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2021年09月25日20:25:03 历史 1130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保存着这样一件藏品,它是一面用丝线刺绣着虎头的旗帜,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金城战役缴获的南朝鲜军首都师第一团白虎团团旗。

提起抗美援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京剧《奇袭白虎团》,而剧中讲述的故事就的发生在1953年抗美援朝战场上,剧中那位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严伟才的原型,就是当时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八军第203师第607团侦察排副排长的杨育才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杨育才)

1964年8月,毛主席观看《奇袭白虎团》表演后,听说这个的故事是以杨育才为原型进行改编的,他立即派手下调查杨育才现在的下落。

那么杨育才身上究竟发生过怎样的传奇故事能被改编成京剧传唱?立下赫赫战功的他又为何11年没有升职呢?

  • 奉命入朝鲜作战,屡立战功

杨育才于1926年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杨家山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通过抓壮丁的方式征兵,杨育才也被国民党抓走,被逼无奈的他在当时国民党反动派阎锡山手下当一名传令兵。直到1949年3月,杨育才被解放军俘虏,痛恨军阀、地主的他当即决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青年杨育才)

因杨育才在军队中英勇善战并且经常利用作战间隙学习文化知识,1950年5月,杨育才顺利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50年底,杨育才随大军前往朝鲜境内作战,当时的杨育才还只是第203师第607团的一名普通战士。

我军刚到朝鲜时,对朝鲜的地理环境还不是很熟悉,第607团决定成立先遣队,负责侦察地理地形和敌人动向,为大部队的顺利前进打开一个快速通道。

组织上对先遣队队员的要求有:

1.必须是中国共产党员

2.立过战功、英勇机智

3.副班长以上职务并且有充足作战经验的老战士。

杨育才因为不符合选拔要求,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下来。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抗美援朝战争)

但杨育才的连长向组织上极力推荐杨育才,说杨育才的自身条件很适合做侦察员,于是负责挑选的将领让连长把他叫过来。

杨育才来后,连长连忙向负责人介绍说:

“杨育才身体健壮,善使机枪,足智多谋而且作战经验也很丰富。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很满足当一个侦察员的要求。只是,连里正准备提升他当副班长,已上报营部备案,但还没有批准,不算正式上岗,所以最后一条标准没有符合。”

负责的将领见到杨育才身材魁梧,又有连长的极力推荐,十分高兴地说:

“既然连里已经批准,那他完全符合条件。”

于是带着杨育才去团部报到。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203师入朝参战回忆录)

1951年6月8日,我军师部命令第607团选拔并成立先遣队,负责侦察行军路线,为我军大部的顺利前进队开辟道路,其中包括杨育才在内的八名表现极为出色侦查员被选中。执行任务当天他们选择了徒步渡口,但在要渡河时被一条地图上没有标明的河流挡住去路。

在大家思考作战方案时,天已经要黑了,侦察班的时间紧迫,明天大部队就要渡河,再寻找其他渡河点已经来不及了。

这时,杨育才说:

“大家可以把背包带系在一起,把一端固定在岸边,找一处水流比较平缓的区域,让会水的人打头阵,这样水性较差的人也可以抓住前面的绳子过河。”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203师战友纪念册)

按照杨育才提出的办法,先遣队成功渡河并在能够安全过河的位置留下标记。第二天早上,我军大部队一赶到岸边就按照侦察班留下的标记快速渡河。

因为杨育才和侦察班的战士们出色的完成了探路的任务,大部队按照预定计划到达朝鲜元山与朝鲜人民军汇,粉碎了美国和南朝鲜的海上进攻计划,推动朝鲜停战协议的达成。

到1951年9月,我军进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短短几个月中,杨育才就多次立下战功,团部把他提拔为侦察排第一班的班长。为更加深入地了解敌情,团部给侦察排下达抓“舌头”(抓“舌头”是指抓一两个敌军了解敌方情报)的任务。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杨育才与战友合照)

在本次任务中杨育才成功解救了在执行任务中不慎被敌军埋伏的战友。并成功抓获了一名美军将领,从他的口中获得敌军重要信息。

经过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在我军发起大规模反攻后,南朝鲜惨败已成既定的事实。1953年6月8日,朝鲜战场上的交战双方终于达成关于停战和遣返战俘的协定。

可到了6月18日,美国却纵容南朝鲜当局的李承晚以“就地释放”为名,拒绝遣返被扣留的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 2.7 万余名,企图破坏停战和谈和战俘协议。我军和朝鲜人民军为了让南朝鲜方签署停战协议,停止战争,和朝鲜方面商议后决定1953年7 月13日晚发起金城战役。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金城战役路线图)

