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和珅、李鸿章......一代权臣的顶级智慧,没看过太可惜

2022年10月13日07:13:17 历史 1514

你听说过以下几个大清权臣的名字吗?

和珅傅恒左宗棠袁世凯......

他们出身背景各有不同,工作内容各有千秋,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头衔——

军机大臣

雍正七年,为了用兵西北,方便处理军务,雍正设立了军机处,并从在朝的官员中,选取能力出众的亲信任职,任命为“军机大臣”

军机处的诞生,让皇帝真正成为了一个国家独一无二的掌权者。

自此再没有一个岗位,一个官员可以直接挑战皇权。

从雍正、乾隆的盛世,到清末乱局的惊天风暴,“军机处”这个集权工具,影响了整个清朝183年的政局历史。

曾国藩、和珅、李鸿章......一代权臣的顶级智慧,没看过太可惜 - 天天要闻

而这些裹挟在历史与皇权的血雨腥风中,权倾一时的超级权臣的风云一生,更是一部中国人做人、处世的教科书。

和珅是如何在职场立足,抓住机会表现自己,赢得雍正、乾隆两位帝王的绝对信任?

24岁就进入军机处的傅恒,如何将做人、处世做到极致,才能位极人臣二十年?

为什么超级权臣曾国藩李鸿章师徒俩权势滔天,却并未进入军机处?

当历史的风烟散去,这些风云人物在千百年前所经历的,就是我们现代人的职场、社交和处世境况

看懂了他们的处世之道、人情世故、计策谋略,以及在人生关键时刻的取舍。

不仅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还能提高破局能力,看到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军机处二百年》,就用军机处这些超级权臣的一生,带我们解密大清权力运作、透视王朝兴亡秘史。

曾国藩、和珅、李鸿章......一代权臣的顶级智慧,没看过太可惜 - 天天要闻

作者袁灿兴,是历史学博士,央视法律讲堂主讲人,出过多部史学著作。

这部《军机处二百年》就是他历时10年,翻阅多部与清朝相关典籍创作的。

不仅内容权威,更好看、易读

曾国藩、和珅、李鸿章......一代权臣的顶级智慧,没看过太可惜 - 天天要闻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它在结合史实的基础上,还原了一个个鲜活灵动、有血有肉的风云人物。

不只是一部军机大臣的传奇史,更是破解大清王朝由盛转衰的风云图鉴。

一本书,带你赢职场,懂人情,学谋略,增谈资

从超级权臣的命运风云

看官场、职场处世智慧

一个人能力快速提升、格局迅速打开的时刻,往往发生在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上。

这本《军机处二百年》,以时代划分,每一部分都讲述了军机大臣们,在时代的转折点发生的重要事件

历史在变,但人性的根本不变。

曾国藩、和珅、李鸿章......一代权臣的顶级智慧,没看过太可惜 - 天天要闻

这些权倾一时的超级权臣,能在官场叱咤风云,都有其一套做人、处世之道。

其中很多人生跃迁背后的成事智慧、成败间的教训,放到现在都可用。

比如乾隆最信任御前侍卫傅恒——

他是乾隆的小舅子,是富察皇后的亲弟弟。

24岁时就进军机处,凭借其出色的办差能力且能文能武,在军机处任职二十余年,位极人臣。

乾隆皇帝为何用他信他,难道仅仅因为他是孝贤皇后之弟吗?

对上,他功高而绝不居功,时刻保持自谦。

对下,他谦逊知礼,无论是对同事、对下属,还是对士卒,都一视同仁。

从他如何识人、用人、与下属沟通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到官场、职场带团队做决策的经典参考

曾国藩、和珅、李鸿章......一代权臣的顶级智慧,没看过太可惜 - 天天要闻

比如乾隆盛世的第一大宠臣和权臣和珅,堪称职场“向上管理”“处理人情世故”的典范

有才的官员很多,为什么独独和珅备受乾隆宠幸?

只用了四个月,就从御前侍卫升到军机大臣?

乾隆用人特别在乎长相,能得到重用的官员不但为人机灵,熟读诗书,更要长相英俊。

而据记载,和珅在当时是有名的“第一美男子”,不光人长得俊帅,学习还刻苦,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精通满蒙汉藏多种语言,诗词书画也有一定水平。

和珅能得到乾隆的宠爱,不单单是靠外貌与才华,更重要的是他的高情商和处事能力

他极善于察言观色,在他眼里,决策的正确与否不重要,皇帝心里舒服才是核心。

不管乾隆交代了什么事情,和珅都能很出色地完成任务,他能揣摩出领导的心思,让其面子、里子都有。

纵观和珅的一生,你会感叹这样一个从底层一步步走上来的人,他混官场的一些哲学、拉拢人脉的高情商,都是值得借鉴的

曾国藩、和珅、李鸿章......一代权臣的顶级智慧,没看过太可惜 - 天天要闻

还有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赢得了每一任皇帝的绝对信任。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谨小慎微,踏实能干。

一个人撑起一场运动的张之洞、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左宗棠......

以这些叱咤官场的风云人物为镜,看他们人生的转折、成功的经验、做错的决定、错过的机会.......

