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2022年07月05日10:42:28 历史 1979

“我认为资本主义的时代终将过去,新的时代快要来临!”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来到巴黎,在这场世界顶级头脑的盛会上,专家们对人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著名的历史学家阿诺德也曾对第三次世界大战,还有人类的未来做出了预言:“人类贪婪和扭曲的一面将会战胜人性中的善良和纯真。”

诺奖得主们的这次集会,正是来讨论这位历史学家留下的世界性难题。

阿诺德的著作《历史研究》,以其独到的历史学观点,描述了世界上26个大民族的盛衰荣辱,这本史学著作也表明了他对人类未来的悲观态度。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而在诺奖得主们的集会上,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人类想要获得发展和幸福,想要避免战争得到和平,唯一的办法是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而那时的中国国力并不强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才刚刚进行不久,综合国力远远比不上欧美的发达国家。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在贫苦地区甚至人们连饭都吃不饱。

而当时诺奖得主们却一致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独具特色。

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将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换句话说,他们觉得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世纪,而东方文明则能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放到现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确实大放异彩,没有让诺奖得主们失望。

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为何诺奖得主们就对中国的发展青眼有加呢?

这离不开阿诺德这位历史学家的铺垫,还有整个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15世纪,人们进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西班牙、葡萄牙更抢先享受到了航海时代的福利。

欧洲商业发展的繁盛使其慢慢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人们的生活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在这种世界大背景下,不少历史学家于是提出了“欧洲中心论”。

从15世纪一直到20世纪,欧洲的殖民者慢慢占据了世界其他地区,不断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扩大自身的实力。

这段时间内,英国在除了南极洲以外的地区,都占据了相当大面积的殖民地,于是英国有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大发展,走上巅峰的资本主义慢慢开始了下坡路。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之间的矛盾,这就导致了资本家们唯利是图,想要占据更多的生产资料。

于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就越来越大,底层工人的生活苦不堪言。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爆发时,英国、美国的大资本家,生活在金字塔顶端不到百分之十的人,却占据了超过全国上下百分之九十的财富。

阶级矛盾尖锐的资本主义社会,其领导人也是采用了各种手段来缓和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

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手段,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不会消失,只是趋于平静。

只要没有完全改变资本主义的国家形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依然存在。

而工人阶级和大资本家们的矛盾正是基本矛盾的衍生品,譬如罗斯福新政虽然让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但是平静了一段时间之后,经济危机又会再次爆发。

这也就导致了资本主义从萌芽开始,就有着先天性的疾病,那就是周而复始的社会矛盾激化。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而每个国家应对国内尖锐的社会矛盾的策略不尽相同,不同的势力也趁机上台。

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就开始了区分阵营,这也就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日本、德国、意大利的极端分子借着经济危机的混乱局面掌握了国家政权。

为了应对国内局面,法西斯只好转移国内的矛盾,用爆发战争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靠着掠夺他国所获得的财富,法西斯势力让全国上下的人们都相信,他们的领导人确实能够带着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加上法西斯势力完全控制了国内的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全部成为了政府的耳目喉舌。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靠着这些替法西斯势力发声的媒体机器,政府蛊惑了全国上下的群众。

正是因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还有多次经济危机,让阿诺德意识到了,资本主义并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甚至有学者断言,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就是从出生开始,然后再慢慢自我毁灭的过程。

而战争让阿诺德看到了人性当中丑恶的一面,英法士兵抗击德军时,根本不把他们当做人来看。

英法联盟把德军称作“德国丘八”,当他们不把德国人当成人来看待时,枪杀他们也就问心无愧了。

但是,英法联军杀害一位普通的德国无辜人民,再想要心安理得就很困难了。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这时候阿诺德还对人性抱有一线希望,他原本以为,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人们应该学乖了。

但是二战之后,世界范围内的大小战争依然连绵不断。

阿诺德看到,人类除了没有再动用核武器之外,没有丝毫改善。

他们用尽各种手段,将自身弄得身心俱疲。

所以他的态度也就开始慢慢转变,对人类的未来开始有了悲观的想法。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973年,阿诺德出版了《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在这本书中,他将15世纪开始的“欧洲中心论”完全抹除。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同时,阿诺德在这本书中对中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社会主义有胜过资本主义的地方。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广大的工人还有农民为基础的社会,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确让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都为之震惊。

苏联自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之后,已经休养生息了一段时间,国内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斯大林上台以后,他开始把注意力慢慢转移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建设上,将个体的小农经济逐步变成了集体经济。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制度慢慢建立以后,苏联便有了充足的资金来支持工业的发展。

凭借着这样的手段,苏联境内很多重工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完全掌握了国家经济的斯大林,在其领导下,苏联的军事实力甚至可以与美国一较高下。