杨育才所在的第607团是金城战役中的主要攻坚团,对面的守敌是南朝鲜李承晚军队首都师的王牌团白虎团。该团有美军支援的榴弹炮兵营和坦克、飞机,并且在团部周围构筑了各类坚固的防御阵地。

南朝鲜时任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更是以白虎团为傲,并亲自赠予白虎团一面绣制而成的“虎头旗”作为该团的团旗。

志愿军制定好作战计划后,准备在7月13日向敌军阵地发起进攻,而第203师负责歼灭白虎团。但单凭我军的武器装备贸然对这样防御体系坚固且火力凶猛的阵地发动进攻,伤亡必然非常惨重。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金城战役中的我军战士)

于是第203师经过研究决定,第607团为主攻团,并由第607团派出1个侦察班插入敌后。采用化装袭击的奇招,向敌军的心脏——白虎团团部指挥中枢发起进攻。来打乱敌人的指挥系统,袭击炮兵阵地,切断敌人后路,为大部队的穿插开辟道路。

  • 带领化袭班捣毁白虎团

1953年7月10日,在607团任职副排长的杨育才被安排执行这项特殊的任务。杨育才明白,此次任务我军要面对重重困难,稍有差池都会对整个战局产生影响。

接受任务后,为了确保顺利进行,杨育才提前带领侦察班的战士们仔细研究了通往南朝鲜军区指挥中枢白虎团团部的路线、沿途的地形以及敌人防御阵地的部署情况。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我军侦察兵)

侦察班的13名成员利用了敌军之间互不熟悉以及敌军内部有美军援助的空子,将身材高大魁梧的杨育才化装成美军顾问,其它侦察员带着头盔挡住面部、并穿上南朝鲜军队军装作掩护,装扮成负责护送美军顾问的南朝鲜士兵。每个队员身上都配备手枪、冲锋枪、手榴弹等作战武器,准备随时向敌军发起进攻。

1953 年7月13日21时,志愿军强大的攻击部队向南朝鲜军队的4个师及防御阵地展开猛烈的正面攻击。与此同时,杨育才率领化袭班隐蔽地朝着敌军所在团部行进。化袭班在位于战场前线的我军主力部队炮火的掩护下,快速越过敌军部署的炮兵阵地,冲破第一条防线。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我军炮攻南朝鲜)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第一道防线后居然是敌军事先埋伏好的一大片雷区。化袭班战士赵顺合一不留神踩到了埋在脚下的地雷。

杨育才的心立刻就提到了嗓子眼,告诉赵顺合千万不要把脚挪开,接着他吩咐其他战士隐蔽起来后,走到赵顺合所在位置,顺着他的脚小心翼翼的将周围的泥土扒开。随着地雷一点点暴露出来,杨育才确认这是一颗专门摧毁坦克的美国反坦克地雷,人踩上去时压力较小,不足以引爆。这才让赵顺合把脚拿开。杨育才凭借他丰富的作战经验,再一次化解危机。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美国反坦克地雷)

随着越来越靠近白虎团团部,面对着化袭班的是敌军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森严戒备,风险系数也陡然增加。杨育才心想:只有逮住一个“舌头”让他供出敌人的口令,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杨育才正想着,化袭班的战士们就走上了公路。

杨育才借着公路上的灯光观察队伍的行进情况,在清点人数时他惊喜地发现原本包括他在内只有13个人的化袭班经变成了14个人,队伍的后方多出了一名南朝鲜军队的士兵。

他赶紧把这个发现小声告诉了化袭班中负责翻译工作的韩淡年。韩淡年悄悄走到队伍的后面,缴了那人的武器后把他抓获。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志愿军侦察兵)

原来,这是一名被我军猛烈炮火攻击后想要逃跑的南朝鲜军队传令兵,误以为这化袭班是正在撤退的南朝鲜士兵,就跟在了化袭班后面。在化袭班的审问下,很快白虎团团部所在地的具体位置以及当晚敌军的暗号口令就都被供了出来。

处理完俘虏后,化袭班继续向敌军行进,遇到在第一道岗哨安插的哨兵上前盘问身份。韩淡年迅速从队伍后面走出来模仿着南朝鲜士兵的语气,边走边用朝鲜语大声骂到:

“你们没长眼睛吗!老子是护送美国顾问回团部商议作战计划的,如果耽误了正事,你们承担得起后果吗!”

