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1年,唐太宗下令,让臣子们畅所欲言,上书指出自己执政不足的地方。这条命令对于文官来说,自然不是大问题,但对于武将来说,那可是件麻烦事。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完成唐太宗交代的任务。武将们只好请自己的幕僚写下建议,然后由自己递交给皇上。唐太宗的手下有个叫常何的武官,就让自己的下属马周帮自己完成这个任务。马周于是就替常何撰写建议,一共写了二十多条有利于国家的建议。
常何就将马周所写的二十多条建议呈递给了唐太宗。唐太宗看了之后,十分满意,觉得这二十多条建议很符合自己的心意,但唐太宗知道,常何一介武夫是没有这样的才能的,于是把他叫过来询问。常何说:"我确实没有这个能力,是我家客人马周写的。”
当天,唐太宗就派人前去召见他。谁知马周却毫不着急,依旧不紧不慢,唐太宗急的先后四次派人前去催他。等到马周到了以后,唐太宗和他谈论国家大事,询问他对政务的看法,两人谈得很愉快。唐太宗于是就让马周在门下省供职。
公元632年,马周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马周每次执行任务都处理得非常好,符合唐太宗的心意。
马周担任御史时,派人按照自己所给的图购买宅第。众人都知道他是书生起家,并没有多少钱财,都认为他买不起房子,因此都在私下里讥笑。一天,他的仆人前来告诉他,找到了符合他心意的房子,就是有些昂贵,需要两百万钱。马周知道后,立刻将自己要买房的事情告诉了唐太宗。唐太宗爱惜马周的才能,知道他并没有钱,于是下诏有关部门将马周购房所需的钱财给他。除此之外,唐太宗还赐给了他不少奴婢器物,
之后,马周多次向唐太宗上谏,都被唐太宗采纳,不久授予他侍御史头衔,担任朝散大夫的职务。从此之后,愈发受到唐太宗的器重,官运亨通,扶摇直上。公元645年,马周不仅担任了中书令一职,还代理吏部尚书。
公元647年,马周患上了消渴病。唐太宗常常令人送御膳给他,亲自为他调药,皇太子亲自前去探病,但马周的病仍不见好转。公元648年,马周去世,终年四十八岁。
马周在贞观年间,针对当时存在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利弊分析,并及时上书唐太宗,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旧唐书》评价他:马周道承际会,天性深沉,悟主谈微,作忠本孝,冲识广度,宛涉穹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