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2022年09月28日06:13:10 历史 1919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86年春天,在江西省兴国县的烈士陵园里,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大娘正在儿子的搀扶下,在一块墓碑前默默地祭拜。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兴国县烈士陵园

从她默默念叨的话语中可以得知,眼前的坟墓里,埋葬的是她的丈夫,一个叫赖来发红军烈士。

此时,一个风尘仆仆的干部突然跑了过来。

他在墓碑前三鞠躬之后,突然对老大娘说道:“刘老,您的那块烈士墓碑,您想怎么办呢?

老大娘看向丈夫的墓碑旁边,那里也立着一座墓碑,上面写着:“刘法玉烈士永垂不朽。”

难道说这块墓碑是眼前这位老大娘的吗?她明明还健在,又怎么会有墓碑呢?

世间的事,有时候就是这样奇怪。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烈士陵园

由于一次离奇的遭遇,让眼前的这位刘法玉老人不仅成了“活烈士”,还在烈士陵园里有了一块墓碑。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块墓碑又会怎么处理呢?

从童养媳到红军战士的巨大转变

这还要从1913年说起。

刘法玉是江西兴国人,祖上世代务农,穷尽一生也只能在地主的剥削下辛苦度日。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刘家人苦撑到了1919年,可实在是揭不开锅了。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影视剧中的童养媳形象

最后刘法玉的父母只能忍痛割爱,将她送进一户姓赖的人家做童养媳。

其实赖家也不富裕,但是日子相对刘家人好过些。

刘法玉去了之后,便开始承担家务,辛苦地伺候公婆和丈夫。

而她的这个丈夫,便是后来的烈士赖来发。

赖来发心地善良,他很同情自己的这个小“妻子”,所以没事儿就陪着她一起去砍柴、挖野菜。

一家人凑合着过,慢慢地走过了9年的风风雨雨。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如今的兴国县

1929年,革命风潮刮进了兴国县。

在听了几次演讲之后,刘法玉受到启发,决定参加革命。

但是赖来发却觉得此事危险,坚决不同意。

不过刘法玉心意已决,很快就加入了农会。

在之后的两年里,她积极工作,勤劳生产,获得了一定的声望。

在同志们的公推之下,刘法玉当上了妇女队长。

那么问题来了:11年前定下的包办婚姻,还要不要遵从吗?

要知道此时刘法玉还没有和赖来发完婚,一切都还来得及。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刘法玉却选择和赖来发正式结婚。

原因很简单,赖来发此时也参加了革命。

赖来发心地善良,明白事理,他早就看出来,农民只有通过革命的手段,才能争取到自己的幸福。

他看到未婚妻每天为了革命忙里忙外,心里早就有所触动。

在征得家里的同意后,他也正式投身革命。

这一下,他和刘法玉有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也就顺理成章了。

转眼间已经到了1932年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女红军

刘法玉已经不满足于普通的革命工作,便在别人的推荐下当了一名女红军。

她的革命热情更高了,干劲儿也更足了,工作成绩自然也就更出色。

后来由于表现出色,她被战士们公推为洗衣班班长。

1933年春天,刘法玉接到调令,要前往福建的苏区医院任职。

这一走,相当于彻底离开了家庭,抛下了丈夫。

但是刘法玉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服从命令。

医院的工作专业性强,像刘法玉这样的新手,一切都要从头来过。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当时,反“围剿”战斗非常惨烈,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伤员被送进医院。

刘法玉只能刻苦学习医学知识,努力救护伤员。

不久之后,她便学会了打针、输液、针灸、按摩等医疗技术,对于伤口的清创也有了一定的心得。

当时困扰医院的最大困难就是药品的缺乏,由于国民党的封锁,让苏区缺医少药,消炎药供应很少,不少战士都出现了感染的情况。

刘法玉在大山里摸爬滚打了将近十年,有一些粗浅的草药知识。

于是她经常去山里采药,回来后熬制成药膏。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虽然草药的效力无法和强力的消炎药相比,但是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刘法玉的护理下,不少战士都战胜了伤病,回到了战场。

由于表现优异,在1933年底,刘法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以后,她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

1934年8月,国民党部队对苏区的进攻更加猛烈。

刘法玉接到命令,准备随队转移。

结果路过家乡的时候,她突然在部队里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仔细一看,这不是丈夫赖来发吗?

