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说近代史之桂陵之战(二):围魏救赵——同门师兄弟的对决

2022年07月13日20:09:30 历史 1639

战国初年,庞涓辞别授业恩师鬼谷子,下山来到魏国谋求功名,官居上将军。

由于忌惮师弟孙膑的《孙子兵法》,遂阴谋陷害孙膑,剜去他的膝盖骨,将其囚禁。所幸鬼谷子赐予的锦囊妙计,孙膑通过装疯瞒过了庞涓。

死里逃生的孙膑,在来到齐国后,又会有怎样的际遇呢?

实力雄厚,野心膨胀的魏惠侯,将会展开什么样的争霸行动?

在之后爆发的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之战中,庞涓与孙膑,这对昔日同窗,狭路相逢,又将上演什么样的生死交锋?

现代马术运动最早兴起于欧洲,在许多重大的国际赛事上,也通常由欧洲选手拔得头筹。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类似的马术运动就已经在中国出现,当时称之为骑术,它的出现,最初是为了方便狩猎,抓捕猎物,随后又被推广到军事上来。

伴随着骑兵、战马的出现,骑术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并逐渐衍生出与之相关的体育活动,后于唐朝时期发展达到鼎盛,当时唐太宗本人,就曾是骑射和马球等马上运动的佼佼者。

骑术一般分为马戏和赛马两部分,在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赛马曾风靡一时,最为著名的一个成语典故“田忌赛马”便诞生于这一时期。

当初孙膑逃离魏国后,回到了他自己的国家齐国,并受到了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被奉为坐上宾。这一时期,齐国的王公贵族十分热衷于赛马,均以拥有宝马良驹为傲,而每次比赛的赌金数量也是相当可观,这更加刺激了人们参与赛马的热情。

当初孙膑逃离魏国后,回到了他自己的国家齐国,并受到了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被奉为坐上宾。这一时期,齐国的王公贵族十分热衷于赛马,均以拥有宝马良驹为傲,而每次比赛的赌金数量也是相当可观,这更加刺激了人们参与赛马的热情。

一日,孙膑正在府中研读兵法,田忌突然怒气冲冲地走了进来,他重重地将头盔摔在了桌上。孙膑见状,便向他询问因由,田忌生气地说道:今日我与大王赛马,居然又输了!

闻听此言,孙膑随即表示他有办法帮助田忌获胜。看到孙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田忌不由得将信将疑。

此时,孙膑拿出黑白两色棋子各三颗,分别摆放在竹简上,向田忌作进一步的分析:这两色棋子好比是大王和将军的赛马。将军的马与大王的马,同一等级相差并不多。因此,若以将军的上等马对大王的中等马;以中等马对大王的下等马,再以下等马对大王的上等马,那么将军您三局两胜,必将是最后的赢家。田忌大喜。

重说近代史之桂陵之战(二):围魏救赵——同门师兄弟的对决 - 天天要闻

次日,他依照孙膑的计策,与齐威王再次进行比赛,果然赢了赌金,不禁在一旁沾沾自喜。这段故事,也就是成语典故“田忌赛马”的来历。

而输了比赛的齐威王,则显得颇为懊恼,同时他也对这次比赛的结果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以往每次赛马,均是由他获胜,这次怎么会破天荒地输了呢?于是他便向田忌询问。

此时,田忌便把握时机,将孙膑举荐给了齐威王。得知这一切都是孙膑的妙计使然,齐威王感叹不已,于是立即召见了孙膑,向其询问兵法之道。

经过孙膑的一番讲解,众人方才明白,这场赛马中,看似简单的位置变换,背后却隐含着深层的军事智慧: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即用自己的优势攻击对手的劣势,来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番谈话后,齐威王对孙膑的军事才华极为叹服,立刻任命他为军师,将孙膑留在了齐国。得到孙膑的辅佐以后,齐威王如虎添翼,齐国政通人和,国力蒸蒸日上。

在中原地区,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原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三家大夫,其后三家分晋,各成一国,共同占据着中原之地。虽说均出自晋国,但这三国之间,彼此相互觊觎,常常伺机攻伐对方。

公元前371年,魏国国君魏武侯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公中缓和子罃争夺王位,魏国国内大乱。赵、韩两国借机发难,联合出兵伐魏,大败魏军。其后,子罃做了魏国新的国君,史称魏惠侯,他即位后,又反击赵韩两国,由此,三国之间混战不断。

