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悬棺,到底怎样埋葬在百米悬崖之上的?答案说起来如此简单

2022年07月05日01:00:22 历史 1471

僰人悬棺,到底怎样埋葬在百米悬崖之上的?答案说起来如此简单 - 天天要闻

其实统一称为悬棺是不太负责任的。因为悬在空中的棺材只有一部分。具体是在悬崖上凿两个眼,把两根木棒打进去,把棺材放在木棒上面。因为年代实在太久远,在日晒雨淋之下,有的木棒就断了,棺材早已掉下来了,只能看到孤零零的半截木棒悬在空中,让人判断那里曾经是悬棺。

除了悬在空中的,还有直接在悬崖上钻一个岩洞,把棺材放进岩洞里面的。当然也有的在悬崖上有天然的岩洞,这样就省去了钻岩洞的人工,直接把棺材放进去。还有一些岩体有裂缝,也有把棺材塞进里面的。这些各种形式的悬棺加起来有两百六十多个,规模也算比较庞大了。

僰人悬棺,到底怎样埋葬在百米悬崖之上的?答案说起来如此简单 - 天天要闻

这些悬棺无一例外,都在半山腰,上不挨天,下不着地,也没有哪怕是羊肠小道延伸到上面去,当然也没有像川北栈道那种在岩石上建木栈道的痕迹,那需要在岩体上打洞的。这些悬棺距离地面最近的有十多米,最远的在一百米以上。因为陡峭,不管从上方还是下方还是侧面,人都不可能到达悬棺的地方,更别说抬着笨重的棺材了。棺材是木质的,一头大一头小,跟今天在川南地区流行的棺材样式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棺材的造型不是能悬挂的原因。

人们百思不解的是,在那悬崖峭壁上,棺材是怎么放上去的?一般认为是用绳子从上面吊人下来打洞,然后把棺材吊下来的。但这其实绝对不可能,有很多棺材的上方有突出来的岩石,棺材是不可能放在横木上去的。

僰人悬棺,到底怎样埋葬在百米悬崖之上的?答案说起来如此简单 - 天天要闻

然而老严昨天看了那位老乡的回复之后,几乎是想都没有想,就已经知道僰人悬棺是怎么回事了,也就是破解了僰人悬棺的建造方法。不过要讲清楚具体方法,还得一步一步来,请大家稍安勿躁,泡一杯茶喝着。

僰人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这里说的民族是一种猜测,很多民族可以是同一人种。而在上古时代,人种情况非常复杂,有时候一个部落就是一个独立的人种。所以僰人也有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人种。不过不管是民族还是人种,都不影响棺材是怎样放上去的。最早记载僰人的书是战国时期的。当然任何一群人都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僰人在战国之前也还有很长的历史。这不是推测,这是必然的。不过在那些年代还没有被使用文字的人发现而已。

僰人悬棺,到底怎样埋葬在百米悬崖之上的?答案说起来如此简单 - 天天要闻

珙县这地方跟四川盆地周边的其他地方一样,群山林立,高低不平。海拔高度在六百米到一千米之间,看到后面大家就会明白,这是一个很尴尬的数据。

在距今四千三百多年前,颛顼帝在位的时候,地球上发生了一场席卷全球的超级大洪水。关于这一场大洪水是不是真的发生过,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了。人们需要探索的是大洪水发生的原因、影响的程度、结束的时间等问题。当然,如果读者朋友中有不相信大洪水发生过的人,那得麻烦你端起茶杯轻轻飘过,着地的时候还要小心把腿摔折了。

僰人悬棺,到底怎样埋葬在百米悬崖之上的?答案说起来如此简单 - 天天要闻

对于这一场大洪水,几乎上古时候有文字的地方都有记录。比如埃及文献,苏美尔人的泥板文书,南美洲的印加人犹太人的旧约,当然中国的文献也有记载的。这些文字毫无例外都记录到洪水达到天际,南美洲的文字写到上千米高的海啸。而从中国当时受灾的情况来分析,潼关以东的地方几乎全部被淹没,分析起来,海啸也有至少一千米高。

