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革命的熊熊烈火中,那些走在革命最前锋带领人民群众脱离苦海的优秀将领们,后来都成为了新中国的功臣。为了全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事业,他们不但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与安宁生活,他们的家人同样承受着比一般人更大的风浪。作为中共重要领导人的子女,叶楚梅对此深有感触。
01
1928年,叶楚梅在香港出生了。其实她并不是香港本地人,而是母亲为了逃避战乱才来到这里生下了她。待到国内形势稍微稳定后,母亲就带她回到了广东的家乡。在她的童年记忆中,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直到1937年,家里突然来了陌生人,带着她们母女去见了一个人,9岁的她这才知道父亲的存在。
原来,她的父亲叫叶剑英。遗憾的是,这一场久别重逢是那么的短暂,她甚至没有来得及叫一声“爸爸”,就被送回去了。抗战胜利这一年,她来到了延安,是爸爸写信让她过来的。在这里,她终于第一次感受到了父亲的温暖,也从很多人的讲述中明白了父亲的苦衷,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
02
因此,当父亲让她远赴东北当兵时,她没有任何的怨言,心中甚至充满了对革命生活的向往。然而,现实的困难比想象中更加严酷,在南方长大的她很难适应冰天雪地的生活,但她没有后悔与胆怯。每当觉得日子难挨时,她就掏出父亲给自己写的信反复阅读,如此就觉得斗志昂扬。
她还把信里的内容跟战友们分享,父亲说:我相信你们都不是“坐享其成”的人,赶上了这场翻天覆地的斗争就要加入进来,做个铁骨铮铮的人。东北解放后,她接受组织派遣去苏联留学,主攻机械制造,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储备知识。
03
学成归国后,她分配到了机械工业部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成为新中国最早期的技术人员之一。工作期间,她还遇到了自己的知心爱人邹家华,他们都有过在东北革命的经历,留苏经历,从事的又是相同的工作,走到一起也是非常令人羡慕的,父亲也相当支持她的婚姻选择。
十年动乱时期,他们夫妻受到严重冲击,她一度在狱中病危。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能够给予他们的也只是精神上的鼓励。他告诉孩子们,没有什么想不开的,要经得住运动的考验。恢复工作后,他们铭感父亲的教导,投身奉献人民事业,丈夫后官至副总理,是深受爱戴的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
结语
如今,93岁的叶楚梅依然健在,年长两岁的丈夫也身体硬朗。他们夫妻共同经历并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进程,相伴60余载始终相濡以沫,祝福二老福寿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