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2022年10月15日14:21:05 历史 1191

他,创立了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这个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强大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奋斗。

他,带领一个百年积贫积弱的民族,重新站了起来,再次昂首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基础。

他,亲手缔造了人民军队,赋予了其思想和灵魂,以无往不全的决心和毅力,灵活的头脑和机动的战术,这只军队打遍世界无敌手,至今还在默默守护着国家安全,保卫人民幸福。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他更是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立了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至今仍旧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指导。

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言“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为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韶山最普通的农民子弟,到“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求学青年,再到组织领导学生团体,最后走向革命的道路,成为一名领袖,毛主席的人生跨度发生了太多转变。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许许多多的事情和人物交织在一起,影响了这个伟大的人物。

其实早在毛主席求学之时,就已经有人看到了毛主席身上的过人之处,并预言“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在革命之初更是有人预见毛泽东将来必定会成为国家领袖。

初露头角 奇才之叹

1912年初春,这本是稀松平常的一天,刚刚结束招生考试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阅卷室内忙碌的热火朝天,来自各个高校的阅卷老师正紧张的完成最后的阅卷工作。此时一声惊呼打破了这片忙碌的场面。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好!这篇文章写得真是令人叫绝”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拿着试卷快步走到了校长符定一的身边,正在办公的符定一被这声惊呼吓了一跳,接过卷子,心中不免有些疑惑“不过是一位考生写的文章罢了,还远没有到令所有老师都啧啧称叹的这种程度吧”。

符定一接过文章读了起来,此文洋洋洒洒,立足当下实际,鞭辟入里地分析了教育与实业,是难得一见的好文。

符定一读着读着不自觉地站了起来,额头冒汗,大呼酣畅,读罢,见文章末端用兰亭体署名“毛泽东”符定一连连大呼奇才,并表示,此人一定要被我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录取,拟定第一名。此时的他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见到这篇文章的作者本人毛泽东了。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最终,在第二天公布的录取红榜上,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赫然立在榜首。

入学第一天,毛泽东便被带到了时任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符定一的办公室门前,此时的毛泽东还浑然不知,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报告”一口湘潭土话在符定一办公室的门前响起“请进”符定一站了起来用沉稳的语气将毛泽东请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一身土气的打扮,裤子上还打折补丁,一双磨的都要露出脚趾头的布鞋,身材魁梧,双目坚定有神。符定一上下打量着这个农村青年。

“你是?毛泽东?”“我叫毛泽东,是今天刚刚入校的新生”他很难相信,这就是那篇让全校老师都拍案惊喜的文章的作者毛泽东— 眼前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农村青年。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你就是毛泽东啊,请坐,请坐”符定一招呼毛泽东坐下,并为他端了一杯茶。

接着,这一老一少,师生之间的对话便开始了。符定一先问了毛泽东的求学经历,接着又问起了毛泽东曾经读过的书籍。

但毛泽东的回答却让符定一有些失望,因为他曾接受过的教育,经历过的老师,显然是无法支撑他完成这片气势磅礴令人拍案惊奇的文章的。

此时的符定一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亲自验证一下这位青年的真材实学。于是他对毛泽东提出了复试的要求“按本校规定凡是第一名入校后都要再加一场复试,以便日后重点培养,你有什么疑问吗?”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没有,校长请问复试题目是什么?”毛泽东平静地回答“这样,你当着我的面以《论救国之道》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行”毛泽东坦然说

在没有丝毫准备的情况下,当着校长的面现场作文,对大多数学子而言恐怕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而毛泽东则是气定神闲,接过纸笔,略加思索便开始奋笔疾书,洋洋洒洒一个小时后,一篇千余字的文章就此完成。

符定一接过文章从头到尾端详起来,看着看着,他突然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猛地一拍桌子惊叹道“奇文!又是一篇奇文!”

