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7日,济南郊外的刑场上,一个戴着手铐的中年人突然仰天大笑:“老子当司令的时候,你们还在啃窝头!”
话音未落,枪声响起。这个曾统领数千人、大名鼎鼎的抗日司令,最终以叛徒之名倒在黄土之上。
邢仁甫的伏法,结束了一场持续七年的追捕——这场行动耗光了渤海区地下党全年经费,甚至需要情报员典当棉衣筹措资金。
当革命理想遭遇人性考验,这场惊心动魄的“打虎行动”,揭开了战争年代最残酷的忠诚试炼。
盐山起兵:草莽英雄的崛起之路
1910年生于河北盐山土匪世家的邢仁甫,自幼与父亲的横征暴敛格格不入。17岁那年,他背着单刀离家参军,在西北军械学堂练就一身本领。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这个曾在国民党军队做到团副的热血青年,却在《救国时报》上读到延安的抗日宣言后,连夜烧毁国军委任状,带着七条步枪在家乡拉起抗日队伍。
“救国会军事委员会”的大旗在盐山城头竖起时,邢仁甫展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
1938年1月,他率31支队佯攻盐山南门,亲率敢死队从城东水道潜入,用辣椒面拌石灰的土制毒气弹攻克日军碉堡。此战不仅缴获92式重机枪3挺,更让“邢司令”的名号响彻冀鲁边区。
到1941年,他麾下已发展出三个主力团,控制着山东河北交界的二十余县,连日军战报都称其为“最难缠的土八路”。
权力迷途:海岛行宫与黄金梦碎
随着势力扩张,邢仁甫腰间的手枪换成了象牙柄勃朗宁,军装改成了订制毛呢大衣。
1942年春天,他动用边区建设经费,在渤海湾无名小岛上修建起行宫:三进四合院配防潮地窖,屋顶架着缴获的日军探照灯,厨房存着法国红酒。
更令官兵哗然的是,他强娶宣传队员宋魁玲为妾,用战马驮着新娘绕岛三周,婚宴摆了整整四十桌。
黄骅副司令的到任,成了这场奢靡盛宴的休止符。这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在干部会上拍案怒斥:“某些人住的比鬼子司令部还阔气!”
清查账目时,发现邢仁甫竟私藏黄金二十两——这笔钱本该用于购买冬装。当组织决定送他去延安学习时,邢仁甫在日记本上写下:“飞鸟尽,良弓藏,该给自己留后路了。”
大赵村惨案:枪声撕裂的兄弟情
1943年6月30日黄昏,冀鲁边军区侦察会议正在新海县大赵村进行。突然闯进的杀手连开七枪,黄骅与参谋主任陆成道等人当场牺牲。凶手冯冠奎留下的子弹壳暴露了真相——这是邢仁甫警卫连的专用弹药。
血案发生后,邢仁甫的应对令人心寒:他先是在追悼会上假意痛哭,接着散布谣言称黄骅“私通日军”。
当真相即将败露时,他竟带着小妾和八箱金银逃往天津,在日租界写下《告华北同胞书》,声称“共产党容不下真豪杰”。
这份自白书被日军印成传单空投根据地时,老乡们都不敢相信,当年那个带头砸开地主粮仓分粮的邢司令,如今成了悬赏十万的叛徒。
天津追凶:牙医诊所的无声较量
渤海行署公安局长李震接到追捕令时,账上只剩三十块银元。他摘下自己的怀表交给侦查科长:“拿去当了,给同志们换装。”
地下党员阎树炳的牙科诊所成了行动中枢,这位曾为彭德怀治过牙伤的医生,不得不变卖诊所设备筹措经费。最困难时,情报员刘寿山把结婚戒指熔成金条,才换来邢仁甫保镖的一句口供。
阎树炳的潜伏堪称经典:他故意在牌局上输给邢仁甫三百大洋,又替其倒卖药品赚取暴利。当邢仁甫感叹“你比共产党讲义气”时,这个每天啃冷馍充饥的地下党员,正把组织补贴悄悄塞进秘密交通员的衣兜。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当晚,阎树炳带着公安战士冲进大理道小洋楼,从密室拖出浑身发抖的邢仁甫时,他藏匿的黄金恰好装满当年带走的八个箱子。
审判台前:褪色的勋章与永恒的耻辱
1950年公审大会上,邢仁甫胸前还别着那枚“抗日民族英雄”奖章。当公诉人念出他写给日军的《剿共建议书》时,台下群众扔来的石块将奖章砸得变形。这个曾令日伪闻风丧胆的将领,最终在万人唾骂中被押赴刑场。
而追捕行动的代价同样触目惊心:渤海区1947年财政报告显示,该行动耗资折合小米九十万斤,相当于当时两万农民全年口粮。更令人痛心的是,七名地下党员因经费不足暴露身份牺牲。但正如李震在总结报告中写道:“我们追回的不是叛徒的性命,而是革命信仰的尊严。”
【参考资料】:《冀鲁边区抗战史料汇编》(山东人民出版社);《邢仁甫案审讯记录》(山东省档案馆);《渤海区财政收支报告(1945-194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黄骅烈士传》(河北党史研究室);《天津城市接管档案选编》(天津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