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越南新主席上台后,全面向中国学习,结果怎么样?

2022年07月08日06:03:25 历史 1125

越南主席长征,抵制黎笋、拒绝反华,为了将越南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他带头学习中国的改革开放,多次派人来到中国学习求助。

那么长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黎笋时期的反华政策又给越南老百姓带来了哪些沉重的代价?长征为什么要选择坚持向中国学习?

一、波折统一的越南

越南这个国家,其实经历也挺波折的,在1884年的时候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后来在第二次大战期间,日本又接替法国统治住了越南。

1986年,越南新主席上台后,全面向中国学习,结果怎么样? - 天天要闻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越南人民以为终于获得自由了,于是便举行了“八月革命”,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但让越南没想到的是,法国又想继续统治越南了,在1946年,法国直接开始派军队入侵越南。这让越南全国上下都非常的气愤和无助,越南政府被迫转入山区坚持抗战,处境异常的困难。

后来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人,带着越南人民开始进行反击,也由此拉开了越南的抗法战争(又叫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这个人就是越南的元老人物、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胡志明年轻的时候来过中国学习革命。

1986年,越南新主席上台后,全面向中国学习,结果怎么样? - 天天要闻

胡志明

1950年,胡志明来咱们中国请求帮助,希望中国能够帮助他们抗法,毛主席等人表示,尽管新中国刚刚建立,面临很多困难有待克服,但一定尽力向越南人民提供抗法战争需要的一切援助,后来陈赓大将也去了越南帮他们抗法。

1954年5月,在中国的帮助和越南人民的努力之下,越南人民取得了奠边府大捷 ,从而奠定了抗法战争胜利的基础、迫使法国政府在同年10月20日签订日内瓦协议,承认越南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至此,越南人民取得了抗法战争的彻底胜利。

越南抗法战争结束后,又开始打内战了,也就是咱们大家所熟知的越南战争北越南越打。

1955年,爱搞事情的美国,在南越扶植吴庭艳担任总统,准备建立政权控制越南,胡志明掌管着北越,是社会主义阵营,背后有苏联和中国支持,南越的背后是美国。

1969年9月2日,北越主席胡志明去世。

胡志明去世之后,黎笋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北越最新的领导人。在黎笋上台之后,他大力提拔了他自己的一些亲信,继续带着北越,和有着美国后台的南越展开战斗。

1975年,打了20年的越南战争宣告结束,越南正式统一。

二、企图称霸的黎笋

1986年,越南新主席上台后,全面向中国学习,结果怎么样? - 天天要闻

黎笋

一个国家刚刚统一,按道理来说应该是逐步地发展。可是这个时候,黎笋当局却选择了一个霸权主义的做法,他想要称霸整个东南亚。黎笋一改前任领导人胡志明亲华的政策,开始一边倒向苏联,并且挑起与我国边境的争端。

其实在1969年的时候,黎笋就有点一边倒向苏联了,那个时候咱们和苏联的关系也走向了冰点,1969年的3月2日,我军打起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再加上还有美国对抗苏联,因此,苏联开始极力的拉拢越南,目的就是向东南亚扩张,将越南作为其称霸亚洲的战略基地。所以在越南独立之后,黎笋亲苏反华其实也是提前已久的。

1975年越南统一之后,在苏联的支持之下,黎笋当局一方面派越军对柬埔寨进行了开战,另一方面,忘记了中国向他们提供的巨大帮助,又在中越边境接连挑起事端。

1986年,越南新主席上台后,全面向中国学习,结果怎么样? - 天天要闻

此外,针对他们越南内部,黎笋当局实行了高压增税的方法,当时的越南老百姓们真的是苦不堪言,甚至有的家庭的生活,过的还不如越南没统一之前。

黎笋这样做的目的也很明确,他是想利用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援助,来实现“印度支那联邦”的野心,他以为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他只是苏联的一个傀儡,最后将越南一步步地拖入了深渊。

刚一开始,黎笋夸下海口,说要让越南人民穿的衣服和发达国家那样漂亮,也要让各种家电走进老百姓的生活。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不是这样做。

其实,这个时候本是越南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可是却因为黎笋的错误决断,再次把国家卷入到了战争之中。

越南统一仅仅两年之后,黎笋就命令越军从废墟一样的城市里出发,侵略东南亚的柬埔寨,随着他们在东南亚挑起战乱,也让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国家,经济进一步下滑。

此外,黎笋的这一行径还严重损坏了越南的国际声誉,使越南在外交上陷入孤立的处境,加上黎笋盲目地照搬苏联模式,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将仅有的资金都投入到重工业生产中,严重限制了农业发展,大量的土地荒废、粮价飞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低下。