一顿训斥后,敌军哨兵被吓得瞠目结舌,化袭班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走过敌军设立的第一道岗哨。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我军向白虎团团部进发)

走着走着,突然两名南朝鲜哨兵发现了他们,向他们走来,这正是对口令的好机会。敌军说出口令后,韩淡年立马说出刚刚从敌军俘虏口中得知的口令。

两名敌军哨兵的反应证实了我军获得了正确的暗号,在口令的掩护下,再次与两名敌军游动哨擦肩而过。化袭班凭着口令又一次化险为夷,顺利通过敌军的第二道岗哨。

当我军化袭班通过最后一道岗哨时,杨育才一颗悬着的心才敢放下来,他对战友们说:

“同志们,只要我们顺利地把白虎团团部打掉,跟在我们后方的我军大部队就能紧紧跟上来,立马占领这一带”战士们被胜利时的情景鼓舞着,继续隐蔽前行。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杨育才与战士合照)

凌晨2时,化袭班终于来到敌军中枢团部所在位置的外围,他们发现团部外墙被铁丝网层层保护。门前停着几十辆各种型号的军用车,车的后方建有3排木板房。

木板房中最大的一间里面灯火通明,并且周围安插着不少巡逻的哨兵,杨育才确定了这是敌军的会议室。借着会议室的灯光,杨育才发现里面的敌军的主要将领正围着战区的沙盘研究作战方案。

原来,志愿军向敌军发起突然袭击后,被白虎团团部安排在一线战斗的3个营均被我军击垮,已经不足以应战。李承晚立即派出当时敌军的机甲团团所在的1个营的兵力前来增援。当时,白虎团团长正与前来增援的军官们商议和部署下一步的作战安排。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我军向白虎团进发)

杨育才制定好作战计划后迅速给战士们分配了任务,他把化袭班分成4个小组,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把白虎团总部团团包围后向敌军开火。杨育才打响发令枪后,化袭班的战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攻敌军团部。

我军的战士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手榴弹向敌人的哨兵、汽车、木板房扔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与此同时,杨育才带领2名战士往会议室里投进几颗手榴弹。

手榴弹引爆后,会议室的灯被打灭了,杨育才等3人直接冲进会议室内,端起冲锋枪向敌人进行猛烈扫射。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金城战役)

正在开会的敌军军官们有的被打残,有的被当场击毙。而想要跳窗逃走的敌军又遭到在窗外埋伏的化袭班战士的一阵扫射。

其中敌军担任领机甲团团长和白虎团团长的主要将领被击毙,剩下的主要将领也都被抓获。接着,化袭班又捣毁了团部附近的主要建筑,把白虎团团部搅得天翻地覆,敌军也被打得纷纷举手投降。

团部被击垮后,整个白虎团全线崩溃。与此同时,我军负责断敌后路的与化袭班配合完成了歼灭逃敌的任务。就此,结束了仅仅用时13分钟的战斗,成功歼灭敌军223人,缴获战利品无数,敌军的最强指挥中枢被彻底摧毁,我军化袭班只有一人轻伤,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本次作战任务。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我军在金城战役中取得胜利)

  • 毛主席亲自提拔

战斗结束后,战士们看到白虎团会议室墙边的铁架上挂着一面“虎头旗”,知道这是代表敌军团部的军旗,便把它一把扯下,杨育才看见旗上的“优胜”二字说到:“这回你再也没有机会优胜了。”

说完后,便连同屋子内的其他物品用会议桌上的桌布一包,干净麻利地成为了战利品。

如今,这面被杨育才和战士们缴获的“白虎团”军旗,安静地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文物柜里,仿佛向大家诉说着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记忆。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缴获的白虎团团旗及其他战利品)

1953年7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李承晚政府终于宣布战败的事实,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为表彰杨育才及其率领的侦察班为金城战役的胜利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决定给杨育才记特等功,侦察班也因此被记为集体特等功。

1953年10月,党中央决定授予杨育才“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朝鲜政府为他颁发了金星奖章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杨育才和战友们凯旋后合影)

1957 年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圆满完成抗美援朝任务后,党中央决定分批撤军回国。为此,周恩来总理特地赴朝鲜访问。在志愿军总部欢迎周总理的晚会上,周总理对晚会上表演的剧团说:

“你们在回国时,准备拿什么礼品向祖国人民汇报呀?”

听到这个问题后,剧院的演职人员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在一件在战地报道上介绍过的关于志愿军侦察排长杨育才带领侦察班奇袭,捣毁敌军“白虎团”团部的英雄事迹。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周恩来访问朝鲜)

京剧团的同志为此特意采访了这次战役的主要当事人杨育才,并到部队中了解战役的详细作战情况。根据金城战役中杨育才和侦察班战士们经乔装改扮后袭击敌军白虎团的事迹,改编成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

1964年8月,毛主席出席并观看京剧《奇袭白虎团》后,亲切接见主创及参演人员,给了这部剧很高的评价。

在和参演人员交谈的过程中,毛主席得知《奇袭白虎团》的故事是根据杨育才的亲身经历改编的,便问陪同观看的工作人员:

“杨育才现在任什么职务?”

