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社会,藩王一直都是皇帝用于治理国家的一种分封手段,早期以血缘为主要系带进行分封,但随着皇权的高度集中,皇帝也会分封一些“异姓王”或者公爵职位用以拉拢大臣,巩固地方统治。
著名的云南沐王府就是明朝时期势力最强,也是明朝最忠贞的家族,沐王府作为云南的贵族,一直统治了云南300余年。
在皇权的交替更迭中,它竟也是明朝唯一一个没被削过藩的藩王势力,在云南境内也一直受当地人民的尊重与爱戴。但就是如此鼎盛的沐王府,后来却在一夕之间衰落,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沐王府的第一任主人
历史上的异姓王,往往都是德高望重、劳苦功深并深受皇帝的信任,沐王府之所以能在明朝取得如此地位,这都离不开它第一位主人沐英的功绩。
沐英,又名朱英,从其本姓便可大致推测出,他与明朝的朱姓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事实也的确如此,若论起沐英的身份之特殊,他曾经竟然被视为是朱元璋认定的继承人,是朱元璋虽非亲生却胜似亲生的养子。
朱英是朱元璋仍作为起义军时收养的一个孤儿。据说朱元璋仍在郭子兴麾下效力时,一次偶然的随军出行遇到了一个刚死了母亲的孤儿。彼时朱元璋刚刚成婚,家庭的温馨让他不免对这种母子离散的场景产生恻隐之心,于是朱元璋鬼使神差般地收养了这个孩子。

朱元璋夫妇给这个孩子取名为朱英,他从小就天资聪颖,善于学习,朱元璋教授给他的军事知识他一学就会,朱元璋对这个养子越看越喜欢,常常带在身边教导,而这孩子后来也不负所望地成为了朱元璋征战沙场的左膀右臂。
而为什么朱英会更名为沐英,那都是朱元璋登基后的故事了。这个故事,也是沐王府在云南境内成为贵族统领云南的开端。
沐王府的起源
朱元璋登基之后,他的养子朱英在朝中可谓是风光无限,当然,这都离不开多年以来朱元璋对他的谆谆教导。但看到朱英的优秀,朱元璋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是滋味。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再亲密无间的关系也比不上血缘的系带,虽然长子朱标是自己亲立的太子,皇位的第一继承人,但架不住别人有二心。
于是朱元璋开始暗暗打压朱英,但毕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朱元璋并未下死手。有一天,他把朱英叫来,询问朱英是否记得自己以前姓什么。
朱英那时年纪尚小,当然不记得,于是连连作揖,称自己深沐陛下的养育之恩,毕生都将为陛下所驱使。
朱元璋看他说的恳切,内心也有不忍,于是他就赐了朱英一个“沐”姓,他说:“既然你时时刻刻心念自己深沐养育之恩,那就赐你一个‘沐’字,让你以后永沐皇恩吧。”
自此,朱英更名为沐英,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他作为朱元璋后嗣继位的可能性。

后来沐英屡次立下战功,随军征战收复云南,云南在多年战乱下早就变得民不聊生,急需一个靠得住的臣子镇守以安民心、恢复民生。
这时朱元璋顺理成章地想到了沐英,于是他封了沐英国公的爵位,自此沐王府在云南就开始了长达300余年的盘踞。
沐王府的衰败
沐王府的突然衰败,和明朝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明朝末年宦官夺权玩弄政术,上不正则下为乱,民间在缺乏足够的管制下贪污腐败行为愈加泛滥。
而彼时延续了十几代的沐王府同样被这种歪风邪气传染,沐王府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清正廉明的政治象征,一代一代愈加昏庸的家主让整个家族摇摇欲坠。

尤其是在明朝末年土地兼并问题十分严重,再加上下面百姓的悲惨遭遇竟上不达天庭,在所有的弊端暴露之后,百姓纷纷叫苦连天,随后各地农民起义军四起。
北方又有蒙古满族势力虎视眈眈,整个王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恰是这种时候,沐王府这种与皇室关系紧密的地方势力,往往就会遭到来自民众们的质疑,在这种质疑中,沐王府的威望逐渐大不如前。
而让沐王府彻底走向消亡的,则是明朝的全面溃败。崇祯十七年,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攻入皇宫后逃窜自杀,明朝的统治至此宣告了结束。
同样被宣告了结局的还有远在云南的沐王府,彼时的沐王府家主沐天波心系君王,安排好了一切后只身前往北方拱卫明朝江山,可惜最后他虽然拼死救下皇室血脉,但还是在逃亡缅甸的途中惨死于敌手。

而就在沐天波死后,云南被吴三桂占领,作为云南实际上的首领的沐王府也被叛军洗劫一空。偌大的沐王府,历经三百余年的沉淀,却在一片战火纷飞中消失殆尽,从此沐王府就只是存在于茫茫历史中。
沐王府的鼎盛时期起源于明初,而它的衰落也正是跟随着明朝的灭亡,沐家几百年的镇守,在落下帷幕的那一刻,想必也有无数人为之惋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