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她是秘密间谍,地下工作者,在革命时期坚守秘密,怀着孕从敌人的监狱里脱逃,堪称一代传奇;
她又是毛主席的双重儿女亲家,大女儿二女儿同毛主席的大儿子二儿子结为“秦晋之好”,成为毛主席最亲近的“亲家”;
张文秋,一个活了将近百岁的老人,她身上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
两度入狱和谍报生涯
张文秋的祖父张玉亭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才子,从小聪明过人,被认为有状元之才,后来在进京赶考之际,却因为品行秉直,遭到腐败的科举官员陷害,最终没能取得功名。
张玉亭因此另辟蹊径,转而去习武,终于凭借武艺超群被推举到殿前面试,咸丰皇帝却突然靠他的文采,结果被他的文采震惊,故而钦点为“探花”
而祖父张玉亭的长子,也就是张文秋的父亲,迎娶了一个老秀才的女儿孔庆兰,老秀才教书几十年,培养出来的女儿也是知书达理,聪慧温柔。
父亲和母亲俱是才子佳人,张文秋在这样的家庭之中出生自不必说,14岁就考进了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张文秋成长的年代,正是新旧时代交替,革命之火燃烧的年代,张家虽然祖上是官宦世家,但是父亲和母亲都是有修养的读书人,相较起来比较开明。
张文秋在外面偷偷参加革命活动,参加“五四运动”,张父张母其实都没有说过什么,她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张春生也直接参加了辛亥革命。
在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里,张文秋历经了革命浪潮的洗礼,身上的旧时代的影子完全洗涤殆尽,再加上董必武、陈潭秋等人的影响,张文秋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革命主义者。
粤汉铁路、京汉铁路的罢工运动,张文秋始终冲在第一线,1924年,张文秋申请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27年4月12日,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在上海大肆杀害中国共产党员,7月,武汉也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当中。
此时的张文秋是中共京山县的妇女部部长,自然也遭到了反动派的通缉,京山县的县长陈洪泽在县里到处抓捕共产党员,破坏了党组织,还悬赏1000块大洋要张文秋。
张文秋迫不得已,在失去和组织的联系的情况下,改头换面隐藏在群众家里,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一副死人棺材里,偷偷被运了出去。
出了城之后,张文秋就一路北上进入河南等地,在艰苦地进行了几个月的游击斗争后,重新和组织取得了联系,来到了上海进行地下工作。
张文秋的丈夫刘谦初,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俩人在京山县的时候举行了婚礼,结果在一起没多久就被迫分开失去了联系。
刘谦初
来到上海之后,张文秋曾想托组织找一找丈夫刘谦初的消息,可是当时上海的革命形势异常严峻,党组织变得十分薄弱,张文秋只好作罢。
直到1929年,组织上调派张文秋到山东工作,在接头地点处等待的接头人正是失去联系的丈夫刘谦初。
其实,这背后都是当时在上海主持大局的周恩来的功劳,周恩来听闻张文秋的丈夫在湖北失去了联系,便暗地里偷偷寻找,恰巧当时的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刚刚调任,名字就叫刘谦初。
就这样,周恩来就将张文秋调去了山东工作,也算是圆了张文秋的一个愿望,为此,张文秋一直很感激周恩来。
可惜的是,张文秋刚刚和丈夫刘谦初重逢,就被叛徒出卖,俩人双双入狱,敌人对俩人严刑拷打,在入狱前,张文秋已经怀孕了,可即便这样,敌人仍然对她痛下毒手。
外面的同志想尽一切办法营救,最终,因为张文秋怀有身孕,敌人又什么消息都得不到,只好将她释放。
