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2022年06月29日00:59:19 历史 1731


我们经常听说这么一个事:唐朝跟日本交往密切,团结友爱,来往非常频繁,友谊深厚,兄弟情深。


可是,历史的真相,真的是这样么?


答案是:假的。


历史的真相是:日本和大唐,来往并不多。


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闻

画:日本僧人随遣唐使到访大唐


其实,“来往多不多”,是相对而言的,从大唐当年亚洲各国的国际关系来看,日本和大唐的往来,其实是相对较少的。


下面,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话,把大唐和日本来往这个事,简单捋一捋:


事实1:唐朝一段从公元630年至894年止这264年间,日本共派出遣唐使20批次,但是,当时日本的航海技术并不成熟,所以经常发生海难、船只破损、台风漂流等情况,事实上名副其实的、以日本使团为名义的、而且实际抵达大唐首都长安的遣唐使,前前后后,一共只有12批次。264年除以12等于22。平均每22年实际来往一次。请问:两个国家,每隔22年才来往一次,这也叫“交往密切”么?假的。真相是:每隔22年才来往一次,这叫什么?这叫:来往不密切。


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闻

古画:来大唐朝贡的各国使臣


事实2:我们来看个“货比货”:从公元727年到919年,在这192年间,日本向“渤海国”一共派遣、并且成行了14次使团,平均每13年一次,比出使大唐的频率,高多了。


事实3:再来一个货比货。我们看一看在大唐时期,亚洲藩属国来大唐首都长安朝贡的频率:渤海国,每年来一次。吐蕃,也是每年来一次。新罗,圣德王在位36年一共遣使来大唐37次,基本上也是每年一次。藩属国朝贡每年一次较为普遍。所以中国历史上有个说法,叫做:“年年纳贡,岁岁来朝”。


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闻

如图:当年东北有一个“渤海国”


事实4:总之,在唐朝,周边藩属国派出使臣,前来大唐朝贡的频率,以“每年一次”最为常见,相比较而言,日本平均每22年才派使臣实际前来朝贡一次,那简直就是弱爆了。


事实5:那么,人家其他的藩属国每年都来,为什么日本人每22年才来一次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东亚人(包括日本人)的造船技术,实在是太落后了!在大唐那个年代,日本人造出的航海船只,有很多无法扛得住太平洋、日本海、东海的风浪,所以,很多航船在半途出事,无法抵达大唐。


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闻

画:遣唐使的船


事实6:换句话说,日本当年遣使来大唐,频率远远低于其他藩属国,不是因为日本不仰慕大唐,而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大海真的是太可怕了,日本和大唐之间这一千多公里的海路,是天险,是畏途。


事实7:其实反过来也一样,当年大唐的造船技术,同样也落后,同样也时常无法抵御大海的风浪。举个例子:大唐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先后六次准备东渡,有三次实际出海,三次都遇上了海难,只不过最后一次海难,鉴真的船运气好,竟然扛住了,才最终抵达了日本。

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闻

画:遣唐使的船


事实8:再举一个例子:当时在大唐中央做官的,有一个日本人,叫阿倍仲麻吕,这个人在公元753年,和鉴真一起东渡日本,他和鉴真分坐两艘不同的船,结果在东海,遇上风浪,阿倍仲麻吕的船被风吹到了越南,阿倍仲麻吕从越南上岸,历尽千辛万苦,于755年6月回到了长安,从此,阿倍仲麻吕打消了回日本的念头,后来他就老死在了大唐的长安。


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闻

图:日本遣唐使来大唐的多条海路


事实9:我们今天讲这一段的终极意思是说,日本当年确实仰慕大唐的文明,也确实有派遣唐使来大唐,也确实虚心学习大唐的方方面面,但是,说“日本和大唐来往密切”是不成立的,相对于当时的其他藩属国来说,日本算是来往较少的,而日本来往较少,并不是因为不想来,而是因为:造船技术太原始了,大洋的风浪太可怕了,来一次,太不容易了。


日本和大唐来往很密切?假的 - 天天要闻

古画:同时代的日本天皇


事实10:我们顺带说一下:日本在亚洲乃至于世界上,文化较为独特,也和这个有关:在造船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日本是相对封闭的一个国家,所以,日本文化拥有高度的独特性。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感谢党接纳了我”,92岁高龄游本昌宣誓入党 - 天天要闻

“感谢党接纳了我”,92岁高龄游本昌宣誓入党

“感谢党接纳了我。终于有这样一天,我成为了预备党员。太光荣,太不容易了。感谢党,接纳了我。”七一前夕,在鲜红的党旗下,92岁的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完毕,他用微微颤抖的手,珍重地抚摸着胸前闪亮的党员徽章,他说,“现在,我是党的一名‘老学生’了。”为这一天,等了太久出生于1...
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上海艺术家15天“炼”成百枚劳模肖像 - 天天要闻

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上海艺术家15天“炼”成百枚劳模肖像

昨天,“印见荣光——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全国职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展览上,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等百位全国劳模的肖像印章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更展现了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这些肖像的背后,是上海画家刘双和他的团队在短短半个月内攻克难关、完成创作的故事。传统版画邂逅AI...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活动启动礼举行 - 天天要闻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活动启动礼举行

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系列活动启动礼6月30日在香港体育馆举行,为主题为“同心携手创辉煌 由治及兴谱新篇”的系列庆祝活动揭幕。 作者:阎月巧、梁嘉骏、黄茜恬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 天天要闻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图片来源:新川创新科技园提供最近,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会搭建全球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在蓉汇集,为产业园区“特色立园、企业满园”提供更多的增量支撑。在众多园区中,新川创新科技园有些特殊。它是中国内陆省市与新加坡合作的首个大型示范性项目,也是四川国别园区的排头兵。今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