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天地区
“回天有我”创新实践正不断深化
营造出全社会支持参与城市治理的良好氛围
如何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持续升级?
自2022年以来
回天地区开展
“回天有约”基层协商议事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选取回天地区3个试点街道(镇)、
6个试点社区(村)在回天地区全面推广扩面
吸引回天地区以外的街道(镇)主动加入
逐步搭建起“四级五步n场景”的工作体系
推动党建引领、协商共治不断走深走实
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幸福家园
聚合多元治理“大能量”
搭建四级议事体系
为动员引导多方力量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我区建立了楼门院、社区(村)、街道(镇)、地区四级协商议事体系,由各级党组织或工作专班牵头,对接不同层级资源,分级协商议题解决办法。

为解决社区居民议事缺乏场所问题,昌平区委组织部会同区级协商议事专班,组织回龙观街道党工委、街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等部门,协调规划设计单位、社会组织、社区代表等多方力量,围绕会客厅功能进行商讨,聚焦协商议事、休闲娱乐、艺术展览等功能,分区打造“城市智囊团”“城市议事厅”“城市后花园”“城市先锋场”四大模块,让居民闲时有地去,“闲事”有人管。

同时会客厅还构建了1个街道级总平台、26个社区级建设协商议事厅和多个分散议事点的“1+26+n”协商平台体系,开展逐级议事、分级指导、提级办理工作,组织街区物业代表、商户代表、社会组织代表开展各级议事会,就文明城区创建等一批区域性问题进行集中商讨,街道各社区党员、群众对于社区“两委”、社区领导班子整体满意度不断上升。目前,居民累计进馆11.5万人次,开展公益文化活动、协商议事361场,活动直接参与7.5万人次。
据了解,四级议事体系指楼门院级着力解决居(村)民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身边事”。社区(村)级着力协商区域内问题诉求、资金项目、公共设施管理使用等群众关切事项。镇街级主要解决跨社区(村)民生诉求、项目推进、决策落实等问题。地区级主要解决跨镇街、跨行业重大工程、重要问题,同步延伸开展街区、园区、片区议事等。同时,建立提级办理机制,对于本级不能解决、确需提请上一级协商议事的事项,及时提级办理。
走好共商共议“新路径”
规范五步议事程序
近年来,回天地区持续聚焦“议什么”,同频共振选题。紧密结合回天行动计划、为民办实事工程、“接诉即办”高频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身边事等,回天地区对议题进行深度挖掘,研究确定协商内容、协商层级、利益相关方等,建立分级协商议题库。

聚焦“谁来议”,同题共研审题。摸清底数实情、梳理政策法规、找准“同题”利益相关方、采取“固定+特邀”的方式确定议事代表构成比例、身份时效和工作职责等,除利益相关方代表外,邀请在职党员、律师、治理专家、新乡贤、“两代表一委员”等参加,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聚焦“怎么议”,同商共议破题。精心策划设计议事会议,始终把握依法协商、一事一议、主持中立、充分辩论、多数裁决等基本原则,创新设置“不超时、不打断、不跑腿、不攻击”等贴近居民习惯的规则细节,促成群众意见求同存异、议事各方适当让步的议事效果。
聚焦“议有成效”,同向发力解题。将协商成果重点分为需要资金资源类、居民共同遵守类、多方主体共治解决类等类别,有针对性地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各方责任,推动将议定事项列入当年或来年为民办实事相关项目、重要民生工程、更具可行性的施工方案和丰富多彩的群众公共活动等。

聚焦“议有力量”,同步赋能答题。通过专家授课、案例解读、现场观摩、模拟演练、擂台比武、组团互学等多种形式,累计选育培训议事骨干1500余人次。挖掘出“社区精算师”“花海园艺师”“社区规划师”等一批热心公益的议事代表,示范带动更多群众参与议事,增强“有事好商量”的议事习惯。
解锁善治共治“新密码”
推广n类议事场景模式
在解锁善治共治“新密码”的同时,各镇街不断总结提炼典型案例经验,形成公共活动空间改造类、居民文明素养提升类、家园文化营造类、多方主体共治解决类、城市更新项目推进类、解决群众急愁问题等多类议事效果好、应用实效强的议事场景。
例如东小口镇中东路121号院“一老一小”专场议事增设活动场所、史各庄街道领秀慧谷共议“花园社区”环境微提升等公共活动空间改造类案例,龙泽园街道龙华二社区和回龙观街道龙兴园社区议事解疑惑、老旧小区改造获支持等城市更新项目推进类案例等,不断推广“一类案例示范解决一类问题”模式。

同时依托回天邻里、“不吐不快”等小程序搭建线上议事平台,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增设议事功能,利用小区协商广场、议事凉亭、连心长廊打造开放议事空间。创新打造议事品牌。各镇街召开会前会、议事会等600余次,打造出寺锦·城市会客厅等议事阵地,形成回家议事、天北家圆、有话好好说、智汇天南、庄庄美谈、龙泽家话等镇街级议事品牌,金域良言、左邻右舍、慧声汇语等社区(村)级议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