这些绵延百年的实战经验,能帮我们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角,避开弯路。

一部清朝的百科图鉴

军机处自雍正七年建立,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时期,见证了整个清朝从兴盛到灭亡的全过程

这部《军机处二百年》,全书背景横跨清朝183年。

不只是一部军机大臣的传奇史,更是解密大清的百科图鉴。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到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无所不包。

曾国藩、和珅、李鸿章......一代权臣的顶级智慧,没看过太可惜 - 天天要闻

比如雍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

他在位的13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

雍正的前任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

雍正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发动了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反腐斗争

建立了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密折制度

如果“军机处”是左膀的话,“密折制度”就是右臂。

所谓“密折制度”,就是各级官员都有权直接给皇帝上奏折,对任何官员的贪腐进行弹劾。

还有58岁的雍正正值盛年,却突然去世,乾隆为何极力掩盖死因?

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左宗棠,为什么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

清朝皇帝个个勤勤恳恳,到头来最后满清为什么还是国破家亡?

......

每个事件作者都做了延伸,藏在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学典故、民俗常识......被一一道来。

不仅解密大清权力运作,更是彻底感受王朝兴亡的秘史。

读起来不光轻松有趣,还干货满满。

好读易懂,内容权威

读历史人物,一怕作者乱写,脱离真实历史,二怕晦涩难懂,读起来犯困。

《军机处二百年》,把这“两个怕”都克服了。

曾国藩、和珅、李鸿章......一代权臣的顶级智慧,没看过太可惜 - 天天要闻

作者袁灿兴,是历史学博士,央视法律讲堂主讲人,出过多部史学著作。

这部《军机处二百年》就是他用十余年的时间查阅清朝的各种史料、典籍,才呈现出的。

在这本书里,他用最专业的解读和讲解,用最接地气的表达,将历史风云讲给你听。

曾国藩、和珅、李鸿章......一代权臣的顶级智慧,没看过太可惜 - 天天要闻

好读易懂,晚上睡前、通勤路上随手翻阅,十几分钟就能看完十数页。

让你真正地读懂历史,吸收前人的经验,打开人生的格局,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这次全新修订,全书增补近3万字

还配有多幅历史古图,图文并茂,生动还原历史场景。

曾国藩、和珅、李鸿章......一代权臣的顶级智慧,没看过太可惜 - 天天要闻

书后,特别附上《军机处大事年表》折页,方便你了解清代历史。

曾国藩、和珅、李鸿章......一代权臣的顶级智慧,没看过太可惜 - 天天要闻

内外双封,裸脊锁线装帧,可以180度摊平阅读

进口轻型内文纸,柔软又保护视力。

曾国藩、和珅、李鸿章......一代权臣的顶级智慧,没看过太可惜 - 天天要闻

无论你是20岁学做人哲学,30岁遇职场瓶颈,40岁寻修心之道,都能从中找到处世做事智慧。

曾国藩、和珅、李鸿章......一代权臣的顶级智慧,没看过太可惜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青年早新闻|今天凌晨,国宝回国 - 天天要闻

青年早新闻|今天凌晨,国宝回国

今天是5月18日,中国青年报“青年早新闻”来了——“青年关注、关注青年”!几分钟速览最新热点,带你走近“宝藏学校”、触达“青春团讯”、学习“榜样人物”、了解“服务动态”。国宝归来!子弹库帛书二、三卷抵达北京5月18日凌晨3时55分,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结束在美国的79载漂泊,抵达...
结束在美漂泊79年,国宝终于回到祖国 - 天天要闻

结束在美漂泊79年,国宝终于回到祖国

编辑 | 赵天嫜 5月18日凌晨3时55分,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结束在美国的79载漂泊,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终于回到祖国! 子弹库帛书1942年出....
孙策为何要当街诛杀于吉? - 天天要闻

孙策为何要当街诛杀于吉?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风云中,孙策诛杀于吉这一事件,本质就是君权与神权的碰撞。于吉的崛起与潜在威胁于吉在江东的出现,其影响力与张角何其相似,让江东之主孙策寝食难安。他以《太平清领书》为依托进行布道,其影响力之大,远超普通官员。
左宗棠是怎么收复新疆的? - 天天要闻

左宗棠是怎么收复新疆的?

阿古柏建立起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铁蹄所至,百姓如坠深渊,田园荒芜,哀鸿遍野。而远在千里之外的英国殖民者,也在幕后蠢蠢欲动,暗中支持阿古柏,幻想着在中亚腹地插上米字旗,分一杯羹。
太宗杨妃:父母的“优秀”,让我以悲剧收场 - 天天要闻

太宗杨妃:父母的“优秀”,让我以悲剧收场

作者:灵犀一墨在历史的长河里,无数的先辈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属于自己的故事了,讲述了一段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财富,但是他们的辉煌和璀璨,却无法留给自己的子女,甚至带给后代的是无尽的悲伤和苦难。今天我要给
为何薄一波初到129师便成陈赓上级?这支队伍功勋不简单! - 天天要闻

为何薄一波初到129师便成陈赓上级?这支队伍功勋不简单!

开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抗战的烽烟里,山西曾有支“隐形王牌军”——走出82位开国将军,却在历史书页中悄然沉睡。论战功,它从2000人的青年总队发展成15万铁血劲旅,论传奇,它在阎锡山的眼皮子底下“借壳上市”,把晋绥军的躯壳变成共
瑞典惊现千年维京石棺:揭秘北欧信仰变迁之谜 - 天天要闻

瑞典惊现千年维京石棺:揭秘北欧信仰变迁之谜

2022年秋,瑞典南部的林雪平市郊外,一支隶属政府考古团队的研究人员在采石场勘探时,意外发现了一座距今1100余年的维京时代石棺。这座孤悬于山丘顶端的墓葬,以独特的环形石阵和石砌墓穴结构,成为北欧考古史上的罕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