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蓝的尴尬:宴请不如茅五,自饮不如黄玻,何时才能得到赏识?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酒,是我国一种古老的饮品,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时至今日,酒早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联络感情的纽带。

尤其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上,比如商务洽谈、红白喜事、乔迁升学,什么都可以没有,但唯独不可少了酒,正所谓“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宴”。

常言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不同的场合下,喝的酒也大不相同:

正式的商务宴请,酒水一定要最高档的,一般都会选择茅台、五粮液

稍微差一点的宴请,洋河之类的中高端白酒就够了,既不会太敷衍,也不会太隆重;

而自己私底下自饮的话,一般都会选择性价比高的口粮酒,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则省,这才是过日子。

可是,以洋河梦之蓝为首的中高端白酒,目前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正式宴请比不过“茅五”这样的大牌子,自饮又不如黄盖玻汾这样的口粮酒划算,真是“高不成低不就”,

洋河作为新八大名酒之一,上个世纪风头不是一般的大,早些年更是隐隐有“茅五洋”格局的实力,为什么会落个今天这样的局面呢?我请教了一位白酒圈的行家后,这才恍然大悟。

原因一:靠广告起家,硬实力略逊茅五一筹

洋河作为“三沟一河”中的“一河”,早在60、70年代,就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地方名酒了。

70年代末,洋河借助“全国八大名酒”的背书,这才在国内崭露头角。

只可惜好景不长,90年代末,白酒行业迎来寒冬,洋河跟不少酒一样遭遇了滑铁卢,甚至一度面临破产的局面。

直到2000年左右,洋河陆续推出蓝色经典系列,天之蓝海之蓝梦之蓝,这才扭转局面,转亏为盈,一路高歌,发展成中高端白酒的中流顶柱。

纵观洋河的发家史,说洋河是“广告酒”并不过分,洋河依靠营销,虽然发展得顺风顺水,可也让洋河尝到了甜头,一度加大广告力度,忽略了酒质的提高,这才为洋河如今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浪潮退后,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之类的老牌子,要名气有名气,要酒质有酒质,而洋河,名气和酒质稍逊它们一筹,一些真正的有钱人,根本不买洋河的账,这才导致洋河,上不了正式酒席。

原因二:不肯降低身份,普通人喝不起

洋河梦之蓝,既然上不了正式酒席,那低端总会备受追捧吧?

答案恰好相反,一直以来,低端都是各大白酒的必争之地,哪怕是一些稳坐高端白酒的酒厂,也会推出低端系列来扩大市场,比如说茅台王子、五粮春、黄盖玻汾等等。

这类低端酒,酒质表现不错,性价比也高,受到了不少老百姓的追捧。

而洋河梦之蓝呢?高端竞争不过,又不肯自降身份,往低端靠齐,这才落个有钱人看不上,老百姓喝不起,无人问津的局面。

洋河梦之蓝处境如此尴尬,何时才能出人头地,得到人们的赏识呢?

其实,不单单洋河,无论哪一个酒企,提高自身实力才是王道,毕竟,这是一个靠产品说话的时代,讲故事、拼广告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提高自身硬实力,才是王道。

当然,适当的广告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不然,空有酒质却没人知道,照样也是白搭,只有以酒质为主,宣传为辅,才能让自身走出本地,享誉全国。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酒企都明白这个道理,也有一些一心酿酒,无力他顾的酒企,只可惜,在这个时代,这样的酒企一般都活得比较憋屈。

张弓酒

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老一辈的酒民,应该知道。

来自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属于“中华老字号”。

张弓酒历史比较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至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了。

采用国标一等粮食为原料,辅以回沙二次工艺发酵而成,酒质不俗。

开一瓶酒,酒香四散而出,浓郁又不闷,不过消散得比较快,倒酒一杯,酒线细长,酒体丰满,宛如水晶,入口不辣,略带丝丝甜味,喝完韵味无穷。

缘得仿台酒

白酒圈的一朵“奇葩”,酱酒界的一匹黑马。

这酒来于贵州茅台镇,选用了茅台一样的原料,高温发酵而成,成酒后,还会窖藏5年,如此精益求精,只为让酒质进步一点点,匠心可见一斑。

优级纯粮食,质量等级在一级以上——优级,在开瓶的表现上,这酒表现挺不错,香气既浓又干净,消散得也比较慢,入口时,酒体醇厚,有着老酒独有的风味,惹人下咽,喝完一杯,意犹未尽,忍不住在干3杯,真不愧是5年大曲坤沙酒啊!

只不过,酒厂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提高酒质的初衷,无力宣传,这才导致它空有酒质和口碑,却仅仅局限在贵州的尴尬局面。

写在最后:我们常说匠心匠心,可现如今的酒企,还有匠心的少之又少,大都只忙着赚快钱,哪里还管什么酒质,只希望,各大酒厂们,多多花点心在酒质上,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