四川盆地结构特殊。海啸从东面翻过高山,涌入盆地,把整个盆给灌满。——不要问老严需要多少水,反正老严一辈子肯定用不完这点水。而四川盆地非常封闭,洪水来得快,泄得慢,就这样长久装在一个巨大的洗脚盆中,水的深度达到海拔七八百米。这时候珙县就尴尬了。海拔六百米到一千米,也就是低矮的地方全部被淹了,然而高山地方全部在水面上。而且和那些直接被海啸席卷的地方相比,盆子里的水位是慢慢上升的,所以僰人有足够的时间跑到山顶上去。

僰人悬棺,到底怎样埋葬在百米悬崖之上的?答案说起来如此简单 - 天天要闻

洪水上升慢,但那也就是十天八天、三五个月的事情。然而洪水消退更慢,那是几十年甚至两三百年的事情。所以在山顶上,僰人艰难地生活着,在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里,在一代又一代的经验传授之中,他们必然学会了造船和划船,因为这是山头与山头之间交流的唯一方法。他们就这样适应着新生活。

也就是说,洪水已经淹到了半山腰。在这种情况之下,要在悬崖上钻眼,要把棺材放到悬崖上,对于已经学会划船的僰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技术难题。所以老严的结论是,作为中国难解之谜的僰人悬棺,其实就是大洪水时期的产物。那时候的生产力虽然非常低下,但是人们还是有点力气的;只要有点力气,就可以往悬崖上放置棺材的。

僰人悬棺,到底怎样埋葬在百米悬崖之上的?答案说起来如此简单 - 天天要闻

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洪水逐渐消退,放置在悬崖上的棺材离水面就越来越高。而洪水最终消退是几十年甚至两三百年的事情,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肯定有不少僰人不幸去世,他们的棺材也通过水面运送到了悬崖,并且放置在了悬崖上。等到洪水全部消退之后,悬崖上高高低低,到处都是悬棺,成为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

老严认为,相信史前大洪水的朋友,看到这里,肯定百分之百的接受了老严的说法,而且感叹这个矮胖子真是太伟大了。然而老严自己打脸。原因很简单,网上介绍僰人悬棺,判断的年代是最久远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的,最近的是明朝时候的。这就有点伤心了,明朝到今天才几百年,而老严以上的分析必须是四千多年前放上去的。老严的分数肯定错了。

僰人悬棺,到底怎样埋葬在百米悬崖之上的?答案说起来如此简单 - 天天要闻

但幸亏老严脸皮厚,后来又自己找到了补救方法。既然说最早的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年代,也就是不知道到今天已经多少年了。那就说明僰人悬棺考古并没有作过年代检测,而是根据文物来判断的。这一具棺材里发现了竹简,因此判断大约是汉朝的。那一具棺材里发现了青花瓷,而且写着窑名的,因此判断是宋朝的。另一具棺材里面找到了一张朱元璋的圣旨,因此判断是明朝的。等等等等。当然并不是真发现了这些文物,老严只是举个例子。

然而这种根据文物来判断年代的方法非常不科学。讲个故事吧,去年老严就遇到这么一个事情,跟人家争得差点打架。在新疆图木舒克唐王城,考古发掘出了汉代的钱币和钱范,因此跟老严同行的人认为这座城市是汉朝时候开建的。然而老严认为这种判断并不严密,因为铜钱和钱范这些东西是便携的,完全有可能是唐朝的人带到了那里的。汉代的西域都护府并没有铸钱的权利,所以就算带去一些钱币,也不应该带着钱范。

僰人悬棺,到底怎样埋葬在百米悬崖之上的?答案说起来如此简单 - 天天要闻

如果你要问老严跟那位同行谁打赢了,那么很不好意思,让你失望了,最终并没有打起来,而是不了了之。因为老严不赞成汉城的说法,所以也没有接那个业务,灰溜溜地回家继续遛狗了。如果在僰人悬棺发现宋元明时期的文物,只要是便携的,只要不是大批量的,也有可能是盗墓贼带进去的。虽然从上面放绳子没法放棺材,但是一部分悬棺,用绳子放人下去还是可以办到的。

所以各位朋友认为,僰人悬棺是大洪水时代的普通埋葬方式,这个结论有没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 天天要闻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董卓,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往往被赋予了诸多负面标签。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尤其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可以发现董卓早年的形象与性格并非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单一和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