他盯着眼前这个年仅19岁的农村青年,眼里闪烁着惊喜,仿佛看到了什么无价之宝。

自己的学校里能够有这么一个出类拔萃之才实在是难能可贵,想到这里,他不禁喜出望外。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符定一激动地拍着毛泽东的肩膀说:“毛泽东同学,希望你能够在湖南第一师范刻苦学习,努力专研,日后拯救中国的责任和重担就落在你们这群年轻人的身上了。”

自那天开始,他便愈发的器重并苦心栽培这位极具才干的毛泽东了。

之后符定一不仅将把自己最心爱的《资治通鉴》和《御批通鉴览》等书籍拿出来,赠送给毛泽东还不忘时刻嘱咐,希望毛泽东能够学以致用,将知识融会贯通,让自己成为一代治国之才。

欲栽大木拄长天 "海内人才"可救国

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求学的时候,除校长符定一先生外,还遇到了对其影响深远的一位老师——杨昌济。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杨昌济对毛泽东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1913年,杨昌济留学归国后便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主要讲授伦理学

他热烈支持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宣传《新青年》的主张,向青年介绍和传播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哲学,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公平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

当时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可谓是“风云人物”,而正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任教的杨昌济便发现了毛泽东有着救国治世之才。

“驱张运动”是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张干,带头组织的一场学生运动。

张干担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以来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校规校纪,让学生们苦不堪言,1915年6月,张干支持湖南省议会提出的向每个在校学生缴纳10元学杂费的规定。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当时的10元钱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而湖南省第一师范的学生大多都家境贫寒,平时在学校的基本生活伙食费都是问题,如果不是家境特别富裕的话根本拿不起。

这件事情引起了学生的极大不满,一时间议论纷纷,说张干是为了自己中饱私囊,说张干只是为了讨好上级。

慢慢的学生情绪被点燃,事情开始发酵。于是这场运动正式被发起,而领导人正是毛泽东。

经过毛泽东的领导和其他师生的配合下,运动最终取得了胜利张干也被赶出了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的校园。

事后,杨昌济问毛泽东:“为什么别人抗议都不敢说出来,而你却来带头呢?”

毛泽东回答说:“这种迂腐顽固的思想和这种无理的压制,使得农民学子的学习压力更大。

当下如果在这种小事上就屈服了,日后我们这些为了振兴中国而读书的学子还怎么去救国救民呢?”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杨昌济听后不仅感叹道:“此子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1918年,杨昌济从湖南第一师范调任到北京大学,他致信建议毛泽东赴北京学习,经由他的介绍,毛泽东得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图书、报刊管理员。

借此机会,在这段日子里毛泽东广泛大量地开始阅读,并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初次开始接受马克思思想。

1920年12月17日,影响毛泽东一生的恩师杨昌济在北京病逝。在逝世前,他拖着病体,给好友章士钊写了一封信,信中介绍了自己的得意门生毛泽东与蔡和森,并在信中称赞二人“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此后的毛泽东并未辜负恩师杨昌济先生的殷切期许,带着先生的遗愿,坚定不移地走在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上。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世间毁誉原休问 风流人物看今朝

柳亚子先生可谓是毛泽东的老朋友了,早年时柳亚子便认定毛泽东有领袖风范,不仅对毛泽东做出了很高的评鉴,甚至还断言毛泽东日后必成为中国的伟大领袖。

1929年,毛泽东正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此时两句诗在国内流传了开来。

“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此诗作者正是柳亚子,他还亲自做了注释,指出“两列宁”指的是“孙中山和毛润之”。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时的柳亚子当时还是在国民党内部担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二人虽然党派不同,但柳亚子依然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这足以证明毛主席身上强大的人格魅力。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面对燎原的星星之火,蒋介石先后共发动了五次对红色根据地的围剿,在毛泽东带领红军成功突破蒋介石发起的第四次围剿后,柳亚子欣喜万分再次激动地作诗一首《怀人四载》其诗中有一句如下:“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坛旗鼓看毛郎”。

诗中的“毛郎”指的就是毛泽东。而柳亚子正是看到毛主席带领军队建立起大大小小的根据地,点燃无数革命的星星之火后,对其领导能力最大最直接的赞扬。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1945年8月,毛泽东率使团赴重庆谈判,在重庆又见到了这位昔日老友。便将1936年2月的旧作《沁园春·雪》抄增给了柳亚子,毛泽东本以此词为酬赠之作,并不准备发表。