而这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正在进行了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被完全隔绝在资本主义社会世界之外的苏联完全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相比起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不断衰退的情况,苏联成功地实现了后来者居上的目标。

斯大林模式让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的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

但是重工业的发展日益繁盛,农业和轻工业却陷入了停滞的局面,这也制约着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斯大林时期,苏联上下都对斯大林马首是瞻。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没有人敢在斯大林如日中天的时候,说出任何一个有损斯大林形象的话。

随着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加上斯大林本人的离世,后来的苏联领导人才敢开口批判斯大林没有认识到实际国情。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是诺奖得主们不看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的重要原因之一。

完全按照计划经济的形式发展,就意味着全盘否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市场的作用。

这样的手段在经济建设初期,确实能让国家全盘掌握经济命脉。

但是在和平年代,这项举措就十分不恰当,全盘的计划经济让国民经济丧失了活力。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轻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使得苏联的综合国力虽然不断上升,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却不断下降,就连一件像样的衣服和鞋子都没有。

而在政治建设方面,斯大林也愈发独断专行。

由于苏联的局势并不稳定,所以斯大林为了将权利掌控在自己手中,对各级领导大多都是采用了直接任命的方式。

经过二战之后,斯大林对国内的政治控制得更加牢靠了。

基本上各级领导都是经过斯大林任命的,群众的监督越来越形同虚设。

社会主义民主还有法治被漠视,列宁原来希望的人权丧失,权力集中在了精英阶层手中。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随后的苏联领导人虽然意识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无论是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还是戈尔巴乔夫,都不能带领苏联走出困局。

“三夫”的改革甚至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苏联社会开始出现了动荡的局势。

人们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局面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社会矛盾还在不断激化。

戈尔巴乔夫甚至背离社会主义的方向,妄图将苏联向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方向靠拢。

日益衰退的苏联内部已经有了解体的可能性,这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发展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看着苏联就要退出历史的舞台,1988年的诺奖得主集会中,人们也不由得惋惜在四五十年代盛极一时的苏联,居然沦落到了今天的地步。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看好中国

虽然苏联即将解体,但是专家们并不认为社会主义走到了尽头。

于是,他们将目光集中在了正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慢慢摸索的中国。

专家们对中国非常看好,重要原因在于历史学家阿诺德两次来到中国访问。

1929年,阿诺德从朝鲜进入中国,先后来到了中国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等地。

第二次是在1967年,阿诺德先生已经76岁高龄,但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身子来到了中国。

在阿诺德学者去世前夕,他完成了最后一本专著——《展望21世纪》。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在这本书中,阿诺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世界历史上,19世纪是属于英国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20世纪是美利坚民族大放异彩、重新绽放光辉的时代。

而21世纪才刚刚开始,中国就已经做出了巨大的改变,注定会在新世纪实现复兴。

诺奖得主们一致看好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认为东方文明能够克服资本主义还有苏联模式的弊端。

中国作为世界范围内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更是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建国历史中,每个朝代都能保持着思想文化上的统一。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儒家文化汉朝开始,就一直传承并不断发展着,这使得中国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

放眼全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像中国一样,有着悠久文化传承的国家。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保持着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诺奖得主们都觉得中华文化有其专属的魅力。

中国人长期倡导以和为贵,作为世界上爱好和平的民族,它并不具有侵略性。

中国一直履行的外交政策的基本宗旨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诺奖得主们看好中国也是因为中国不会无故挑起争端。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中国会尽力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而且即便是考虑到现实情况,中国在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已经在慢慢推进了。

摸着石头过河的国家领导人已经让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作为新生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以全新的面貌登上了国际的舞台。

虽然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出众,相比起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有一定差距,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的慢慢复兴。

诺奖得主们也是看看清楚了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焕发着生机与活力,足以让中国脱胎换骨。

而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在1988年,专家们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1988年75位诺奖得主齐聚中国,留下预言:避免战争的办法在中国 - 天天要闻

拿破仑曾经就预言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不要去打扰它。

如今中国已经开始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始慢慢放缓经济增长的速度,慢慢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最后也希望,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国,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中,扮演者更加重要的角色。

-完-

编辑 | 不误小星星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 天天要闻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 通讯员 陈晓玉 袁晓雪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召开。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武汉市汉阳市政参与的“隧道重大地质灾害源探测评估及处置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荣誉证书该项科技成果是汉阳市政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科研...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 天天要闻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中央决定,孙志禹履新 6月26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宣布了党中央关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孙志禹同志任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公开信息显示,孙志禹,男,汉族,1968年5月生,吉林梨树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 天天要闻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点击收听:撰  稿:段  裕、叶  刚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从驻新疆的一兵团六军选调干部组建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那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正准备集体就地转业,很多指战员对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心驰神往。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赵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赵予征趁着赵予征来...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