1986年,越南新主席上台后,全面向中国学习,结果怎么样? - 天天要闻

向柬埔寨入侵之后,短短六年的时间里,越南的物价暴涨,平均一年涨50%,这个数据对于经济建设来说是非常恐怖的;在工业方面,直到黎笋去世,都没有恢复到他开战之前的水平;粮食方面,自从越南和柬埔寨开战之后,庄稼地里的粮食非但没有增长,反而还一年不如一年,总产量持续下滑;财政方面,黎笋统治越南期间,欠下了80亿美元的债务,战争将越南的财政整个掏空。

这么严重的后果,难道黎笋没意识到要改革吗?

他也意识到了,黎笋集团也曾想过改革,黎笋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想要挽回混乱的经济,但他仍然是病急乱投医,最终导致越南更加的混乱,经济走在全面崩溃的边缘。

可以说,黎笋给他的继任者留下了一个内外交困的烂摊子。

1986年7月10日,黎笋因病抢救无效去世。

越南的老百姓在得知黎笋去世的消息之后,大多数的人都表现得很冷漠。这也直接反映了黎笋时期给越南人民带来的伤痛,当时一位驻河内记者曾感叹道:“现在的老百姓再也没有胡志明逝世时候的那种悲痛心情了。”

黎笋去世之后,越南开始选举下一任的领导人,这个时候,越南的老百姓们再也不想听所谓的宏图霸业了,他们只想过上安稳和平的生活,吃饱穿暖、不挨饿、不受穷。

这一次,越南在选新领导人的时候,国家体制进行了改革,北部出总书记,南部出总理,中间出议长。

最终,长征成为新一任的越南主席。

三、“学中救越”的长征

1986年,越南新主席上台后,全面向中国学习,结果怎么样? - 天天要闻

长征

关于长征呢,我需要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长征的原名叫邓春区,1907年2月9日出生于越南北部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青年时期的邓春区就雄心壮志,并且积极的投身于革命事业。

在邓春区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加入了胡志明创办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之后顺利地加入了印度支那共产党,在邓春区年轻的时候,他跟法国殖民者做斗争,并且在心中立下远大的志向,拯救越南。

后来,邓春区改名为长征,那么他为什么改名呢?

这是因为邓春区把中国当成他的老师,邓春区和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关系很好,而且邓春区在内心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仰慕备至,因此呢,直接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长征。

1986年,越南反华的黎笋去世后,亲华的长征正式上台,长征上台之后,对比越南国内经济惨淡、国际上备受孤立的境况,邻居中国却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咱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战略,这一伟大举措让咱们国家走上了经济腾飞的道路。

长征发现,中国和越南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综合国力都很有限,这就让长征坚信,只要以中国为师,学习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越南也能越来越好。

可是当时中越关系很不好,该如何改善和中国的关系呢?那就要恢复胡志明亲华的路线,修复和中国破裂的关系,虽然回不到胡志明时期,但至少要停下现在的战火。

于是,长征先是罢免了黎笋集团的几个实权官员,打掉中越关系里的部分障碍。

紧接着,长征看上了一员大将,他看上了监狱里的阮文灵,他知道阮文灵的能力和实力非常强,而且阮文灵也是亲华派,如果能获得阮文灵的帮助,那么对修复中越关系一定是有帮助的。

阮文灵这个人,也确实是个人物,在越南战争时期,阮文灵身为越南南方局的领导,多次秘密地访问中国,毛主席和周总理对阮文灵的印象也很好。

阮文灵身为越南政坛的巨头之一,他认为侵略柬埔寨是错误的,他这样的主张自然受到了黎笋的攻击。后来,阮文灵败给了黎笋,被关押在了监狱里。

长征来到监狱,毫不掩饰地问阮文灵:“你有信心和我一起改造这个国家吗?”阮文灵自然愿意出狱重建自己的国家,结束持续几十年的战乱。

由此便拉开了中越关系的转折点。

有了同为亲华派阮文灵的支持,长征终于可以大胆地进行改革了,他多次派人来到咱们中国“取经”,学习改革开放的先进经验,又根据越南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很多调整,最终,在他们越共六大上,确定了“革新开放”的基本国策。

在长征的眼里,中国摸着石头过河趟出来的道路,为越南提供了借鉴,他本人对中国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多次在诗中表达对中国的崇敬之意。长征既然想摸着中国的道路过河,自然会模仿咱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路线,于是便借鉴了邓小平同志的“设计师方案”,为越南革新开放之路做铺垫。

