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文化综合报道】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贵州作为全境高原茶区,是产茶的黄金宝地。5月20日,在第六个“国际茶日”即将到来之际,“干净黔茶・全球共享——520·爱上贵州茶创新传播恳谈会”在京举行。普安红茶、遵义红茶、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梵净抹茶等名茶集中亮相,全面展示贵州茶产业“两红三绿一抹”的多元魅力。茶学界权威专家与知名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贵州茶品牌传播建言献策。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在“古琴伴茶韵”中拉开序幕,嘉宾抽取定制茶签,品鉴贵州绿茶、红茶、抹茶,沉浸式感受黔茶“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生态有机”的独特品质。现场播放的“干净黔茶·全球共享”主题宣传片,展现贵州700万亩生态茶园“林茶相间、全域洁净”的绿色画卷。
贵州省茶叶协会会长慕德贵在致辞中表示:“贵州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干净’二字。贵州率先建立‘三禁一推’体系(禁用水溶性农药、禁用草甘膦、禁限高风险农药,推广生物防治),让72% 的茶园实现生态防控,连续 12 年农残检测‘双零记录’(农业农村部抽检 100% 合格、欧盟 500 项检测零超标)。站在茶树起源地的厚土上,贵州坚信:700 万亩茶园的葱郁、320 万茶人的坚守,定能让 ‘干净黔茶’ 在全球市场香飘万里。”
主题分享环节,贵茶集团董事长蒙祖德以《万食可抹,万饮皆茶》为题,揭秘梵净山抹茶的“破圈经验”:生态种茶通过欧盟463项农残检测,用超微粉碎工艺突破风味瓶颈,让梵净抹茶成为全球供应链的“绿色名片”;品牌专家樊谢欣结合多年品牌公关、企业营销、自主创业的实战智慧,分享了《干净黔茶营销升级破圈密码》的成功路径;原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卿以全球视野解读《贵州茶产业品牌发展路径》,建言贵州建立“贵州茶标准新体系”并推动茶深加工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茶歇期间,“乌撒烤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带来“火塘烤茶”表演,嘉宾品味茶香糍粑、抹茶蛋糕等创意茶点,感受“茶+”生活的无限可能。
在“茶桌破圈对话”环节,跨界嘉宾围绕“干净黔茶”与“全球共享”两大关键词展开思想碰撞,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蒲蓉表示,代表“绿色、生态、干净、有机、安全”的“贵州绿茶”,兼具生态之美、绿色之美与品质之美。北京美兰德总经理崔燕振认为,打造贵州省特色优质产业第二增长曲线,茶是最好的选择;央视《黔茶》制片人张帆从“净(干净)、境(环境)、静(安静)、敬(尊敬)”分享创作心得,称在宣传的过程中,要升级到整个的产业链条全身心地投入茶事业,是真正的“干净黔茶”;五洲传播中心副总编辑王媛媛表示,希望能够与贵州共同做出高质量的纪录片,让全球观众能够了解到更多的黔茶的故事。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据了解,贵州有文字记载的产茶历史从汉代夜郎的茶事,到唐宋的贡茶入宫廷,再到陆羽《茶经》盛赞“黔茶生思州、播州......其味极佳”。贵州历史上更是“贡茶”的主要产区,贵定云雾贡茶、金沙清池茶、开阳南贡茶等自古皆为贡品佳茗。除此之外,还有侗族“打油茶”的烟火气、布依族“茶灯戏”的韵律感、彝族乌撒烤茶的古朴仪式,每一种茶俗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茶文化正在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沟通生活与艺术的桥梁。
如今,从传统名优茶到新式茶饮,是时代赋予茶产业的新机遇,也是“干净黔茶”转型升级的新赛道。作为中国茶园面积排名前列的省份,贵州正以“干净”为核,以“共享”为翼,开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安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