分别了一年多,此时的赖来发也已经戴上了五角星军帽,成了一名红军战士。

原来在刘法玉走后,赖来发不甘落后,也报名参加了红军。

他参加的队伍可是正正经经的战斗队,比妻子的医疗队要危险很多。

但是赖来发义无反顾,他只想在民族解放的道路上,和妻子齐头并进。

这次短暂的相会,两个人没有说上几句话。

情况紧急,他们只能在一番短暂的寒暄之后各自归队。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丈夫身死,刘法玉被敌人抓捕

他们还不知道,这是二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见面。

不久之后,刘法玉和丈夫便跟随红三军团继续踏上了长征路。

面对敌人的封锁,他们只能采用白天休息,晚上行动的方法,逐渐地往贵州方向渗透。

1934年11月,红军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终于渡过了湘江。

此时部队里有着大量的伤员,刘法玉带着医疗队员们,没日没夜地为伤员们包扎止血。

正当她们忙得抬不起头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战友找到刘法玉,哭着对她说:“赖来发牺牲了!”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其实,刘法玉对这个消息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敌我力量悬殊,战斗员用生命为大部队开路,死伤必然会很惨重。

但是事情真的来了,刘法玉仍然觉得心头一紧。

她赶紧带人过去查看,结果在不远处,发现了丈夫被炸得支离破碎的身体。

刘法玉哭了几声后,就把遗体掩埋了。

现在可不是哭的时候,还有那么多伤员等着自己救治呢,她只能待胜利之后再来祭奠。

1935年初夏,红军来到了四川冕宁,并准备休整一段时间。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此时,上级给了刘法玉一个新的命令:火速赶往武汉地区,采购急需的药品。

这个命令是刘法玉等待已久的,她带好和武汉党组织接头用的信件,和自己最好的战友钟三秀动身了。

经过了艰苦的跋涉,两个人终于赶到了武汉。

为了避免暴露,刘法玉和钟三秀化装成了乞丐,混进了城里的医院。

并且成功找到了接头人——地下党曹院长

在看过接头信之后,曹院长给刘法玉开了一张处方。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候车室

走出医院后,刘法玉展开处方,只见上面写着:“明日凌晨4点,药品会送到火车站,请在候车室等候。

第二天,刘法玉二人早早地就来到了火车站候车室,而曹院长也顺利地将药品送了过来。

为了掩人耳目,一堆紧缺的西药,被装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大麻袋里。

正当刘法玉准备撤离之时,突然一伙国民党军警出现在了火车站里。

此时曹院长朝刘法玉使了个眼色,然后突然暴起,掏出枪就打死了两名警察。

候车室一下子就乱了起来,而刘法玉和钟三秀也趁乱逃了出来。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民国时期的警察

然而没走几步,大量的警察就被枪声吸引了过来,将火车站整个包围了。

曹院长为了吸引火力,不断地开枪,又击毙了两名敌人。

但是他自己,也被乱枪所杀。

遗憾的是,虽然有同志的舍命相救,刘法玉和钟三秀还是没能逃脱敌人的魔掌。

警察夺下了刘法玉的麻袋,发现了里面的药品。

于是,二人被敌人拖进了审讯室。

敌人对刘法玉和钟三秀轮番拷打,要她们讲出武汉地下组织和红军的秘密。

但是二人咬紧牙关,就是不肯说。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敌人随即改变策略,想用大量的银元收买她们,但是仍然不成功。

气急败坏之下,一个特务拔出手枪,用枪柄砸碎了刘法玉的右手小拇指。

刘法玉大叫一声,晕倒在了敌人的审讯室里。

在之后的六个月里,敌人不断地对刘法玉和钟三秀用刑,但是这两个女战士始终坚贞不屈。

敌人觉得,再审下去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就想将二人枪毙了事。

这天夜里,刘法玉被敌人捆住了双手,推上了一辆汽车。

汽车里,还有包括钟三秀在内的好几个人。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红军战士

她知道,这是要上刑场了。

几分钟后,汽车启动,往深山里开去。

众人沉默不语,等待着最后时刻的来临。

突然之间,附近黑色的密林里,传来了几声枪响。

开车的司机被击中,当场死亡。

而汽车也旋即撞上了一块大石头,停了下来。

此时,山上传来一声呼喊:“同志们快走!我们是红军的游击队!

