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为何能流传千古?

2019年10月11日01:25:08 历史 1116

世人皆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小学一年级课文中,故事是这样描述的: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儿,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司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为何能流传千古? - 天天要闻

寥寥一百多字,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形象跃然纸上。受课本启蒙影响,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深入人心,妇孺皆知,我们从不质疑他的真实性。马光砸缸的故事脱胎于蒙古学者蔑里乞·脱脱主编的《宋史》,原文如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通过这点史料,对比课本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砸缸的疑点。

司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为何能流传千古? - 天天要闻

首先,司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瓮。我国文字向来以严谨精准著称,缸就是缸,瓮就是瓮,两者是严格区别的。一般认为,两者都是盛放物体的容器,但敞口为缸,收口为瓮。一方面,人掉进缸内,容易爬出来,而瓮则比较困难,我们说的“瓮中捉鳖” “瓮天之见”以及“瓮城”就是这个意思。如此看来,《宋史》用“瓮”是比较贴合实际的。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上看,如收藏家马未都所言,宋代并没有锻造敞口深腹大缸的技术;相反,古人制作收口大陶瓮的技术比较发达,早在新石器时代时期,人们就曾用瓮一类的陶器埋葬幼儿和少年,是为瓮棺葬。可见,瓮的体积之大。笔者揣测,为了便于理解的原因,后人将瓮改成了缸,因为明代时深水大缸已出现了,说成缸也就符合常理了。

司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为何能流传千古? - 天天要闻

其次,司马光砸缸时只是一个稚童,他的事迹为何能流传千古呢?司马光砸缸时只有7岁。司马光出生1019年,砸缸时应是1025年。而《宋史》写于300多年后,时间跨度比较大。这就给人们很多的想象空间。

司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为何能流传千古? - 天天要闻

其一,普通小孩子砸缸,大家夸赞一番了事,司马光一砸则震动京洛,甚至人们还作画《小儿击瓮图》。这应该和司马光的家世有关。司马光的父亲是光山县令,据说司马光的名字也是由光山县而来的,后来又做了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他的祖父司马炫曾做过耀州富平县令,名气也很大。他的远祖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可见,司马家族是累世名家,虽算不上大家,但名气是有的。司马光砸缸故事的传播应该和其家世有关。

其二,司马光生前声望极高,不仅官居宰相,而且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也不排除他的支持者对砸缸故事的大肆炒作。

司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为何能流传千古? - 天天要闻

其三,司马光死后,北宋僧人惠洪写了本《冷斋夜话》的小说,里面记载了“司马温公故事”,就有砸瓮救人的详细描述。这说明同时代的后人也是认可司马光的

其四,从《宋史》对司马光的评价(而世之贤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妇,日夕引领望其为相,至或号呼道路,愿其毋去朝廷,是岂以区区材智所能得此于人人哉?德之盛而诚之著也。)来看,脱脱对司马光也是推崇备至,将流传于民间的故事载于史料。

司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为何能流传千古? - 天天要闻

综合来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之所以千古流传,除了弘扬美德之外,应该少不了当时各种力量的推动。但这其中,也会让人质疑故事本身。历史没有真相,有时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足够了。“司马光砸缸”想必就是如此。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感谢党接纳了我”,92岁高龄游本昌宣誓入党 - 天天要闻

“感谢党接纳了我”,92岁高龄游本昌宣誓入党

“感谢党接纳了我。终于有这样一天,我成为了预备党员。太光荣,太不容易了。感谢党,接纳了我。”七一前夕,在鲜红的党旗下,92岁的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完毕,他用微微颤抖的手,珍重地抚摸着胸前闪亮的党员徽章,他说,“现在,我是党的一名‘老学生’了。”为这一天,等了太久出生于1...
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上海艺术家15天“炼”成百枚劳模肖像 - 天天要闻

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上海艺术家15天“炼”成百枚劳模肖像

昨天,“印见荣光——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全国职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展览上,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等百位全国劳模的肖像印章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更展现了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这些肖像的背后,是上海画家刘双和他的团队在短短半个月内攻克难关、完成创作的故事。传统版画邂逅AI...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活动启动礼举行 - 天天要闻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活动启动礼举行

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系列活动启动礼6月30日在香港体育馆举行,为主题为“同心携手创辉煌 由治及兴谱新篇”的系列庆祝活动揭幕。 作者:阎月巧、梁嘉骏、黄茜恬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 天天要闻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图片来源:新川创新科技园提供最近,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会搭建全球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在蓉汇集,为产业园区“特色立园、企业满园”提供更多的增量支撑。在众多园区中,新川创新科技园有些特殊。它是中国内陆省市与新加坡合作的首个大型示范性项目,也是四川国别园区的排头兵。今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