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文天祥为偶像,挽救大明王朝于危难的英雄——于谦

2022年11月02日09:43:27 历史 1352

今天,我们来讲讲尊文天祥为偶像,挽救大明王朝于危难的英雄—于谦。此于谦非彼于谦,相信读者已自行脑补了一下“相声皇后”的音容笑貌。那么,我们今天的这位主人公是明朝的一位大官,确切地描述他是力挽狂澜、挽救了大明王朝半个江山的真英雄。这位于谦同志,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大太监王振下狱,后被释放,任兵部侍郎。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郕[chéng]王朱祁钰监国,提拔于谦为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于谦统领明军亲自督战,击退了瓦剌大军,成功保卫都城,捍卫了明帝国国土完整。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被迫与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于谦被徐有贞以“虽无显迹,意有之”的“谋逆”罪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这样一位正直清廉、有能力、有胆识的忠臣,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真英雄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不禁使人唏嘘感叹、惋惜不已。于谦用生命兑现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承诺,真可谓“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乃真英雄!

于谦不仅工作能力突出,学识更是一流。像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石灰吟》《咏煤炭》《处世若醉梦》《入京》《观书》等等都出自于谦笔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赏析一下《观书》这首诗,体会一下于谦的勤奋治学与读书之乐。

观 书

【作者】于谦 【朝代】明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

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地涌来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注释:

一、故人:老朋友。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

二、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昏:黄昏。忧:愁。每:时常。亲:近。

三、三千字:此为泛指,并非确数。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四、胸次:胸中、心里。尘:杂念。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

五、逐:挨着次序。

六、金鞍:饰金的马鞍。玉勒:饰玉的马笼头。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七、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这里指书房。


尊文天祥为偶像,挽救大明王朝于危难的英雄——于谦 - 天天要闻

如果您喜欢,欢迎点赞、关注、评论、转发,您的一个支持举动,将是我继续笔耕的动力,在此先谢过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礼制则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时候讲的“礼”,跟现在的“礼”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处。我们可以理解周“礼”为现在的“礼貌”,周朝贵族才讲“礼貌”,普通国人、野人、蛮夷戎狄是不讲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东
什么是胜利? - 天天要闻

什么是胜利?

战争的最终目标当然是取得胜利。 人们总是期望看到胜利的场景:扛着红旗,将旗帜插到对方阵地上,欢呼雀跃,国与国开战,谁都希望胜利。 但是,近年来的三场战争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现象....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办法回现代,不料差点丢了小命! - 天天要闻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办法回现代,不料差点丢了小命!

剧名《我的神使大人》04。穿越女偷偷钻进一口大水缸里,她准备从这水缸里穿越回去。因为前几天她就是从这水缸来到古代的,好不容易再找到这口大缸,穿越女高兴坏了,毕竟在古代的每一天都太难熬了。晚上和一大堆太监住在一起,没有风扇,没有蚊香,呼噜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