刘法玉一听红军二字,立刻行动起来。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她招呼一旁的钟三秀,不顾身上还捆着绳子,就从车上跳了下去。

但是由于天黑,她们没能选好落脚点,结果就从陡峭的山坡上滚了下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刘法玉才从眩晕中恢复了过来。

她低声呼喊钟三秀的名字,结果无人回应。

她又想大声呼救,可是又怕敌人追过来,一番纠结之后,她只能选择先独自逃走。

天色渐亮时,他碰到了一个正在砍柴的老人。

老人听说刘法玉是红军之后,立刻给她安排了食宿。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红军女战士油画

刘法玉本想尽快动身去寻找红军,可是老人却说什么也不让她走,非要让她养好伤。

此时的刘法玉也确实身心俱疲,于是便留了下来。

三天后,刘法玉稍稍恢复,便拜别了老人,开始在附近寻找游击队和钟三秀的下落。

但是茫茫大山里,她又去哪里找呢?最后刘法玉决定,先回四川冕宁看看再说。

一波三折的寻队之旅

这一走,少不得又是一番跋山涉水。

等到刘法玉回到冕宁的时候,发现部队早就转移了。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长征中的女红军

她隐约听说红军一直在北上,于是她也开始往北走,希望能追上大部队。

不久后,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的消息就传了过来,刘法玉非常高兴,继续一路北上。

但是此时反动军警的封锁太过严密,很多地方她根本过不去。

于是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去湖北、四川等地寻找红军游击队。

游击队行动隐秘,刘法玉一个不掌握运动战略规律的人,又哪里能找得到。

她总是能听到一些隐约的消息,但是赶过去时,游击队却早就转移了。

之后的几年,她一边乞讨一边寻找,逐渐真的成了一名乞丐。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新四军在华南活动的消息,一度让刘法玉重新燃起希望。

但是面对着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双重封锁,刘法玉始终无法接触到新四军部队。

不知不觉间,她已经流浪了6年

到了1943年,她在老河口县患上了重病,眼看就要有生命危险。

此时一个好心的工业家发现了她,将她送进医院治疗,总算是救回了刘法玉的一条命。

出院后,刘法玉为了报答工业家,便在他开设的工厂里工作。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后来,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刘法玉激动之余,也不再提寻找红军的事情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也已经累了。

但是,人世间的事往往是柳暗花明。

就在刘法玉放弃希望的时候,却突然得到消息,一个叫张金玉的木匠,最近曾经接待过游击队!

刘法玉赶紧赶了过去,但是张金玉却说部队早已转移,如今在哪儿他也不知道。

经过这一次情绪的剧烈波动,刘法玉又病了。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网络配图

动身千里,刘法玉祭拜前夫

木匠张金玉照顾了她几天,结果两人逐渐有了感情。

不久后,两个人就结婚了。

等到解放战争结束后,刘法玉跟随丈夫,来到了河南省的镇坪县

后来,刘法玉生下了两个儿子,生活越来越好了。

刘法玉非常欣慰,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一家人平淡地生活到了1985年

这一年,张金玉去世了,刘法玉也已经年过古稀。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刘法玉老人

为了排遣心中的寂寞,刘法玉开始和儿女们谈起自己当年的革命岁月。

同时她还表示,想要去祭奠一下自己的前夫。

对于母亲的这个决定,刘法玉的孩子们表示非常支持。

于是在二儿子张丙显的安排下,刘法玉在1986年踏上了回乡的旅程。

当火车外熟悉的风景开始闪现的时候,刘法玉老人的眼睛湿润了。

几十年了,她终于又一次回到了家乡。

后来,在张丙显的安排下,刘法玉来到了当地的民政局。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兴国县烈士陵园

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赶紧将情况向上级做了汇报,同时派专人陪同老人前往兴国县烈士陵园。

当刘法玉老人面对丈夫赖来发的墓碑流下泪水的同时,一旁的张丙显和民政局干部却尴尬地发现,就在旁边,还立着一块墓碑。

上面写的竟然是:红军烈士刘法玉永垂不朽。

原来,在刘法玉滚下山坡后,她的战友钟三秀获救了。

钟三秀带着游击队找了她三天,无果后便加入了游击队。

而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曾经调查过这件事。

钟三秀以为刘法玉已经牺牲,便将其登载在了牺牲人员的名单里。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兴国县烈士陵园

新中国成立之后,刘法玉当然也就被评为了烈士。

刘法玉听到此,眼泪再次夺眶而出。

原来组织和战友一直都在寻找她,只是该死的战争阻隔了一切。

一旁的干部一边安慰刘法玉,一边小心的询问道:“您那这块烈士墓碑,要不要先拆掉?

