随即放下手中添浆粑的铁勺,快步进到屋里提出一个木桶,里面装的是亮晶晶的土蜂糖,给我们每人冲了一碗糖开水,喝起来香甜可口。
这时,黄宗信从地里干活回来,放下锄头拍了拍身上沾满的泥土,高兴地说:“你们先坐着,我去杀只鸡,中午炖鸡汤,吃浆粑馍”。王涛急忙劝阻道:“我们今天一定要赶回乡政府为后天开秋播会做准备”。老黄是个直性子,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他说:“那怎么行,来我家连口饭都没吃上,万一你们要走,我去逮只鸡你们拿回去炖汤喝”。我上前阻止道:“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你可千万别把我们当外人,不然下次就不好下乡了”。说毕起身告辞,又原路返回坐林场便车回到乡政府。
秋播会结束后,马上快过重阳节,听说老黄一直念叨到他家没吃上一口饭,心里十分内疚,重阳节前一天特地步行五十多里路,专门给我送来一只鸡,硬坚持让我收下。无奈,我到各商店转了一遍,给黄宗信母亲买了件粗布衣服以表我的薄意。
岁月如梭,星转月移,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每当回忆起那些恍如昨天的往事,总是心潮澎湃,感动不已。那片热土哺育出来的人们是那样真诚、朴实、厚道,让我无论何时都忘不了他们的深情厚义......
【本文作者】王世林,留坝县退休干部,文学爱好者。
来源:紫柏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