在学习了中国的经验之后,长征提出,越南在政治上要加强党内民主、反腐倡廉、推行差额选举制度。

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出台《外商投资法》,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改革国有企业,逐渐使企业自负盈亏以便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在农村建立生产合作社,包产到户,允许余粮自由买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对外关系方面,由一边倒向苏联转为独立自主,提出“要同所有国家成为朋友”。一方面积极解决从柬埔寨撤军的问题,另一方面着手同中国改善关系。

1990年,阮文灵排除外交部的干扰,通过驻越大使传递消息,来到了中国进行会晤,为咱们两国关系正常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长征为什么要处处学中国?有三点原因:

第一、中国的魅力和成功的经验吸引了他,咱们都是社会主义的阵营,中共当年在反动派的围剿和敌军侵略的环境下都能生存下去,而且越来越好,这足以证明中共的伟大之处。

正是这种成功深深地吸引了长征,他也想让越南按着中国的路走。因此,长征认为,只要以中国为师,再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一些改动,就一定能像中国那样发展得越来越好。

第二、中国和越南的情况十分相似。六七十年代,中国经历了一场运动,经济一直没有得到发展。而越南在黎笋当政期间也是如此,接连的战争让越南的经济难以发展。

但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经济腾飞,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所以中国为越南提供了现成的经验,越南只要模仿中国的路就可以了。而且长征本人对中国也有特殊的情节,中国文化在越南随处可见,所以长征对中国一直都很仰慕。

第三、长征具有高瞻远瞩和独到的见识。长征很早就看出来黎笋等人归附苏联根本不可行,当时苏联一昧地追求世界霸主之位,那些小国在他们眼中,根本就是一枚随时都可以丢弃的棋子,所以苏联对越南而言是靠不住的。

而中国一直都秉承着和平发展、对邻居友好的外交理念,从不肆意地欺压邻国。同时,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又与越南接壤,两国往来十分的便利,对于长征而言,中国是一个值得信赖又有丰富资源的大国,远比苏联可靠的多。

其实,在长征改革开放过程中,他也遭遇到了很多的阻力和压力,一怒之下他甚至会猛拍桌子说:“谁不改革,谁就下台!”除了说狠话以外,长征也做出了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举动,那就是承认错误,他在大会上向全国检讨,对当初的冒进行为后悔不已。

尽管这并不是长征的过错,而是黎笋集团留下的祸根,但是他为了再次得到百姓的信任和同僚的认可,他只能自己收拾黎笋的“烂摊子”。

长征的革新开放举措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越南的底层民众在长征身上看到了改善经济的希望,赞成改革的越南政府官员也看到了国家的未来。

其实,此时充满干劲进行改革的长征,已经是一位年近八十岁高龄的老人了。长征虽然有远大志向,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年龄和精力已经无法再承担高强度的工作了,于是便在大会上提前考虑继任者,准备让位,最终由阮文灵接任。

长征在越南的任期虽然不长,只有半年多时间,但是这半年多的改革过渡期,对越南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为日后经济发展、政治发展以及国际关系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下一任的继承者选的也好,阮文灵是典型的亲华派,他也佩服中国。

总的来说,长征就是一位优秀的“船长”,他把握住本国国情,学习借鉴他国优秀的经验,在风浪中扭转乾坤,并且慧眼识珠找到了优秀的接班人,带领着越南人民走向光明的未来。

全文完,希望您帮忙点赞、评论、转发支持一下我的创作,非常感谢!

参考资料:

[1].长征(越南)[J].南洋资料译丛,2003(03):83.

[2]杨学纯.越南:长征接管烂摊子[J].世界知识,1986(16):7-8.

[3]素友,陈桂光.长征——越南劳动党总书记[J].世界知识,1953(13):33-34.

[4].网络百科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闻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维亚的未遂政变,只持续三个小时就失败。前陆军总司令苏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义和武装叛乱罪。很明显,这位老将没有得到民众的任何支持。俄罗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这次政变定义为“颜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写道,背后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 天天要闻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第一个字嫪字,一个女字旁,一个谬字的一半,有人说这个字是姓。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上古姓许多都带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传下来的古姓,至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第二个字毐,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毋。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闻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南坚持让文化遗产火起来,让传统文化闪亮起来,让文旅市场丰富起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总台记者 田萌:我现在是在安阳殷墟博物馆的新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而且在这里发现了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从1928...
太原市各社区开展庆“七一”主题活动 - 天天要闻

太原市各社区开展庆“七一”主题活动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年周年,我市各社区陆续通过开展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与党旗合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