刘法玉摇了摇头,说道:“不用了,但是等我百年之后,可不可以葬在这里?

民政局的干部点了点头,表示可以。

刘法玉老人这才舒了一口气,微微地笑了一下。

这之后,刘法玉老人又回到了娘家。

1986年,老妇到江西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民政局:您那块墓碑咋办 - 天天要闻

烈士陵园

如今的刘家已经是子孙兴旺的大家族了,刘法玉深感欣慰。

为了进一步弥补母亲的遗憾,儿子又托人找到了几位老战友,其中一位便是钟三秀。

两位老人相拥而泣,感觉恍如隔世。

后来,政府还给了刘法玉每月80元的生活补贴,这在当时,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

刘法玉老人的一生,可以说跨越了从旧社会童养媳、到新社会农民的整个历程。

各种的酸甜苦辣,外人根本没办法体会到其中滋味。

只能说刘法玉作为一位老红军,为祖国的解放做出了非同一般的贡献。

在那个时代,和她类似的人还有很多,有的甚至没有留下姓名。

正是她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如今安定的生活,他们也同样值得我们永远尊敬。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东北土匪过冬有多拼?揭秘“胡子”的保命穿搭和狠辣规矩 - 天天要闻

东北土匪过冬有多拼?揭秘“胡子”的保命穿搭和狠辣规矩

前言:1932年腊月,长白山麓突降罕见暴风雪。一支百人土匪队伍在林海雪原中穿行,领头的杆子头突然停住脚步,摘下歪戴的狗皮帽子。帽檐朝左,寒光乍现——队伍瞬间散开,三八大盖顶弦上膛,雪地上赫然露出半截明晃晃的关东刀。"他娘的!小鬼子巡逻队!
特朗普的经济革命:挣脱美元霸权的诅咒 - 天天要闻

特朗普的经济革命:挣脱美元霸权的诅咒

特朗普并非真心希望结束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但他正试图改变《布雷顿森林协议》中一些关键、未明言的条款。围绕全球经济的那些不成文协议和承诺可能会大幅改变。申命记 11:26 – 「看啊,我今日将祝福与咒诅都陈明在你们面前。」这段圣经经文曾引用无数次,用以描述自1944年以来的全球经济结构。当第二次世界大战、...
粗茶淡饭情意浓:周总理的特别“家宴” - 天天要闻

粗茶淡饭情意浓:周总理的特别“家宴”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会不定期地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家宴”。这种“家宴”与普通家宴相同之处,就是居家操办,比较随意、自如,具有浓厚的家庭氛围。而特别之处,则是邀请的对象大都是非亲非故的普通人,主人与客人大都萍水相逢,交流的非亲情与友情,
男孩误吞100克金条,取出次日便康复,网友:古代“吞金而死”是假的? - 天天要闻

男孩误吞100克金条,取出次日便康复,网友:古代“吞金而死”是假的?

近日,“11岁男孩把100克金条吞入腹中”登上热搜。据现代快报,该事件发生于苏州,男孩在家中玩耍时,不慎将一枚重100克的金条吞入腹中。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期间,男孩无法自行排出金条,最终医生手术干预,克服金条体积大、密度高、表面光滑等难点,仅用半小时便成功完整取出,次日,男孩恢复进食,无任何并发症发...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专制权力与时代浪潮下的改革悖论 - 天天要闻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专制权力与时代浪潮下的改革悖论

引言:时代变局中的改革困局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全面爆发。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以"变法图强"为旗帜,在光绪皇帝支持下于1898年启动戊戌变法,颁布《定国是诏》推行新政。然而这场改革仅持续103天即遭慈禧镇压,仅京师大学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