他们都面面相觑,摇了摇头回答到:“不大清楚。”毛主席专门嘱托当时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打听杨育才当时的下落和职务。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

经肖华及其部下向江苏省委了解杨育才的情况后得知,杨育才现任203师侦察连副连长,带领手下战士们边生产边训练。此时的他已经担任了10多年的连级干部。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杨育才为抗美援朝战争做出了如此突出贡献,却没能升职呢?

原来是因为杨育才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多次拒绝了升职的机会。杨育才认为基层是保证部队战斗力的基础,所以他决定留在基层带领手下的将士们在军队搞基础训练。通过他的训练,203师的整体作战实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1969年,毛主席决定亲自提拔他,杨育才这才慢慢升任到济南军区原陆军第六十八军第203师副师长。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毛主席观看《奇袭白虎团》)

作为传奇英雄,杨育才却很少向子女们提起自己当年的英雄事迹。家里的孩子没有一个人靠着杨育才走后门。

杨老经常教育孩子:

“自己的前途要依靠自己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出来。”

离休后,杨育才也时刻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积极投身于公益教育事业。先后担任30多所学校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名誉校长、校外辅导员和德育顾问,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教育下一代。

1998年,杨育才荣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军先进离休干部”称号等。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原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11年都未升职? - 天天要闻

(杨育才和下属讨论工作)

1999年5月26日,这位传奇英雄因病去世,杨老病危期间,仍牵挂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他临终时嘱咐他的子女们,把他获得的金星奖章捐献给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让世人记住中华民族是永远不可能被战胜的。英雄虽去,功业永在。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的故事,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的一座不朽丰碑而他和他的志愿军战友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敌、英勇善战、敢于拼搏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必将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强大,为推动人类的和平事业向前发展而努力拼搏。

【参考文献】

  1. 牛文祥、崔波. 打虎英雄的传奇人生[J].《春秋》2000.4.15
  2. 李治亭.奇袭白虎团战争英雄杨育才[J] .《青岛画报》2007.8.5
  3. 3.康鹏.杨育才勇闯敌巢,袭击白虎团[J].《文史春秋》2020.10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 天天要闻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风裹挟着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韩信蜷缩在芦苇丛里,腹中饥饿如烈火灼烧,他摸了摸腰间早已锈迹斑斑的青铜剑 —— 这是他唯一的体面,也是他最后的倔强。曾经的世家子弟,如今却要靠着钓鱼换钱果腹,若运气不好钓不到鱼,便只能在河边挨饿。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闻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苏北平原,7000名新四军战士正面临16万国民党军的合围。指挥部里,34岁的粟裕伏在地图上,铅笔划过黄桥镇外的每一道沟壑——这个连军用地图都未标注的小镇,即将成为改写中国抗战史的关键坐标。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 天天要闻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1945年秋,重庆谈判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烟蒂。毛泽东与蒋介石相对而坐,背后是八年抗战尚未散尽的硝烟,眼前是四万万同胞对和平的殷切期盼。当《双十协定》墨迹未干时,蒋介石却在日记中写道:“共党之要求,无异于要我自缚双手。”一年后,中原大地重燃战
名人谱:广东揭阳市历史上的十个名人 - 天天要闻

名人谱:广东揭阳市历史上的十个名人

在岭南大地的东南一隅,广东揭阳市宛如一颗镶嵌在潮汕平原上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不仅有着秀丽的山川风光,更孕育出了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揭阳的传奇篇章。让我们一同走进揭
对标实战夯基础 从严从难练硬功 - 天天要闻

对标实战夯基础 从严从难练硬功

练兵如逆水行舟,懈怠则退;战备似悬梁之剑,松懈即危。近日,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南平支队福安大队以实战打赢为导向,以坚韧战斗精神为根基,以精细保障为后盾,层层推进、步步发力,让大练兵活动在队伍中持续翻涌、愈燃愈烈。此次大练兵活动紧密围绕实战需求,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在体能训练方面,该大队严格遵循 “基础...
可怕的历史 揭秘14世纪最残酷的酷刑:犹大的摇篮 - 天天要闻

可怕的历史 揭秘14世纪最残酷的酷刑:犹大的摇篮

说到中世纪的欧洲,尤其是14世纪的西班牙,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宗教裁判所那阴森森的画面。那是个信仰压倒一切的时代,教会为了维护所谓的“正统”,不惜用各种极端手段对付那些被贴上“异端”标签的人。其中,有一种刑具叫“犹大的摇篮”,光听名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