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登基的康熙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政治斗争中一步步抓牢最高权力

2022年07月16日08:56:02 历史 1408

序言

康熙八岁登基,在他执政初期,国内形势非常严峻,外有三藩威胁中央政权,内有权臣专擅朝政,而皇帝作为高危职业,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悬崖,万劫不复。

但是康熙凭借高明的政治手腕,在险象环生的政治环境中步步为营,不仅掌控最高权柄,而且皇位一坐就是六十一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八岁登基的康熙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政治斗争中一步步抓牢最高权力 - 天天要闻

智擒鳌拜,独掌朝纲

公元1661年,二十四岁的顺治帝福临突然病逝,年仅八岁的玄烨登基为帝,是为康熙。

按照顺治遗诏,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四人被任命为顾命大臣,由于康熙年龄幼小,四大臣名为辅政,实为执政,毫不客气的说,康熙即位之初如同“摆设”。

在这四人中,索尼虽是四朝元老,声望极高,但因年老多病,畏事避祸,在很多事情上疏于过问,苏克萨哈属正白旗,原本依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朝局发生变化,他因告发多尔衮有功才被重新重用。遏必隆出自名门,但为人庸懦,遇事无主见。

只有鳌拜凡事好决断,而且曾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平定农民起义,立下赫赫战功。

作为清朝三朝元老,经常凭借资格老、军功高,以气势夺人。

八岁登基的康熙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政治斗争中一步步抓牢最高权力 - 天天要闻

从四大臣关系上,鳌拜与索尼分属镶黄旗和正黄旗,在皇太极和多尔衮时期就是政治盟友,共同反对多尔衮,遏必隆与鳌拜同属镶黄旗,所以常常附和鳌拜。

只有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与多尔衮同一派系,后来又背叛多尔衮,在政治和为人方面,被鳌拜和索尼看不起。

这样一来,四大臣中,苏克萨哈被鳌拜一伙所排挤,鳌拜却得以擅权自重,日益骄横,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并逐渐与康熙发生矛盾。

八岁登基的康熙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政治斗争中一步步抓牢最高权力 - 天天要闻

公元1664年,鳌拜仅因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忤逆自己,就要以所谓藐视君上置其于死罪。

康熙虽然年幼,但心知他们三人并无大罪,只因惹怒鳌拜而被妄加罪名,于是召集四大臣询问意见,鳌拜坚持要将三人处以极刑,索尼、遏必隆附和,苏克萨哈怕惹火烧身,干脆沉默不语。

但康熙没有批准鳌拜所奏,只是要将三人各鞭一百,没收家产,可鳌拜竟无视康熙决定,矫旨将三人处死,要知道鳌拜对六部长官、地方督抚这样的朝廷大员都视如草芥,可见鳌拜擅权跋扈到何种程度。

鳌拜更过分的是,康熙在1667年亲政以后,由于他不愿交权,苏克萨哈请求解除辅臣之任,由于索尼已死,苏克萨哈已经排名第一,按照政治惯例,鳌拜、遏必隆按理也应辞职。

可鳌拜却不想退出,恼羞成怒之余,开始对苏克萨哈下手,不久对其罗织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24款罪名,提出应处凌迟、族诛之刑。

康熙深知苏克萨哈不该杀,但是鳌拜气势汹汹,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虽然康熙亲政,却既不能保全苏克萨哈,又无法应对鳌拜,最终只能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

八岁登基的康熙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政治斗争中一步步抓牢最高权力 - 天天要闻

至此,四大臣只剩下一个无足轻重的遏必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与康熙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

同时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实权,完全架空了康熙,皇权受到严重威胁,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

可是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堂,行动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自己会沦为第二个汉献帝。

所以康熙表面上不露声色,云淡风轻,暗地里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摔跤)为戏。

鳌拜见了以为是康熙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而高兴,经过两年的培养,这些子弟已成为康熙的死党,康熙见时机成熟准备动手。

1669年五月,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京师的卫戍权,然后将这些子弟埋伏在宫内,召鳌拜入宫觐见。

八岁登基的康熙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政治斗争中一步步抓牢最高权力 - 天天要闻

鳌拜此前常常出入宫廷,未加提防,结果刚一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布库少年们一拥而上,将鳌拜按倒在地,一代权臣束手就擒。

此后康熙宣布鳌拜30条罪状,将其革职圈禁,诛杀其很多亲属党羽,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的爵位,鳌拜本人不久后也死于禁所。

至此康熙终于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在这次夺权中,康熙巧妙的回避了过去汉人皇帝一味采取的军队政变和朝廷势力角逐。

通过剑走偏锋,仅用几名摔跤手就轻松解决皇权威胁,只要鳌拜一倒,自然树倒猢狲散,权力顺理成章地回到自己手中。

可见康熙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具备高超的政治斗争手腕,同样的以柔克刚用在了平定三藩之乱上。

平定三藩,中央集权

康熙通过扳倒鳌拜,实现了朝堂和宫廷的集权,接下来康熙要应对的是盘踞在西南的异姓藩王。对于康熙来说,鳌拜只是家贼,三藩才是皇权能否稳定的心腹大患。

关于三藩还要追溯到满清入关,当时清廷为对付李自成南明的反抗,充分借助吴三桂汉族大地主和军事权贵的力量。

清朝夺取天下后,作为政治回报,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镇守福建。

八岁登基的康熙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政治斗争中一步步抓牢最高权力 - 天天要闻

