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为何23年红旗不倒?东北抗联却被扑灭了

2021年08月14日00:21:03 历史 1861

【文 | 狮子】

近日,看琼崖纵队的革命历史,感慨颇多。

这支诞生于大革命的烈火中的人民武装队伍,在冯白驹将军的领导下,带领着海南军民与一切反动势力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孤岛作战, 坚持斗争23年。

其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斗争之激烈,堪称是艰苦卓绝。

可最终他们坚持了下来,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迹。

琼崖革命能够坚持23年红旗不倒,从成立到解放一直存在,而东北抗联为什么在坚持了14年后被日本侵略者扑灭了?

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为何23年红旗不倒?东北抗联却被扑灭了 - 天天要闻

琼崖纵队23年红旗不倒


首先看这两支游击队的生存环境。

琼崖纵队生存于海南岛上,处于祖国的最南端,周边被海洋环绕。

这为海南岛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阻力,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很容易与党中央失去联系。

但这也恰好培育出了海南人民的孤岛意识,没有外界的援助,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

在这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下,海南军民必然是破釜沉舟似的努力,所以才会不断涌现出冯白驹、吴克之、陈武英这样的孤岛英雄。

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为何23年红旗不倒?东北抗联却被扑灭了 - 天天要闻

琼崖纵队主要领导人合影

另外,海南岛是中国一块全景属于热带的地区,这里瓜果成熟期短,山上也能生长出众多的野果和椰子。

1932年7月,为了彻底消灭琼崖纵队,国民党军派出特务营在空军配合下对琼崖革命根据地发起了第二次“围剿”。

面对困境,冯白驹等人率领战士们进入了母瑞山的深山密林处,同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因为敌人的围剿,饥饿、寒冷、疾病的侵袭使他们几乎陷入绝境。

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依靠大山中的可食用植物去维持生存,在山地里他们找到了农民种的番薯,在山沟里,他们靠着喝泉水得以解渴。

尽管100多人最终只剩下了26人,但革命的火种与本钱得以保存了下来。

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为何23年红旗不倒?东北抗联却被扑灭了 - 天天要闻

冯白驹与副司令员吴克之 政委黄康


再看东北抗联的环境。

冬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一片荒芜,人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战士们在雪地里行走会留下清晰的足迹,茫茫雪地里生个火冒个烟也会很快被发现,容易暴露身份。

可以说东北抗联的生存环境,比琼崖纵队更为恶劣。

可是敌人依然抓不住杨靖宇。

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第一陆军总司令,一名家喻户晓的抗日名将。

东北抗联,抗到最后只剩下了他一人,有的年轻的战士为了革命壮烈牺牲了,有的队伍被敌人给打散了,有的投降了,有些叛变了。

可是最后即便只剩下了他一人,也依然要抗战到底。

杨靖宇将军人高马大,在他离世后后人才知道他不是一米八几,而是一米九二。

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为何23年红旗不倒?东北抗联却被扑灭了 - 天天要闻

抗日英雄杨靖宇

这样一个大个子,身形却极为矫健,在雪地里三蹦两蹦就没影了。

日寇身形都比较矮小,雪深的时候直接淹没膝盖,跑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根本追不上杨靖宇将军。

不仅如此,东北抗联在深山老林里有很多秘营,小木屋。

战士们会在木屋里放有粮食和柴火,这样可以保证饿不死,冻不坏。

可是令人痛心的是,最终将杨靖宇将军置于绝境的,不是日本人,反倒是他身边出现的一个个叛徒。

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为何23年红旗不倒?东北抗联却被扑灭了 - 天天要闻

杨靖宇将军

第一个叛徒,名叫程斌。

程斌本是杨静宇将军最为信任的人,他是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长。

1938年,在敌人的诱惑下,程斌最终率领部投敌,组成了程斌挺进队。

为了能够抓住他的上司杨靖宇立下大功,他带着讨伐队将秘营全部捣毁了。

程斌深知只有将秘营里的粮食,柴火全部毁掉,那么在零下三十的恶劣环境中,杨靖宇就会失去生存的保障,从而败下阵来。

第二个叛徒,名叫张秀峰。

张秀峰,从小父母双亡,他跟在杨靖宇的身边,被杨靖宇当成儿子一样抚养长大,后来担任军部警卫排排长。

1940年2月,在日伪的引诱下,他带着军中的机密文件,枪支以及抗联的经费叛变投敌。

张秀峰作为杨靖宇的贴身警卫,对于杨靖宇的活动规律和藏身之所都极为熟悉。

这个谄媚的人还向敌人提供了杨靖宇的突围路线。

最终杨靖宇于2月23日壮烈牺牲,而此人是在2月初叛变。

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为何23年红旗不倒?东北抗联却被扑灭了 - 天天要闻

叛徒程斌

第三个叛徒,名叫张奚若。

张奚若原本是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特等机枪射手,人称神枪手。

可是终究,他将枪口对准了自己人。

张奚若叛变后,在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朗的命令下,对杨靖宇将军开了枪。

第四个叛徒,名叫赵廷喜。

赵廷喜,可以说是最终告发杨靖宇的人,他是蒙江县保安村的村民。

然而,就在赵廷喜上山砍柴时发现杨靖宇时,杨靖宇对他说:

“老乡,请你们下山帮我买几个馒头,再买双棉鞋,我给你钱。”

还特别叮嘱了一句:“别告诉日本人”。

赵廷喜内心因为发现了杨靖宇万分惊喜,他劝道:

“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

当时杨靖宇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他的脸上,耳朵上,手上都生了冻疮,棉鞋也跑丢了一只,可是他依然拥有着强大的意志力和革命精神。

他郑重地对赵廷喜说道:

“”老乡啊,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么?”