战国初期,在列国之中,魏国实力最为强大,于是,凭借着先祖留下的殷实基业,年轻气盛的魏惠侯梦想着雄霸天下,他首先把战略目标锁准了西面贫瘠的秦国。彼时的魏国蓄势待发,犹如一只正当壮年的狮子,缓缓摊开一张血盆大口,卯足了劲想要一口吞并秦国。

此时,地处西北边陲的秦国,国力贫弱,但在与戎族的长期作战中,也锻造了秦人不屈不挠的性格,和能征善战的本领。战国初期,此时的秦国已然衰弱,不复先祖穆公当年的盛况,然而,这个贫瘠的国度却像极了一头瘦狼,虽然瘦弱,却凶悍顽强,面对魏国的强势进攻,秦人浴血奋战,誓死捍卫着自己的领土。

重说近代史之桂陵之战(二):围魏救赵——同门师兄弟的对决 - 天天要闻

因此,虽然魏国屡次发动对秦国的进攻,并最终夺取了河西之地(今陕西关中平原西部、山西南部),却始终没能实现一举将其吞并的宏愿。

与此同时,坐落于山东半岛的齐国,国土三面环海,山势险峻,依托于天险屏障,地势易守难攻,这决定了它可以避免过多的战乱纷争,在大争之世中暂时保全自身,甚至作壁上观。而此时的齐国国君,正是一代雄主齐威王,在他的治理下,齐国国力大增,大有与魏国争霸中原的趋势。因此,近年来,魏惠侯对于东面这个日益强大的邻居也颇为忌惮。

公元前361年,日渐感受到来自东西两面压力的魏惠侯,将魏国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向东迁徙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想要在地域上与秦国拉开距离,同时也对东面的齐国形成有效制约。

当时的大梁,地处中原核心,交通十分便利。但四通八达的地理优势,也让大梁成为了“四战之地”:由于周围一马平川,缺少有效的屏障,使得敌人可以长驱直入,直达魏国的心脏。

而彼时的魏惠侯尚未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但在不远的将来,历史将敲响警钟,迫使他不得不对自己当初的这一决定做出更加清醒的认识。

战国时,铁器已逐渐推广使用,魏国地处中原,物产丰富,商业繁荣,制作业发达。魏国的兵器制作业,闻名于世。赫赫有名的魏武卒,装备精良,均为重装步兵,披重甲、持戈配剑、背弓弩、跨矢囊,在列国之中鲜有匹敌。

因此,在迁都之后,自以为无后顾之忧的魏惠侯,依靠过硬的军事实力,开始实行四面出击的战略,在列国之中西扰于秦,东战于齐,在中原地区,又与韩、赵攻伐不断。如此在东西南北四面开战,魏国原本充足的国力日渐耗损,急于称霸的魏惠侯,陷入了一片焦头烂额之中。

重说近代史之桂陵之战(二):围魏救赵——同门师兄弟的对决 - 天天要闻

恰在此时,长年与魏国龃龉不断的赵国,趁其疲于四面作战之时,于公元前355年,派兵攻打它的属国——卫国,并迫使卫国倒戈,归附于赵。消息传来,魏惠侯勃然大怒,他随之改变了外交策略。转而与秦齐韩三国盟好,以便集中精锐进攻北面的赵国。

公元前354年,事先打好外交基础的魏惠侯,终于发动了对赵国的袭击,他尽数集结国内优势兵力,由大将庞涓领兵,一路向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逼近,欲毕其功于一役。

“这时候魏惠候其实忽视了致命的一点,魏国此刻的国内防守极为薄弱,这就给了对手可乘之机。”

魏国上将军庞涓,师出鬼谷子门下,熟知用兵之道,且战风凌厉。此次由他指挥坐镇,魏军势如破竹,火速逼近了赵都邯郸。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赵国虽拼死抵抗,艰难支撑,然而对手是以凶悍闻名的魏武卒,战争的形式对赵国愈发不利,眼看邯郸即将沦陷,迫于形势,赵国只得以割地为条件,向东面的齐国发出了求救的信函。

接到求救信的齐威王遂召集臣子们商议此事。

国相邹忌认为若救赵国,必然会使齐国的国力受损,形同于代人受过;倒不如作壁上观,等魏赵两国两败俱伤,齐国便可坐收渔翁之利。齐威王沉吟未决。

大夫段干朋则表示反对:指出若不救赵国,则既不是仁义的表现,同时也对齐国不利。因为一旦赵国被魏国兼并,魏国的势力就会壮大,到时必将危及齐国。齐威王对此表示赞同。段干朋进一步建议:为今之计,不如进攻与魏都大梁临近的襄陵(今河南睢县),来分散魏军的兵力,这样既避免了与魏军主力交锋,同时也可以解邯郸之围。他的建议,得到了齐威王的首肯。

