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帝国军垦惆怅——黔地屯堡(三)

2022年07月02日09:22:08 历史 1735


明朝帝国军垦惆怅——黔地屯堡(三) - 天天要闻

六百年,无疑仅仅是历史长河的一朵浪花,然而,花开花谢弹指一挥间,大明帝国灰飞湮灭,倒是遗落山野的屯堡,使今人沐浴帝国余耀,看到一个王朝离去的背影。

难以想象,历经三百年明朝军垦磨合而成的屯堡文化,如何穿越封建禁锢至严的清朝三百年的文化壁垒?如何抵抗外部的文化侵蚀?孤立无援,独自跋涉的岁月,何以坚守三百多年?

一切有待翻开屯堡史卷,寻找真相。也许,事实随时光而逝,给历史留下大段空白,但纵使千头万绪,也会有两个篇章着墨其上。

于生命而言,生存是第一位的。文化与此息息相关,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往往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状态,更深一层来说,要保持一种文化形式的持续,首当其重是生成这种文化的土壤——生产方式的存在。贵州,显然有着适合江南水稻农耕生产的自然环境。屯堡文化,毫无疑问,根植于长江流域水稻耕作生产方式的土壤里。几千年历史的江南农耕方式,不仅落地黔南黔西南等地,还开花结果,并影响周边地区的农业。自然,文化与之相随。不难想象,先进的经济模式和文化优越感,足以使屯堡人傲视遗立,而彼时,黔地民族虽生产落后,但其文化却有着强烈的自我认知和个性色彩,轻易不可能异变,屯堡文化的力量也远远达不到扩张的地步,或者是,因为优势,反而故步自封,保守起来。于是,屯堡文化在相对封闭的孤岛独自繁衍。同是军垦途径,屯堡如火如荼的时候,大明王朝的江南文化模式在其它地方可能就没如此幸运了。拿河西走廊明长城沿线来说,明也曾在那军屯,然时至今日,不是人去堡亡,就是即使还有人居住的城堡,基本上都是后来迁入者,王朝气息荡然无存,永泰古堡就是明证。再拿山区的临潭新城来说,其曾是屯军重镇,除从少数居住在那的汉族人口语用词和一些节日习俗可知新城和江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外,已成不了气候,居住新城的回族占人口多数,穆斯林文化无处不在。要知道河西和新城的屯军,大多来自江南人烟稠密的地方,然而,地理气候使然,面对河西的游牧和新城半农半牧,且农只能种麦子的生产方式,不用讲都不如贵州种水稻得心应手,更不要说有所作为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了文化方式的存亡。


明朝帝国军垦惆怅——黔地屯堡(三) - 天天要闻

文化自然和人有关,贵州屯军人员的数量定是不在少数,而且堡与堡距离适当,方便联系,确保屯民自我繁衍,否则,象河西的屯堡人烟稀少,堡与堡距离遥远,何来联姻生育的基础?如果人没了或变了,文化之皮焉附?

贵州屯堡一叶飘零,却令人庆幸,如同承载往事的孤舟逃过历史浪潮冲击的波涛,使后人能穿越了数百年的时光捕捉积弱帝国的军垦遗存。夹缝中漫长的生存和坚持,无疑和战争无关,恐怕在帝国灭亡前夜,屯堡就放弃了战争,那些与军事有关的一切,日积月累成了习惯,成了生活方式。若不,大清入关,吴三桂的铁骑早把区区屯堡荡平!若不,康熙与吴三桂的对决,屯堡岂能偏安一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 天天要闻

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他们说,那些太平军最后去了南美,听起来像传说,但人还在,说粤语,过春节,几十万人,真真切切地活着。天京破了,城墙塌得连块整砖都找不到。湘军围了三年,饿得城里人啃树皮,喝脏水,死人都没
前苏联加盟国里,又冒出了一个乌克兰?阿塞拜疆为何要和俄撕破脸 - 天天要闻

前苏联加盟国里,又冒出了一个乌克兰?阿塞拜疆为何要和俄撕破脸

这些日子,阿塞拜疆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直接摆到了台面上。起因是俄方抓了境内的阿塞拜疆人,甚至还造成了2人丧生的结果。俄方面表示,这些阿塞拜疆族人,是俄国国籍,且涉嫌谋杀案件。阿塞拜疆方面则表示,这是俄在针对阿塞拜疆人的暴行,因为他们有被打过的痕迹。因此,阿塞拜疆方面,也开始抓境内的俄罗斯人,同样给他...
大罢免忍受侮辱迫害!连胜文轰民进党:放任“黑熊”攻击国民党 - 天天要闻

大罢免忍受侮辱迫害!连胜文轰民进党:放任“黑熊”攻击国民党

国民党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举办首场反罢造势。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表示,台湾不准有皇帝,民进党不要想着当皇帝。他也轰民进党放任自己的禽兽攻击国民党,世上没有后悔药,如果不想后悔就出来投票。连胜文宣讲反罢,他说,台风来的前一天特别闷热,感谢大家愿意为了捍卫台湾的监督与制衡站出来,防止绝对权力绝对腐化,...
民进党发动的大罢免就是大恶罢!戴锡钦批:他们与恶的距离是零 - 天天要闻

民进党发动的大罢免就是大恶罢!戴锡钦批:他们与恶的距离是零

国民党一系列反罢免大型造势活动中的首场宣讲,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广场登场。台北市党部代理主委、议长戴锡钦上台助讲表示,这次民进党所发起的大罢免,是台湾自由法治推动三四十年来面对的最大人祸,还批所谓的大恶罢“民进党与恶的距离是零”,他们就是恶的代表!戴锡钦指出,7月5日没有发生大地震,也希望刚形成的台...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 天天要闻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104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却是从苦难到辉煌的一部奋斗史。在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 天天要闻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提到焦裕禄,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那个拄着拐杖、在兰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麦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没错,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在和平年代里为百姓谋生计、与风沙较劲的“老黄牛”。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传奇—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 天天要闻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来源:解放军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要抓党性、严党纪习主席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学习陈云同志的丰富领导经验”。陈云同志关于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许多前瞻性、战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当年,陈云同志针对“不吃不喝,经济不活”“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等错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