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越来越近了,端午意味着可以吃粽子,作为粽子控,我最爱的就是板栗肉粽!因为喜欢,所以每年端午,都会到处找好吃的板栗肉粽,直到我吃到了,才会心满意足。周末几个朋友闲来无事喝茶聊天,说起粽子来,期间聊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就是“北方”和“南方”的粽子区别其实还是很大的,很多人都搞不明白,今天就把两者之间有何区别整理出来,奉劝大家搞懂再买不吃亏!
北方粽子和南方粽子在食材、形状、口味和制作方法上都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第一、粽叶与形状
北方粽子:大多用芦苇叶包裹,叶片较窄,通常扎成斜四角锥形或者三角形,个头较小。
南方粽子:通常用竹叶或箬叶,叶片宽大,能包出方锥形、长条形等不同形状,体积普遍比北方粽子大。
第二、主要食材
北方粽子:大多数以糯米为主,通常不调味(白粽),或加入红枣、豆沙等甜馅料。 常见类型:红枣粽、豆沙粽,根据自己口味,有时会蘸白糖食用。 少数地区(如山东)会包入黄米(黍子),称为“黄米粽”。
南方粽子:在糯米中加入酱油、盐、五香粉等调味,呈现咸香风味。馅料丰富,有咸蛋黄、五花肉、火腿、香菇、虾米、栗子等,荤素搭配。也有甜粽,如豆沙粽、蜜枣粽,但大多都是以咸粽更主流。
第三、口味偏好
北方以甜味为主,强调糯米和馅料的原味。
南方以咸鲜为主,糯米和馅料风味浓郁,部分地区(如广东)还会加入绿豆、花生等增加口感。
第四、特殊代表
北方典型粽子: 北京“小枣粽”、山东“黄米粽”、西安“蜂蜜凉粽”(冷吃无馅)。
南方典型粽子: 浙江“嘉兴肉粽”(酱油糯米+五花肉)、广东“裹蒸粽”(加入瑶柱、鲍鱼等)、福建“烧肉粽”(含海鲜)、四川“辣粽”(椒麻味)。
第五、 其他差异
烹饪方式:北方粽子多用水煮,南方部分地区会用蒸制。
文化意义:南方粽子种类更丰富,常作为节日主食;北方粽子更偏向于节令点心。
以上5点的不同阐述,可以很明白的知晓:北方粽子小巧清淡,以甜味为主导;南方粽子饱满厚重,咸鲜多样。这种差异与南北方的物产、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也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