而柳亚子先生读到这首词后,大受震撼,如获至宝,甚至盛赞主席这首词“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思索再三,柳亚子觉得这首词自己不能独享便交给了《中央日报》请求对方发表。第二天,这首词轰动了山城引得蒋介石气急败坏道“他的词有帝王思想,我看他是想称霸!”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和柳亚子的再次相见已是解放战争胜利之后的事情了,1949年3月25日,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邀请柳亚子等一众民主党派人士在颐和园益寿堂赴宴,共商建国大事。

会上柳亚子询问主席“主席用了什么妙计才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毛主席强调“人民,只有人民,只有人民的支持才是胜利的根本,如果失去了人民的力量这场战争很难胜利。”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经过多次和毛主席的深入交流,柳亚子意识到,主席气魄之大,境界之高,已非常人所能及,他有着很大的抱负,那个时候的柳亚子就已经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1912年,柳亚子早就预见,毛泽东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 天天要闻


人民说“毛主席万岁”,他却说“人民万岁”。他带领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领导一个百年积贫积弱的国家重新走向富强。毛主席的出现是时代的幸运,更是中国人民的幸运。

这是时代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

毛主席,人民想念您!

伟大的人民领袖和无产阶级导师毛主席永垂不朽!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 天天要闻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风裹挟着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韩信蜷缩在芦苇丛里,腹中饥饿如烈火灼烧,他摸了摸腰间早已锈迹斑斑的青铜剑 —— 这是他唯一的体面,也是他最后的倔强。曾经的世家子弟,如今却要靠着钓鱼换钱果腹,若运气不好钓不到鱼,便只能在河边挨饿。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闻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苏北平原,7000名新四军战士正面临16万国民党军的合围。指挥部里,34岁的粟裕伏在地图上,铅笔划过黄桥镇外的每一道沟壑——这个连军用地图都未标注的小镇,即将成为改写中国抗战史的关键坐标。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 天天要闻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1945年秋,重庆谈判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烟蒂。毛泽东与蒋介石相对而坐,背后是八年抗战尚未散尽的硝烟,眼前是四万万同胞对和平的殷切期盼。当《双十协定》墨迹未干时,蒋介石却在日记中写道:“共党之要求,无异于要我自缚双手。”一年后,中原大地重燃战
名人谱:广东揭阳市历史上的十个名人 - 天天要闻

名人谱:广东揭阳市历史上的十个名人

在岭南大地的东南一隅,广东揭阳市宛如一颗镶嵌在潮汕平原上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不仅有着秀丽的山川风光,更孕育出了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揭阳的传奇篇章。让我们一同走进揭
对标实战夯基础 从严从难练硬功 - 天天要闻

对标实战夯基础 从严从难练硬功

练兵如逆水行舟,懈怠则退;战备似悬梁之剑,松懈即危。近日,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南平支队福安大队以实战打赢为导向,以坚韧战斗精神为根基,以精细保障为后盾,层层推进、步步发力,让大练兵活动在队伍中持续翻涌、愈燃愈烈。此次大练兵活动紧密围绕实战需求,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在体能训练方面,该大队严格遵循 “基础...
可怕的历史 揭秘14世纪最残酷的酷刑:犹大的摇篮 - 天天要闻

可怕的历史 揭秘14世纪最残酷的酷刑:犹大的摇篮

说到中世纪的欧洲,尤其是14世纪的西班牙,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宗教裁判所那阴森森的画面。那是个信仰压倒一切的时代,教会为了维护所谓的“正统”,不惜用各种极端手段对付那些被贴上“异端”标签的人。其中,有一种刑具叫“犹大的摇篮”,光听名字就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24日 - 天天要闻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24日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观察者网特别推出“抗战史上的今天”栏目,每日与您共同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1932年5月24日 本庄繁命令第14师团,迅速开始呼海铁路方面的作战,扫荡敌人,并派遣一部到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