临出狱前,张文秋来到刘谦初的牢房,请丈夫给马上要出生的女儿起一个名字,“孟达(刘谦初的化名),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就叫思齐吧,永远思念这片齐鲁大地”说完这句话,刘谦初深情地望了张文秋一眼,这一眼,成为了永别。
出狱后,张文秋在医院生下了女儿思齐,然后就抱着女儿在组织安排下回到了上海,几个月后,丈夫刘谦初被拉到刑场上残忍地杀害了。
刘谦初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吐露任何党和组织上的秘密,敌人却残忍至极,抱着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心态编排了罪名杀害了刘谦初。
丈夫的牺牲令张文秋痛苦不已,但是聪明的她却明白,敌人越是残忍,越说明革命斗争的必要性,在刘思齐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张文秋毅然地重新投入了地下工作。
组织上考虑到她刚刚失去丈夫的悲痛心情,和年幼的女儿需要照顾为由,让她暂时休息,可张文秋坚决不同意,一连几次上报组织,请求分配工作。
“请组织上放心,我不会让我的个人情绪,影响到我的任务的,请组织分配任务。”张文秋的坚决态度下,组织上只好给她安排了一项秘密任务。
“五任丈夫”和3个女儿
1931年4月,张文秋在周恩来的带领下,来到了佐尔格的办公室,佐尔格是隶属于共产国际的一名高级情报员,此番在上海是为了收集国民党上层军官的情报的。
“从今天起,你就归共产国际远东四局领导了,这是你的上司理查德·佐尔格。”张文秋望着这个金发异瞳的外国人,默然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佐尔格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个名叫吴照的年轻人,“我是你的‘丈夫’,很高兴认识你。”吴照同张文秋打起了招呼。
张文秋心领神会,这已经是她同别人假扮的“第三个丈夫”。
早在1927年张文秋偷偷逃离京山县之际,组织上为了掩人耳目,一路上安排一个人同她搭档,以“夫妻”的名义继续活动。
当刚刚上任的湖北省委秘书长刘先源站在她面前的时候,张文秋还是一脸迷茫,“我已经结婚了,怎么‘当’你的太太呀?”
她才刚刚和刘谦初结婚,被迫分开就要和另外一个人“假扮”夫妻,张文秋心理上一时间没办法接受,刘先源看出了她的顾虑,直截了当地说道:
“正因为你已经结婚了,才让你假扮太太,没结过婚的还不适合呢!而且这是组织上的任务,一不谈情二不说爱,你能接受吗?”
张文秋也明白自己有点耍脾气,赶忙严肃地说“坚决完成组织上交待的任务。”可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张文秋就傻眼了。
刘先源倒头就睡,张文秋可一点也睡不着,就这样穿着衣服在床上做了一宿,第二天才迷迷糊糊地起来洗漱,一直到任务结束的那天,张文秋都没能适应和“假丈夫”的同居生活。
那天,一大早刘先源就收拾了几件衣服出门了,张文秋还以为和平常一样,结果直到半夜也没见到人回来,一问才得知刘先源已经调往其他地方了。
后来1930年,张文秋从山东调回上海之后,组织上为了掩护张文秋的身份,便安排了林育南和她假扮“夫妻”,以摆脱敌人在上海的眼线。
这一次,张文秋轻松多了,林育南和张文秋本身在武汉的时候就互相认识,也是多年的老战友了,俩人在一起就没那么多顾及。
只是这一次的“夫妻”生活只持续了不到一年,林育南同志就牺牲了,这才换到了现在这位来自共产国际指派的吴照同志。
这段经历后来在张文秋自己回忆时,仍然搞不懂那段时间里做了什么,其实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谍报工作。
每天早上,她都要阅读各类报纸,然后将其中有价值的资料整理之后交给佐尔格审阅,然后再发往莫斯科。
化妆换衣和反追踪成为了她必须掌握的技能,她还锻炼出了极其出色的记忆力,一旦接到机密消息后,她会迅速地背下来,然后将原件销毁。
直到到达安全地点后,才会将情报制作成微型胶卷,藏在身上进行传递,1933年,佐尔格前往日本开展工作后,张文秋的“夫妻”生活和间谍生活也一并结束。
