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物职业技能最高奖颁奖了!
贵州两名“手艺人”凭实力当“国手”!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
7月6日,
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
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结果揭晓。
来自贵州的选手吴胜成
获木作文物修复师一等奖,
滕昭玉获金属文物修复师三等奖,
这也是贵州选手
第二次在全国文物技能大赛上获奖。

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是文物行业规格最高、项目最多、影响最广的职业技能赛事。本次大赛共有来自30个省(区、市)的293名选手参加,人数为历届最多,共设金属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6个比赛项目。每个项目均采用“理论+实操”双轨考核模式,全面检验选手们的应变能力与技艺精度,分别产生一、二、三等奖。
本次比赛,贵州共选派12位选手参赛,其中女性两位,年龄最小26岁,最大53岁,平均年龄33.8岁,涵盖老中青各年龄段,他们均是从贵州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选拔赛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贵州选派12位选手征战国赛
由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培训指导,木作文物修复师一等奖获得者吴胜成,曾参与修缮过安顺文庙、青岩万寿宫、贵阳甲秀楼等贵州知名古建。获奖后,他第一时间向记者分享了获奖感受。
“我从业已28年了,从市级赛,省赛再到国赛,拿奖是目标,现在我信心更足了!”吴胜成说,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首先要对文物、对文化有敬畏之心,其次是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最后就是不断的学习,“你的认知越清楚,对建筑构件的保护才越科学,你拿到图纸做什么都不怕,做什么都能给它做好!”
吴胜成和自己的比赛作品
从业8年,贵州省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副主任滕昭玉,是第二次征战国赛。再次坐到国赛的修复桌前,他不断提醒自己要心静如水,努力做好保护修复的每一步。
“二战国赛,说实话,压力山大!”滕昭玉告诉记者,首战国赛回来,他更清楚自己的弱势在哪里。期间,通过参加贵州省博物馆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等培训班等,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先后主持完成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等金属类文物保护修复项目5项,强化理论和实操的能力。
滕昭玉对自己拿到国赛奖项的第一反应是“意外”。“毕竟是国赛的考场,高手如云,都是各省金属文物保护修复界的‘王者’,自己这么多年的理念和技术在全国是什么水平,比赛期间还是会紧张。”滕昭玉说。
正在为修复青铜制定修复方案的滕昭玉
“在比赛上,我看到了平时没用过的工具,也了解到了很多平时不太了解的技术。”滕昭玉说,手艺活最怕“差不多”,更怕不学不练,接下来要加强传统修复技艺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融合,用更优的手段为文物“续命”。而这不仅仅是关于手艺,更是关于一种传承,一种精神,一种比比赛胜负更重要的东西。
来源:记者 应腾
编辑:赵野平
编审:安轶伦
审签:李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