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两军交锋,实力悬殊,正当曹操为军中粮草将尽而一筹莫展时,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许攸仅仅讲了一句话,便让曹操深信他是真心来投靠自己的。
许攸原本是袁绍身边的优秀谋士,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要是没有许攸的出现,估计曹操早就被袁绍打趴下了,幸亏许攸出现,才扭转了官渡之战的战局,可以说许攸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大的功臣之一。
在乱世三国当中,群雄四起,为了地盘和利益你争我夺,上演了无数的大小战役。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争天下的决定战役,一代枭雄曹操最终创造奇迹,打出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为其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他先是联合刘备,灭掉了三国第一悍将吕布,随后,他进宫面见汉献帝,启奏“讨伐“袁绍。于是,了官渡之战拉开了帷幕。
常言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之所以这么说,主要就是因为书生读的圣贤书太多,瞻前顾后,想得太多,顾虑太多,不敢轻易冒险。而曹操作为一代枭雄,能够取得成功,恰恰是因为敢于冒险的精神。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曹操选择相信前来投奔的许攸,实际上是曹操决定冒险一搏的结果。当然,如果只是盲目的冒险,那可能的结果,多数时候是一败涂地。所以,冒险也要有值得冒险的理由。
曹操和袁绍都出生于东汉末年的官宦之家,算都是出生名门,都有自己的报复和野心,并且两人从小都是有勇有谋,军事能力都很强劲,袁绍在四十岁的时候就杀了东汉混乱朝纲的两千多名宦官,建立起自己的家族势力,而曹操更是晚年才取得一定的成功,因为曹操的经历要比袁绍经历的磨难跟多,底层的生活经历使得曹操更加沉稳,更加懂得合作和利用自身的优势,但是袁绍一直都是在朝廷中争斗,还有自己家族的帮助,这也就造成了他一些陋习。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的决战,在这场战役中,袁绍出动了十万人马,在兵力上占据上风,曹操被迫采取战略防御态势,与袁绍周旋。袁绍在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失败后,也改变了战术。他和曹操在官渡相持,想以持久战来拖垮曹操。随着时间的延续,曹操的困难越来越多,由于双方力量相差太大,曹操的形势十分不利。
在战役后期,形势对于曹操已经非常严峻,兵力本就不及袁绍,麾下已有不少人同袁绍暗下私通往来,军中粮草也即将耗尽。接下来哪怕袁绍只是与其对峙,曹操也将难以维持,败亡似乎已在眼前。
曹操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了后撤的想法最终,在曹操濒临绝望的时候,许攸出现了。这个人是袁绍手下的谋士,与曹操是自幼相识的朋友,他留在后方的家人因为犯法,被审配抓了起来,许攸一怒之下,便投奔了曹操。
当时两军的势力悬殊是很大的,袁绍已经明显占了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是必败的,因此,袁绍没有必要派袁绍给曹操下套,毕竟如果袁绍坚持打持久战,肯定能耗死曹操的,所以许攸不可能是袁绍派来的,因此曹操才会选择相信许攸,重用许攸。
许攸跟随袁绍长达10来年,并且进入了袁绍军中的决策层。他确实能够得知袁绍军中诸如战略部署、粮仓所在这些重要的信息。而且许攸来投奔曹操也有合理的原因,他是由于偷袭许都的计谋不被袁绍采纳,加之家人犯错被审配逮捕,在倍感愤怒的情况下,决定投奔曹操的。
起初对于许攸的投奔,曹操和手下众人也是有所怀疑的,但是曹操重要的谋士荀攸和贾诩都认为,许攸提供的消息是可信的。他们两的看法,对于曹操决定相信许攸,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许攸在来到曹营后,曾经问曹操军中粮草的数量,曹操先是说可支一年,后来又说可支半年,最后才说实话说可支一月,许攸在得知实情后,才对曹操献计偷袭乌巢。至于说曹操相信许攸不会骗他,是基于他自己的判断。首先,他和许攸相识已久,对许攸的性格了如指掌,他知道许攸这个人贪而不治,不可能会以身饲虎,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曹操的失败,为袁绍建功立业。