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为何23年红旗不倒?东北抗联却被扑灭了 - 天天要闻

影视剧 东北抗联第一军军长杨靖宇

令人悲痛的是,杨靖宇这句气壮山河,撼天动地的话语并没有打动没有灵魂和血性的叛徒。

赵廷喜仓皇失措地下了山,很快向敌人告发了杨靖宇在山上的位置。

杨靖宇就将军就这样在四个叛徒的出卖下,悲壮的牺牲了,他牺牲后敌人好奇他在山上靠什么生存。

后来剖开他的肚皮发现里面只有树皮和棉絮时,连日本人都对其肃然起敬。

可以说,东北抗联被扑灭的原因,在于那些早已没有灵魂和血性的人,他们只要能苟延残喘,就可以出卖自己的灵魂,出卖自己的同胞。

他们早已丧失了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精神气。


而反观琼崖纵队。

领导人冯白驹将军有句名言:“山不藏人人藏人”。

冯白驹能够带领琼崖人民孤军奋战23年,就是靠着300万的琼崖军民对革命真心实意的拥护。

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为何23年红旗不倒?东北抗联却被扑灭了 - 天天要闻

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革命队伍的衣食住行来源于人民群众,革命队伍的兵源武器来自于人民群众,革命队伍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人民群众用自己的生命来掩护进行的。

为了革命的胜利,冯白驹将军的第一人妻子冯惠秋,和第二任妻子王惠周被捕后,无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她们都丝毫都不动摇,不愿出卖自己的同志。

最后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这就是一个民族的血性,只要我们的同胞真心实意的拥护革命,冯白驹就能带领着人民群众走向胜利。

1949年12月,琼崖纵队接连取得了一个个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还创造了歼敌一个团和击溃一个师的优秀战绩。

黔驴技穷的敌人开始急了,也开始采用悬赏和引诱的方式来收买叛徒企图缉拿冯白驹,瓦解琼崖纵队。

一度把价格开到了5万金元券的敌人,终究是低估了人民群众对冯白驹将军的拥护。

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为何23年红旗不倒?东北抗联却被扑灭了 - 天天要闻

冯白驹

冯白驹知道后,还风趣地说道:

“敌人价钱越出越高了,十年内战时出一千光洋,日寇出一万,现在又出5万金圆,可惜谁也不想去领赏。”

“可惜谁也不想去领赏”,面对巨额的奖金,可是群众不为所动,仅这一句就能看出人民的力量有多团结,群众对冯白驹的拥护有多高。

这就是琼崖纵队能够坚持23红旗不倒的根本原因。

我们的毛主席在土地革命时期就说过: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

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为何23年红旗不倒?东北抗联却被扑灭了 - 天天要闻

冯白驹将军

虽然东北抗联被扑灭了,但杨靖宇将军用整个生命在向世界昭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就是中国人民的血性。

只要有一个人不肯坐以待毙,这个民族就有希望。

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地质学家丁文江先生说过一句话:

“只要少数之中的少数,优秀里面的优秀,不肯坐以待毙,这个民族就总有希望。”

虽然杨靖宇将军在四个叛徒的出卖下最终壮烈牺牲了,但东北抗联坚持了14年也被扑灭了。

但只要有领导人杨靖宇这样的优秀里面的优秀,少数里面的少数,这个民族就永远都有希望。

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为何23年红旗不倒?东北抗联却被扑灭了 - 天天要闻

如今的14亿中国人为何无比的团结?

因为,我们有信仰坚定的引领者。

我们有勤劳奉献的劳动者。

我们有爱国勇敢的保卫者,我们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我们有成熟稳重的中年人,我们有老成智慧的成年人。

他们所创造的一切,便是我们所热爱的中国!

感谢阅读,我是狮子,更多故事关注@河东狮子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残暴,屠出历史纪录!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抢7!快船惨遭淘汰! - 天天要闻

残暴,屠出历史纪录!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抢7!快船惨遭淘汰!

掘船抢七大战一触即发,快船相比此前做了首发五虎的变阵:哈登+鲍威尔+小卡+小琼斯+阿祖,即将小琼斯顶替了邓恩,提高了锋线上的深度。掘金则五虎未变:穆雷+布劳恩+小波特+戈登+约老师。开场后快船的变阵就立竿见影,小琼斯火力全开内外开花——挡拆下顺攻框、接球下快攻自投自抢以及底角三分一箭穿心,帮助快船抢占先机。...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 天天要闻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在万里之外的南美洲国家圭亚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医生,用坚守和奉献精神,为当地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也推动了圭亚那诊疗技术的发展。前不久,65岁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乔治敦公立医院找黄晓波医生复诊。他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过及时手术,他的眼睛已恢复了视力。乔治敦...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 天天要闻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笃笃笃……“啄木鸟”发出的悦耳声音回荡在林间,然而在80多年前,这个声音却是东北抗日联军预警及联络的“密电波”。摇动“响木”会发出类似啄木鸟啄木头的声音,抗联战士利用“响木”发出的不同声音可表达多种意思,其在抗联部队隐蔽传递消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80多年前,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 天天要闻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文‬/胡铁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县城外的芦苇荡泛起金浪。四十七岁的刘备站在城楼上,望着校场上整齐列阵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脚边的蒲草,在粗粝的指间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顽皮的笑意。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本文介绍《广西学生军》一书,借以反映抗战初期桂系军队组织发起的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的情况...
朱学勤忆胡适 - 天天要闻

朱学勤忆胡适

【原题】朱学勤:胡适,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转自当代文学批评作者朱学勤 节选 |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转载 | 《被遗忘与被批评的》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 天天要闻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说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认识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影视歌三栖艺人但是你知道吗?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举办《DIVA演唱会》上海站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这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我准备多首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