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2022年07月01日17:40:30 历史 1218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大军据五丈原,屯田渭滨;司马懿对战于渭南,与吴国约定共同发兵。军队对峙剑拔弩张,司马懿深知诸葛亮是个不好对付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司马懿时不时派人去打听诸葛亮的情况,得知诸葛亮一天吃一斤米,不由得开心大喊:他离死不远了!为何司马懿会有此言论?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诸葛亮操劳过度,身体早有预兆

诸葛亮此次去五丈原是第五次北伐,与司马懿对战吃了几个亏之后,这一次的战争准备可以说更为精密。前方运输粮草的准备就位,后方渭滨屯田能够长期供应粮食。

一路奔波到五丈原,此时的诸葛亮身体已经不太好了。所以他并不想跟司马懿耗着,只要司马懿跟他打就一定会掉入他的圈套之中,这场战肯定会赢。

只是他多次发起请战需求,司马懿就是不出来应战。就算用妇人之饰来侮辱司马懿,他依旧不肯应战。

在司马懿看来,诸葛亮越是想要开战,司马懿越要拖着。拖着他们粮草不够了,拖着他们没有耐心了,就是司马懿主动出击的时刻。

眼看着不能一直这么拖下去,于是两军就开始谈判。

诸葛亮的使节到达司马懿的军帐中之后,司马懿对他非常好,热情招待。不过司马懿此举是有别的心思的,他故意打探诸葛亮的身体情况。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诸葛公睡眠可好,吃饭胃口可好?”

表面上好像是在关心诸葛亮,其实暗地里是想要了解对方的情况。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诸葛亮是蜀军的主干,如果他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对司马懿来说是好消息。

使节哪里料到司马懿平常的问候有问题,于是就一五一十告诉了他。“诸葛公每日晚睡早起,军中事物事无巨细,凡事都亲力亲为,所食饭不到3升。”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暗喜,等使节走后心中大喜,断言:“其将死也。”

要知道,公元234年的诸葛亮已经有53岁了,在当时的年代确实算得上年纪比较大。每天在军中如此操劳,事事都要操心,晚睡早起身体如何能够吃得消呢?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司马懿由此判定,诸葛亮作为主帅,肯定是不会少了吃食的。吃这么少不是没有吃的,而是他的身体不行了,吃不下东西。

再加上,诸葛亮在五丈原时候就已经因为操劳过度生病了,此时还不注意休息无异于雪上加霜。

所以,司马懿从诸葛亮的饭量上来判断他的身体情况,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如果饭量变小了,离死也不远了。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古代人一天吃多少米,一天一斤算少吗?

不过,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按照现在的计量单位来讲,三升饭相当于现在的6斤,这个饭量也不算小吧?为何司马懿能够判断诸葛亮不行了?古代人一天到底吃多少饭算是正常?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其实,现在的计量单位和古代的还是有些差别的,那个时候的“三升”其实换算过来的话,约是现在的一斤。诸葛亮一天吃一斤饭,而当时的普通士兵一天能吃6到7升饭,这样来看,诸葛亮的胃口确实不太行。

其次,在古时候不像现在有水果、零食能够吃个不停。每天除了吃饭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东西吃。吃饭也不是吃的大米饭,而是糙米饭。大多都是粗食,没有太多营养。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一个成年人每天在军营中打仗,或者操劳饭量也会更大。一天吃3升的粮食可以说少得可怜,很难维持健康。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我们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古代看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是看能不能吃饭。

在古代,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健康情况大多都是看饭量。只要能吃,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问题,身体就能够恢复。如果一个人吃饭都吃不下了,那么就活不长了。

再者,诸葛亮一个一米八几的大个头,每天只吃那么点。司马懿猜想他活不久,确实也很正常。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诸葛亮身死五丈原,诚如司马懿所料

果然,司马懿的判断没有错。诸葛亮跟司马懿对峙了百余天时间,诸葛亮由于操劳过度,身死五丈原。

诸葛亮的死其实跟他自己有很大关系,主要是他是个操心的命。军中的大大小小事情都要操心,一个人劳累过度身体肯定吃不消。

再加上他睡眠少,一方面要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要管理军中各类事物。身体吃不消就病倒了,本来他年纪就比较大了,再加上操劳过度就撒手人寰了。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是在死之前为蜀国留下了一批能力较强的军队。司马懿与曹之间的斗争依旧在继续,也为蜀国留下了时间。所以,诸葛亮死后蜀国继续存活了30余年。

都说诸葛亮料事如神,想必他在弥留之际已经想好了对策。所以,蜀国有董允蒋琬等人才守护,让蜀国保持了和平的局面。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写在最后:

在战乱的年代,想要守护自己国家的安危以及和平,就不得不壮大自己的实力。只有这样,当敌人进攻之时才会有能力反击,给敌人来一个重击才不会被欺负。

战争之中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从诸葛亮的故事中,我们也能够学习到想要打持久的战争,自己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本钱。

如果只是一味的劳心劳力,可能没得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自己就病倒了。只有自己身体健康才能够有对抗的资本,才有可能看到最终的胜利。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司马懿在这些人之中,可以说是心理素质最好的一位。他在诸葛亮使用激将法时,还能够忍气吞声蛰伏,不得不说心理素质过硬。换做其他人,早就前去应战了。

正是因为他心理素质好,最终熬到诸葛亮病死,熬到自己所有的敌人死了,自己成为了最后的赢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确实很少。能够活得久,也是本事。

其实,司马懿判断诸葛亮将死的依据,放在如今也能应用。大多数将死之人在最后的阶段都是吃不下太多的东西,食量一点点变小。最终身体渐渐消瘦至死亡。

不得不说,司马懿的推断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你觉得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国乱之中,这些男子如何化危为机,成就非凡人生? - 天天要闻

国乱之中,这些男子如何化危为机,成就非凡人生?

金朝和蒙古帝国的和亲政策引言在东方大国历ShiShang,金朝是一个非常TeShu的朝代,它的建立和覆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而在金朝的兴起和衰亡过程中,和亲政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当时ZhengQuan对外交战略的一种具体体现。
中央工作会议速记资料、1935年的结婚证……这些珍贵档案亮相 - 天天要闻

中央工作会议速记资料、1935年的结婚证……这些珍贵档案亮相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档,一份档案就是一份历史记忆。今年6月9日是第17个“国际档案日”,6月5日下午,“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2024年嘉定区“国际档案日”暨档案地方志文化宣传月主题活动在嘉定区档案馆新馆举行,吸引20多位市民走进档案馆,开启一场奇妙的档案文化体验之旅。“活”档案,讲“活”历史“周总理主持日常...
一夜之间,欧洲大变天 - 天天要闻

一夜之间,欧洲大变天

比利时首相辞职,法国总统马克龙解散议会,德国总理肖尔茨更是创下记录的惨败,如今整个欧洲都在右转。 今年是大选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会在今年投下关键一票,这也必将决定未来数年的世....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 天天要闻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园在来今雨轩举办深度人文对话活动“到公园去——从1914年到2024年”。国内著名文化学者、园林专家、京味作家和公园管理者就北京公园早期的功能与地位、北京公园的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来今雨轩讲堂于当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坛庙转向市民公园 中山公园开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