当时的曹操手下谋臣如云,有着“王佐之才”之称的荀彧,还有着被誉为“毒士”的贾诩,这两人可谓是天下谋士当中处于第一档的存在,所以许攸的计策肯定是经过了这两人的反复商讨,觉得此计策可行,所以才有了这次偷袭行动,要是这个计策可行性不大,这两个人肯定会极力阻止的。
许攸靠着自己对袁绍内部的熟悉程度,提供了乌巢粮仓的重磅消息,在许攸的指引下,曹操孤注一掷,亲自率领五千精锐袭击袁绍军队的屯粮重地乌巢。在一把火将袁绍的粮食化为灰烬后,袁绍军中的主力战将张郃、高览也投降了曹操。袁绍全军军心动摇,在曹操的攻击下大败,袁绍弃军而逃,剩下的军队投降曹操后被坑杀,官渡之战就此以袁绍军的大败而落下了帷幕。
许攸最终帮助曹操反败为胜,彻底击败袁绍,为后来统一北方的伟大事业奠定基础,许攸在追随曹操之后,继续发光发热,帮助曹操战胜袁谭、袁尚,让曹操彻底统一北方。许攸对曹操最大的贡献有两个:一是献妙算奇袭乌巢,使得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得了旋转战局的大胜;二是献计决漳河之水,霸占了袁绍团体的老巢冀州,完成了对袁氏团体的致命一击,总之,在剿除袁绍的战役中,许攸的确居功至伟。
虽然曹操疑心很大,但是在大多数时候,曹操都是比较理智的,能够看清楚事物的本质,所以他选择相信许攸,正是由于这个英明的决定,最终曹操取得了胜利,成功将天下九州的一大半收入囊中。
我们知道,曹操作为一军统帅,对于敌方投降的人员要有所甄别。对于许攸这样的对方的重要人员,突然投奔自己,曹操居然毫不怀疑,对他言听计从,似乎有点让人感到疑惑。首先,许攸和曹操是老朋友。许攸和曹操是老相识,双方都对对方的脾气秉性十分了解。许攸来投奔曹操,曹操只要经过一番察言观色,就能够知道真假。所以说,许攸和曹操的那一番对答,问答曹军所剩军粮多少的交谈,实质上就是双方的互相试探。经过这番试探,使曹操坚定了许攸是真心前来投奔的认识。
其次,于情于理来说,许攸来诈降是不合情理的。在当时,曹操的军粮已尽,败亡就在眼前,袁绍没有必要去使用诈降的计谋,只要再坚持几天就可以了。而且袁绍此人外强中干,根本就没有多少才能,尤其是在谋略上根本就不是曹操的对手。
在这个时候,无论许攸说的计谋是对还是错,曹操都毫无选择的余地。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只有赌一把,如果赌赢了,就能够彻底打败袁绍。如果赌输了,不过把输的局面提前出现而已。所以,曹操才会自己亲自出马,去孤注一掷的火烧乌巢。
最终,曹操还是赌赢了,火烧乌巢的成功,决定了官渡之战的成败,取得胜利的曹操,终于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在经过多年的征战后,曹操统一了大半个中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这一切,都发轫于他大胆果断的信任许攸,采纳他的建议的那一刻。
要知道人才可是乱世之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倘若是牺牲了的话,那么就得不偿失了。终于在权衡过后曹操下定了决心,还是要选择听从许攸的。并且将自己的性命作为筹码来进行下赌,不过幸运的就是他的这一次选择明显是对的。最终还为他带来了无穷的利益,不但是消灭了袁绍,还吞并了袁绍所有的地盘。
曹操为何能在这样一场不利的战争中取得胜利,虽然存在着一些偶然性,当时大部分都是必然的,是袁绍将自己手中一副好牌打烂,给了曹操机会,也是曹操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成就了官渡之战的成功。因此,总结一句话,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是一定不会成功,对于普遍人来说。并且努力了,也会让自己了却一桩心事。
我们都知道,需要当机立断的事情,当有了100%把握时,可能已经错失良机了。曹操通过对人、对事的判断,以及侦查的结果,认为许攸的计策,值得冒险一搏,所以,才选择相信了许攸,也正是这种冒险精神,成就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