然而这段谍报生活经历,却给之后她的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其实张文秋一直都在从事地下工作,和谍报工作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她的“第四任丈夫”李耀晶和她一起搭档了半年不到便被死于敌人之手,这之后才遇到了她后半生的丈夫陈振亚。
说是“五任丈夫”,其实算起来只有2个丈夫刘谦初和陈振亚是她真正的丈夫,有着事实的婚姻关系,其他的都是工作上的需要。
陈振亚是张文秋1937年来到延安之后才认识的,陈振亚是一位老革命,也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参加过平江起义,走过长征,被关过国民党的监狱。
在张文秋初到延安之际,就是陈振亚接待的,陈振亚曾经因为伤口切除了一条腿,张文秋看着这个靠着一条腿走完长征的男人,从此就爱上了他。
后来陈振亚和张文秋一同被关了起来,陈振亚被害,去世时年仅39岁,张文秋一个人逃了出来,从此就再也没再找过一任丈夫,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3个女儿抚养长大。
和主席相识
和毛主席一家的相识,始于张文秋和刘谦初刚刚相识之际,是刘谦初带着张文秋前去结识的毛主席,当时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热情地接待了俩人。
第一次见面,毛主席就看出了俩人之间的关系,开玩笑地说道“以后你们俩有了孩子,要多吃花生!花生,花生,花着生!生个男娃,再生个女娃。”
一句话就把张文秋说的害羞地低下了头,杨开慧在旁边赶紧打圆场,“俩人还没确定关系呢!”本来初次见面的拘谨氛围,一下子活跃了不少。
后来俩人结婚后,毛主席还说道“不够朋友,不够朋友,结婚都没请我吃喜糖!罢了,等下次有了孩子,一定要送我红鸡蛋吃啊!”
后来多年以后,张文秋一直记得毛主席的这句话,她说“我没想到主席会记得我的事情,那只是我们的第二次见面而已啊。”
1937年,张文秋到了延安后,就曾想见一见许久不见的毛主席,结果毛主席因为开会,错过了见面的时机,直到1938年张文秋和陈振亚结婚后,才又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当时已经7岁多的刘思齐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毛主席一看就觉得十分喜欢,便问她到“你的爸爸妈妈是谁啊?”
刘思齐伸手一指正在走上前的张文秋和陈振亚,说到“那就是我的爸爸妈妈”,陈振亚赶忙解释说“主席,这孩子是烈士刘谦初的后代。”
毛主席一听,面色沉重起来,他沉痛地说“谦初同志是个好同志,好同志啊!你们要好好地将他的后代抚养长大,抚养长大啊!”
说完,又沉默了一会,扭头对刘思齐笑着说“我能当你的‘干爸爸’吗?”,刘思齐看着眼前慈爱的毛主席,不假思索地点了点头。
毛主席笑着说:“好哇!快叫我一声!”刘思齐大声喊了一句:“干爸爸!”,只见毛主席兴奋地抱起了刘思齐,高兴地说道“我有女儿咯!”
成为毛主席的亲家
1946年,刘思齐第一次见到了刚刚从苏联回来的毛岸英,便喜欢上了这个英俊高大的男孩,从此之后,俩人便经常在一起。
后买毛主席看到后,便派人将张文秋请到了西柏坡自己的住处,一见面就说“文秋同志,我们是老朋友咯,今天想跟你谈谈家务事,可以吗?”
然后毛主席就开诚布公地说起了儿子毛岸英喜欢刘思齐的事情,末了还说道“思齐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她和岸英都是烈士的后代,我看他们将来会生活的很美满,你觉得呢?”
毛主席的话让张文秋受宠若惊,连忙感谢,毛主席却握着张文秋的手说道“我们一家人莫说两家话,既然两个孩子有意,我也就愿意当一次‘媒婆’咯!”
1949年10月15日,在中南海的书房内,一场俭朴的婚礼在这里举行了,参加者只有毛岸英、刘思齐、毛主席和张文秋。然而1950年,毛岸英奔赴朝鲜战场,却不幸牺牲了。
张文秋的二女儿张少华(后改名邵华),同毛主席的二儿子毛岸青也在1960年结婚了,婚礼那天毛主席高兴地说“我们现在是亲上加亲啊!”
后来毛主席去世的时候,张文秋悲痛不已,晚年的张文秋一度负责中国盲人福利会的工作,在1982年的时候才离职,开始闲赋颐养天年,一直活到了2002年才去世,享年9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