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丨人民大会堂的建成,为何仅用一年时间?

2021年10月06日21:13:29 历史 1339

党史学习教育丨人民大会堂的建成,为何仅用一年时间? - 天天要闻

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建成

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建成。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首,人民大会堂工程结构之复杂、建设标准之高、工艺之多、施工速度之快,堪称当时国内之最。

党史学习教育丨人民大会堂的建成,为何仅用一年时间? - 天天要闻

1958年底,毛泽东、周恩来等在审查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设计方案

纪录片《共和国脚步》:这座总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大的人民会堂,从设计到建成,一共仅用了一年时间。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里,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民族饭店民族文化宫、华侨大厦、工人体育场、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等建筑也相继落成,为共和国的十周岁生日增添了光辉。

党史学习教育丨人民大会堂的建成,为何仅用一年时间? - 天天要闻

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设计方案模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就提出要建一座万人大礼堂的想法。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公共建筑作为国庆献礼,以展示年轻共和国所取得的成就。从此,相关工作迅速展开。

党史学习教育丨人民大会堂的建成,为何仅用一年时间? - 天天要闻

各路能工巧匠汇集人民大会堂建设工地

纪录片《北京新建筑》:来自各地和各个方面的专家们正汇聚一堂,讨论在天安门广场建造人民大会堂的工程设计方案,这个未来的建筑物包括着万人大礼堂宴会厅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建筑面积171800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有效建筑面积还大。

党史学习教育丨人民大会堂的建成,为何仅用一年时间? - 天天要闻

来北京参加会议的少数民族妇女同志也来参加义务劳动

1958年10月28日,人民大会堂正式动工,在经历了84个平面方案和189个立面方案后,大会堂最终采用大跨度、穹窿顶、无立柱结构,可满足一万人同时开会,并确保每个角度均可看到主席台。这样的大跨度建筑,很多方面都突破了当时的记录,人民大会堂结构工程组设计师李国胜对此格外骄傲。

李国胜:大礼堂60米的大跨度,宴会厅56米的大跨度。舞台的32米那根大梁,国内没有,国外也没有。

党史学习教育丨人民大会堂的建成,为何仅用一年时间? - 天天要闻

人民大会堂外立面的花岗岩施工

人民大会堂工程建设汇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优秀工人,参加施工的人数平均每天1.4万人,最高时人数曾达到3.5万人,每天参加义务劳动的更不计其数,庄则栋、邱钟慧、吴浮山等世界冠军都曾在人民大会堂工地现场劳动。

党史学习教育丨人民大会堂的建成,为何仅用一年时间? - 天天要闻

人民大会堂竣工前夕,工人们在宴会厅的骑马廊上安装灯具

纪录片《北京新建筑》:在这里参加义务劳动的,有我们最可爱的人,有将军,有国家机关干部、学校的师生和市民,有全国各地的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红旗手……每一张笑脸都充满了汗水,每一双眼睛都充满了希望——为伟大祖国的首都劳动,这是最大的光荣。

党史学习教育丨人民大会堂的建成,为何仅用一年时间? - 天天要闻

1959年8月,人民大会堂竣工在即,脚手架被井然有序地层层拆除

人民大会堂初建时被称为万人礼堂,毛泽东主席来到建筑工地视察时,将这座建筑命名为“人民大会堂”。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所有工程全部竣工。四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招待会在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举行。

党史学习教育丨人民大会堂的建成,为何仅用一年时间? - 天天要闻

1959年10月1日,人民大会堂前彩旗招展,群众游行中的文艺大队在天安门广场上表演了孔雀舞

从此,人民大会堂肩负起时代的重托,成为我国政治、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见证了无数重大的历史时刻和新中国无比辉煌的历史进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日本学者发现侵华战争新史料:日政府刻意隐瞒真相 镇压反战声音 - 天天要闻

日本学者发现侵华战争新史料:日政府刻意隐瞒真相 镇压反战声音

88年前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为了巩固其侵略战争的基础,系统性镇压国内反战声音。近期,日本历史研究者松野诚也发掘出一些新的历史资料,证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在“七七事变”之后的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刻意隐瞒历史真相,镇压反对侵略战争的声音。 “七七事变”...
西迁甘肃:路易·艾黎的西行漫记 - 天天要闻

西迁甘肃:路易·艾黎的西行漫记

“路易·艾黎中国情”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王文元行纪之二:西迁甘肃:路易·艾黎的西行漫记1943年,路易·艾黎的西行。在山丹,他发现了一片世外桃源。
大禹都城在河南,为何远赴甘肃治水?网友猜想破解考古悬案 - 天天要闻

大禹都城在河南,为何远赴甘肃治水?网友猜想破解考古悬案

来源:史入人心黄河积石峡附近,考古人员的手铲下,一件形制古朴的石制工具重见天日。经检测,这件被淤泥包裹了四千年的工具,正是上古治水所用的“耒耜”。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河南禹州瓦店遗址,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与祭祀区正静静诉说着王权初立的威严。
明朝藩王列传之事迹篇(四)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事迹篇(四)

蒋志格齐王榑 按《明外史本传》:齐王榑,太祖第七子。母达定妃。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十五年(公元1382年)就藩青州。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命王率护卫及山东徐、邳诸军从燕王北征。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复率护卫骑士出开平。
我们的1945 | 田秀琴:“共产党是为咱百姓谋幸福的”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 | 田秀琴:“共产党是为咱百姓谋幸福的”

田秀琴老人16岁时继承父亲遗志,走上抗日道路。本报记者 孙颖摄“父亲说,‘我去引开敌人’,就再也没回来!”96岁的田秀琴老人,回忆起83年前父亲引开“扫荡”队伍牺牲的壮举,依旧难掩激动。出生在一个革命大家庭里的她,16岁时选择继承父亲遗志,
埃菲尔铁塔,被热弯了…… - 天天要闻

埃菲尔铁塔,被热弯了……

目前,欧洲多地被“热穹顶”笼罩,高温从地中海蔓延至英国、德国等国。截至6月30日,法国96个行政区中84个发布橙色高温预警,16个进入红色警戒。酷热使埃菲尔铁塔钢结构受热膨胀,塔体短暂向受光侧偏斜,夏季热胀可位移约20公分,冬季冷缩缩回10公分,昼夜温差下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