随后,齐威王单独接见了孙膑,他深信孙膑的军事才华,准备将兵符交给孙膑,由他带领齐军作战。然而,令齐威王没有想到的是,对于这一委任,孙膑却以身患残疾为由,谦辞不受,并力荐田忌作为此次领兵作战的统帅。听到孙膑的回答后,齐威王不禁对孙膑的为人钦佩不已,遂以田忌为将,孙膑则作为军师随军出征。

《孙子兵法》记载:兵者,诡道也。战争其实就是诡诈之术,讲究的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也就是要趁敌人措手不及的时候,从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进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

公元前354年,齐国大将田忌正式受命接收兵符,出任此次救赵的统帅,与军师孙膑一起,率领八万齐军赶往赵国救援。但是当他们到达齐魏两国交界时,却接到了魏军已攻破赵都邯郸的消息,情急之下,田忌打算立刻挥师北上,直接与魏军主力交战,以解赵国燃眉之急。他的这一计划,却被孙膑所阻止。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史记》

这段话,出自齐国军师孙膑所提出的“围魏救赵”之计,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消耗于外,老弱疲惫于内,国内防务空虚,与其前往邯郸与魏军直接交锋,不如采用避实击虚、围魏救赵的战术,直捣魏国都城大梁,迫使魏国从邯郸撤军。如此一来,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解救赵国。田忌欣然同意,遂领兵直奔大梁。

重说近代史之桂陵之战(二):围魏救赵——同门师兄弟的对决 - 天天要闻

魏都有难,庞涓在得到消息后,立刻班师回朝。这时,孙膑再次建议田忌,派出一批轻装战车,前去进犯大梁城郊,再次激怒庞涓,迫使其加速回援;如孙膑所料,庞涓果然丢掉辎重,轻装急行,昼夜兼程回救大梁。此时,孙膑又献计,派出小股兵力,佯装与庞涓的部队交战,然后故意示弱使其轻敌。

荀子曾言“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这句话是对当时齐国与魏国兵卒实力的真实描述。魏武卒装备精良,作战悍勇,在列国之中威名远镇。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包括大将庞涓在内的整个魏军,从根本上不把齐军放在眼里,认为他们不堪一击。

此刻见到齐军不敌纷纷逃散,庞涓立刻乘胜追击,紧追不舍。而这个时侯,孙膑早已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了埋伏,专等魏军到来。

桂陵之战,不仅是齐国和魏国两国之间的兵力比拼,也是孙膑和庞涓这对昔日同窗的智力对决。当庞涓长途奔袭来到桂陵这个地方时,已经是人马疲困,而齐军则是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结果可想而知,不可一世的魏武卒于桂陵一战中惨败。

魏惠侯倾全国之兵进攻赵国,却功败垂成;魏将庞涓排兵布阵,指挥杀敌,却无功而返。这一切,皆因齐国的介入与孙膑的计谋使然。

之战后,魏武卒的气焰受到打击,争霸的欲望暂时受到遏制。与此同时,齐国的威望却有了显著的提高。而有赖于这场战争,西面的秦国得到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机会,在国君秦孝公的倡导下,开始了商鞅变法……

历史在此时有了片刻的平静,然而这也只会是暂时的。

一场战争的结束,将迎来下一场战争的开始,这,就是战国。

更多原创有料历史,敬请关注公众号更新。

本文已入选爱奇艺独播栏目《中华战争通史》纪录片创作内容

【本文授权转载自重说近代史微信公众号,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闻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维亚的未遂政变,只持续三个小时就失败。前陆军总司令苏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义和武装叛乱罪。很明显,这位老将没有得到民众的任何支持。俄罗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这次政变定义为“颜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写道,背后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 天天要闻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第一个字嫪字,一个女字旁,一个谬字的一半,有人说这个字是姓。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上古姓许多都带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传下来的古姓,至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第二个字毐,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毋。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闻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南坚持让文化遗产火起来,让传统文化闪亮起来,让文旅市场丰富起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总台记者 田萌:我现在是在安阳殷墟博物馆的新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而且在这里发现了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从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