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到底经历了什么?

2022年10月31日12:22:28 历史 1093

河南到底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八十年前。

河南大灾,三千万人流离失所。

踏上大逃荒之路。


加上日军的围堵,尸横遍野,民不聊生。

那是令全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1942年。


十年前,

导演冯小刚拍了一部电影,

来还原当时这一段过去的历史。

河南到底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电影最后有一句话——

「这些糟心的事我都忘了,你又写它,图个啥?」


图个啥?

河南人民,太苦了。


沉默如谜的中原大地上,

受苦的老百姓,饿着肚子,长途跋涉,背井离乡。


也感谢那部电影,

让大家看到了真实的1942。

和真实的河南。


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一定是个强者,


也正是因为那次特殊的饥荒大难,

河南流民开始遍布全国。


武汉人把迁居的河南人称为「河南棚子」,

西北人把挑着担的河南人叫「河南担」,

这些名称都没有贬义,

只是为了方便称呼而已。


一直以来,

河南这块中原富饶之地,都太难了。


虽然地处中原,

自从民国以来,

各种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到河南。


民国期间,

河南受水灾县市多达681个,旱灾858个,蝗灾226个。

平均每年有一半的县遭到灾害。


更不用提刚刚开头提到的,

悲痛的1942。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

把河南人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


「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这些不择生活条件的劳动者。他们和吉普赛人不一样,吉普赛人只爱漂泊,不爱劳动。但河南人除过个别不务正业者之外,不论走到哪里,都用自己的劳动技能来换取报酬」。


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

河南省却成为了我们生活中,

地域黑最严重的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


在有一季的奇葩说里,

来自河南的毛冬有一个辩题的名字就叫——

「当一个河南人能自豪地叫出家乡的名字。」


他说,在河南生活了二十几年,

从没听说过偷井盖的事情。


这些对地域的歧视,

伴随了很多在外求学和工作的河南人的生活。


而当我们往回追溯,可以发现。

其实,一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

民众对于河南人的风评并不差。


上世纪60年代,

美国社会学系教授埃伯哈德,对于中国大陆省份刻板印象的调查里,

大部分中国人觉得,

河南人坦率、诚实,守规矩,至多只是脾气暴躁。

河南到底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上世纪80年代,

李连杰的电影《少林寺》的爆红。

更是让全国青少年当时一提到河南,

就会萌生去嵩山习武的念头。


河南到底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遇到一个河南人都觉得他身怀绝技,

分分钟想拜师学艺。


只是到了90年代,

闻名全国的假药案和多地虚报产值案,

被拿到两会上讨论。


而那个时候又是传统媒体盛行的年代,

发生在河南的这两件事被大肆报道,

一时间河南又被贴上了「坑蒙拐骗」的标签。


而2005年深圳民警挂出——

「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横幅,

南方都市报率先报道后,

国内多家媒体纷纷转载,

舆论一片哗然。


此后,

媒体对于河南的报道,

大都以负面为主。


有学者统计,

当年的媒体报道,

对河南的负面报道占据了河南总报道的1/4。

河南人之所以一直被当做背锅侠,

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但很显然。

只是通过新闻和段子,

就自以为了解一个群体的特质,

真的是又蠢又坏。

地域歧视的本质原因,

在于无知。


饱经风霜的河南,

比我们想象中,要勇敢,也要努力得多。


河南到底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石板岩镇傍晚,一条河流公路从小镇穿过

白岩松曾经说过——

「中国什么样,河南就是什么样。」


占据中国人口近十分之一的河南,

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历史上也有多个朝代的都城设在这里,

四大发明有三大来自河南,

可以说,

一部河南史就相当于半部中国史。

河南到底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郑州黄河大桥两侧

就连大家不熟悉的河南菜,

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辉煌」。


河南是最早被授予“中国厨师之乡”的地方,

豫菜更是被称为「地方菜系之首」


在90年代以前,河南菜很火。

开国以来就一直是「国宴用菜」。

到了90年代以后,才逐渐换成淮扬菜。

河南到底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图by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II·相逢》

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

两大博物馆的存在,

更是提醒着特地前来朝圣的人们,

河南那段辉煌的历史。


河南到底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图河南博物院三彩骑马吹排箫男俑

2021年。

基于厚重的历史人文,

河南卫视厚积薄发,

几个让人惊为天人的「奇妙夜」,

让这个地方卫视终于惊艳出圈。


河南到底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被大家疯狂热爱,

高呼着「文化大省,一战封神」。

河南人是真的又努力又勇敢。

河南到底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渐渐的,渐渐的。

大家对这个地方开始了解、钦佩以及深入研究。

灿烂的华夏古文明和果敢的河南人民,

在这片中原大地,

终于不再让大家把地域黑挂在嘴边上。


虽然这几年。

河南的天灾仍旧不断,

省会郑州也面临着一轮又一轮新的考验和冲击。


去年的洪水刚刚缓过来,

间歇不断的疫情就让人喘不过气。


每每看到这些互相帮助的河南老百姓,

还是觉得眼泪湿了眼眶。


河南到底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其实,我们想说的也是——


无论哪个城市发生什么事情,

无论时代的洪流把我们带去了哪个地方;

无论我们被迫要用何等的姿势上路。


走下去,活下去。

当年《1942》电影海报上的六个字。

每个时刻有每个时刻的理解方式。


每个生命,都是值得珍视和尊重的,

每个无可奈何,也都是能够理解的。


生活不易,互相帮助。

且行且珍惜。


· END ·


河南到底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版权说明】

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扬之:谁该有核,谁该无核? - 天天要闻

扬之:谁该有核,谁该无核?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谈论“历史”时,所涉的往往都是些陈年旧事。譬如当年那场发生在阿以之间的“六日战争”,屈指一算已过去差不多一个甲子了。而在今天,一场战事却能在硝烟尚可见、后果难以辨的情况下即被冠上历史教科书般的名称:如刚刚结束的美以对伊朗发动的“十二日战争”。虽然时移世易...
王皇义:再说“一生填写的志愿书” - 天天要闻

王皇义:再说“一生填写的志愿书”

再说“一生填写的志愿书” □王皇义 入党要写申请,填写“入党志愿书”,经组织批准后才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然组织入党一时,思想入党一生。要做到思想入党,一生都要填写“入党志愿书”,一辈子做一名真正的先进分子,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一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