三藩在所镇守省份权力极大,有独立的军事组织,可以自行收税,远超地方督抚,长期以来,三藩各自拥兵自重,军队数量达数十万,其中以吴三桂势力最强大。

他的部下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

三藩势力几乎占全国一半,对清朝中央政权具有极大威胁,康熙继位后,中原敌对势力基本已被消灭殆尽,满清统治基本稳固,1673年朝廷就是否撤藩展开讨论。

最后康熙认为:

“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

于是下令撤藩,蓄谋已久的吴三桂提出反清复明,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一起造反,广西、四川、陕西等纷纷响应。

短短数月之内,滇、黔、湘、桂、闽、川六省丢失,大清金盛半壁江山,一时间危在旦夕。

八岁登基的康熙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政治斗争中一步步抓牢最高权力 - 天天要闻

康熙作为高明的政治家,不会选择去正面大规模军事对抗,因为那样不仅劳民伤财,还会使清朝被拖入战争泥潭,以至江山不保,所以康熙将对付鳌拜的手段复制到吴三桂身上。

首先他坚决打击吴三桂,决不给予妥协讲和的机会,其次对其他叛乱者大开招抚之门,以此分化敌军,削弱吴三桂的羽翼,从而孤立吴三桂。

因此康熙把吴三桂所在的湖南作为军事进攻的重点,调集重兵正面抵住吴三桂,又率兵由江西赴长沙,以夹攻湖南。

1676年康熙的分化策略有了效果,吴三桂的得力干将王辅臣投降,帮助清军攻打三藩。

随后,台湾的郑经占据福建沿海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敌,仓促撤兵请降,广东的尚之信也于1677年投降,至此陕、闽、粤以及江西都先后平定。

八岁登基的康熙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政治斗争中一步步抓牢最高权力 - 天天要闻

吴三桂势力被压缩至湖南一隅,日渐削弱,1678年吴三桂在忧郁中病逝,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

此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八年之久的三藩终于平定。

三藩之乱是中国封建史最后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集权的事件,康熙紧抓主要矛盾,团结多数力量打击少数势力,并最终取得胜利,避免了一次国家大分裂,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专制。

设立南书房,打击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创建于公元1637年皇太极执政时期。

皇太极创立之初是为了抑裁八旗大贝勒们的权力,此后这一制度逐渐发展完善,参与议政的宗室贵族包括亲王、郡王,还有八旗旗主以及各个贝勒。

所有的军国政务必须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审议,皇帝并非决断一切,这是由满清初期奴隶制社会形态决定的。

八岁登基的康熙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政治斗争中一步步抓牢最高权力 - 天天要闻

清朝入关以后,社会制度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皇权开始极速膨胀,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也开始扩张,严重干扰和侵犯内阁处理日常政事的职权,不断与皇权产生矛盾。

由于内阁是外廷,不为康熙信任,为了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决定另起炉灶,组建一个与外朝相对应并专属皇帝私人的内王侍从机构。

1677年开始设立南书房,明面上是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儒家学问,吟诗作画,实际上却是完全由皇帝严密控制的核心机要部门,为康熙起草诏令。

而且当时是康熙平定三藩叛乱最艰难的时期,需要进行大量重大的文案政令活动,这使南书房地位不断提高,权势逐渐加强,几乎成为“战时内阁”。

八岁登基的康熙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政治斗争中一步步抓牢最高权力 - 天天要闻

此后南书房兼并内阁部分职权,而且打击议政王大臣会议,实现了皇帝的高度集权。

小结

康熙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帝王,年纪轻轻就除掉权臣鳌拜,八年时间平定三藩之乱,实现中央高度集权,虽然是继承制皇帝,但对清朝有再造之功,地位与开国之君无异,因此庙号清圣祖。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 天天要闻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皇太极驾崩后的1644年,大清帝国迎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各拥重兵,八旗中半数的支持使得二人势均力敌。然而历史的天平最终却倾向了年仅六岁的福临。其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手腕。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龙颜大悦 耶律德光)辽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来信之后,他的心情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开心坏了。自己的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打遍草原大漠无敌手,可只要南下,总是吃亏,很大一部分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 天天要闻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近日发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学苑、航港南苑、经开苑、文华苑、永盛苑、广惠苑6个院区,3543套房源。详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卢洛高速卢氏段即将通车!节省约1小时车程卢洛高速(卢氏...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 天天要闻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文/孙野借刀杀人小周郎,假请诸葛去劫粮。强中更有强中手,毒辣奸计变黄粱。注:黄粱——这里是引申义,即黄粱梦的意思。周瑜假意恭维孔明,说他足智多谋,请他去带兵偷袭曹操粮草。曹操向来是偷袭别人粮草的主,肯定戒备森严,这不是让诸葛亮白白送死吗!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 天天要闻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盛七小姐,本名盛爱颐,是清末首富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盛宣怀官做得大,以帮助李鸿章办理“文案”起家,至辛亥清朝覆亡时已经官居邮传部尚书,生意做得更大。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