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八路军欲炸毁京汉铁路,可试了3个月都没有成功。这时,工兵排长宁亚川站了出来:“让我一个人去炸掉它吧!”

一般认为,在抗日战争中,打死日寇最多的中国士兵应该是机枪手曹锡。长沙会战中,曹锡利用手上的机枪,击毙了500多名日寇。
但聂荣臻元帅和杨成武将军对此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两人认为,八路军排长宁亚川击毙的日寇应该多于曹锡。因为他曾炸毁一座大桥,致使日寇一列火车坠入河中,在这列火车上,至少坐着数百名乃至一千余名日寇。
抗战中,贯通北京和汉口的京汉铁路,是侵华日寇最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如果能切断这条运输线,那么就等于扼住了敌人的咽喉。
因此,沿途的八路军部队多次搞破坏,没想到炸了近三个月,都没能切断这条运输线。
因为铁路是建在陆地上的,每次八路军趁着夜色炸掉某一段铁路,日寇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修好了。
后来,由于八路军炸铁路的次数过于频繁,每到夜间,日寇还会出动装甲车沿途巡逻,八路军下手的机会越来越少。
眼看炸了近三个月,硬是没办法切断这条运输线,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的工兵连长急了。
他把手下几个排长叫来,语重心长地说:“上级已经下了死命令,要我们不惜一切代价炸毁京汉铁路,在坐的各位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几个排长都没有吱声,眼下日寇已经加强了巡逻,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去炸毁了。
况且,真的炸毁了又如何?以八路军的技术和手段,只能炸毁京汉铁路的某一小段,日本工兵很快就能修好了,依旧无法破坏这条运输线。

连长正着急时,底下一个排长突然起身,自信地说:“就让我一个人去炸了它吧!”
连长顺着声音望去,开口的人叫宁亚川,刚上任没几天,自上任以来,宁亚川也没有执行过什么重大任务。
连长看他信心满满的样子,颇为好奇地问道:“你打算怎么做?”
“炸了漕河大桥。”宁亚川回答道。
闻言,连长大惊,漕河河水湍急,而漕河大桥是京汉铁路的必经之地,炸了这座大桥,自然可以切断京汉铁路,破坏这条运输线。
问题是,日寇也知道这座大桥的重要性,他们早就在大桥两侧修筑了碉堡和炮楼,而且大桥两侧都有数十名日寇昼夜看守着。
任何过桥的人,都会被日寇搜寻一番,日寇检查得很仔细,炸药什么的根本带不上去。
因此,当听说宁亚川要炸漕河大桥,连长一度以为他疯了,他不确定地问道:“日寇在那里部署了重兵,你确定能炸掉大桥吗?”
宁亚川信心满满地说:“当然可以,你给我二十公斤炸药,我这就去把它给炸了。”
宁亚川并非盲目自信,行动前,他先假扮成卖货郎上桥侦察。
日寇严格搜寻一番后,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就让宁亚川上桥了。
上桥后,宁亚川走得很慢,他仔细地观察着桥上的情况,凭借丰富的工兵经验,他决定把炸药放置在离岸边不是很远的水泥墩上。

这个水泥墩位于日寇探照灯的盲区,晚上行动时不会被日寇发现,而且不远处还有一个小山丘可以藏身,简直就是最佳的爆破点。
夜色降临后,宁亚川便着手准备。
这天夜里,河边突然升起浓厚的雾气,日寇的探照灯难得失效了,岸边不时响起枪声。
这是岸边的小鬼子用机枪进行盲射,企图吓跑那些试图炸毁漕河大桥的英雄好汉。
宁亚川自然不会就此退缩,他带着炸药小心翼翼地藏在小山丘那里,随后弯着腰,来到了大桥边缘,又贴着大桥边缘,将这二十公斤炸药运到了计划中的水泥墩处。
由于雾气浓重,日寇视线受阻,并没有发现宁亚川。
宁亚川将炸药放在水泥墩上,又慢慢地放出引线,他牵着引线,慢慢地朝小山坡走去。
引线拉好后,宁亚川本想立即引爆,谁知桥对面突然传来“哐啷,哐啷”的声音。
听到这声音,宁亚川笑了,他知道,一列火车即将通过漕河大桥,只要他把握好时机,说不定可以把这列火车一起炸了。
这可是大功!
想到这,宁亚川顿时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地盯着桥对面,等火车快到桥中间时,宁亚川毫不犹豫地拉响引线。

没多久,炸药爆炸了,一声惊天巨响瞬间就震动了漕河两岸。
漕河大桥的桥面瞬间坍塌,与此同时,这列火车也冲上了大桥,已经来不及刹车的火车一头扎进了汹涌的河水中。
突然刹车产生的巨大惯性使得后面十几列车厢如同叠罗汉一样,车厢瞬间就被挤扁。
这其中,有两列车厢装的是炮弹,巨大的撞击直接把炮弹都引爆了,火车上的数百上千名日寇也随着爆炸葬身河中。
原本,宁亚川的炸药只能炸掉漕河大桥几个桥墩和部分桥面,但火车的殉爆,却几乎把整座大桥都摧毁了。
即便是宁亚川,对于这样的结果也是颇感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日寇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才将京汉铁路修复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