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女士度过第12个情人节

2025年02月14日23:33:09 美食 1952

和李女士度过第12个情人节 - 天天要闻

先打个预防针,想要问我为啥谈了这么久还不结婚的朋友,可以去看这篇《关于我为啥还不结婚》,里面有详细说明。

这是和李女士在一起之后,度过的第十二个情人节

记得2019年,我来上海的第一年,和李女士过情人节,在静安大悦城的顶楼,找了一家西餐厅吃饭,据说还是某个明星开的。

昏暗的灯光下,我俩看着盘子里半生不熟的牛排,面面相觑。

没有浪漫,没有暧昧,只有医学生对健康的担忧:“这玩意儿……不熟吧?”

吃完出来,大悦城顶上有个摩天轮,我问李女士要不要坐。

李女士眼神迷离,面颊酡红。

别误会,没喝酒,也不是什么意乱情迷,纯粹就是被顶楼的风冻的。

拉倒吧,这浪漫谁爱享受谁享受,我俩裹着羽绒服,灰溜溜地回家了。

李女士不太爱那些形式浮夸的浪漫。

什么格调优雅的餐厅啊,精致的小酒馆啊,时尚复古的买手店啊,烟花啊音乐啊漂亮的鸡尾酒啊啥的,她都不喜欢。

我大学学吉他的第一首歌,是逃跑计划夜空中最亮的星》,李女士觉得很好听。

去年逃跑计划来上海演出,我琢磨着要不要买个票,在现场给李女士表个白,甚至求个婚啥的,就在《夜空中最亮的星》那首歌,也算是和青春呼应上了,多浪漫。

李女士:“你要是敢让老娘丢这个人,我一头撞死在现场。”

emmmmmm

浪漫不了一点儿。

和李女士度过第12个情人节 - 天天要闻

之前几年,经常给李女士买花,什么生日、情人节、七夕,都买,就是那种一大捧的,有着精致包装的。

李女士表示不胜其烦。

毕竟那种花,一大捧,家里花瓶插不下,还有包装纸啊系带啊啥的乱七八糟,过度包装属于是。

后来学聪明了,买花不再大张旗鼓了,也不再挑日子了,啥时候出地铁站,看到有推个车买花的,买上一小束,溜溜达达地带回家,插几天。

两个人日久之后,浪漫就成了一些细微之处的寻常。

什么节日啊、生日啊、纪念日啊,想起来了就过一过,想不起来就算了。

因为太多了。

年轻时喜欢大张旗鼓,大操大办。

之前她生日的时候,经常送花送蛋糕到她宿舍和单位。

但李女士也不是什么很高调的人,我这就整的她挺尴尬,在一众同事和同学的眼光中,只能幸福。

现在,花都送过来一遍,也没什么新鲜,蛋糕想吃的时候就买,根本等不到什么日子。

鲜花、蛋糕、红酒、浪漫,这一套玩意,在过往堆砌成的诸多画面里,显得金玉其外而又千篇一律。

和李女士度过第12个情人节 - 天天要闻

自从我学会做饭之后,李女士的点菜技能愈发娴熟。

她在刷小红书的时候,看上哪道菜了,就随手私信给我:“我要吃这个!”

大部分菜都不算难,我这种经年老厨子稍微琢磨一下就能复刻出来。

李女士吃饭的习惯很怪,她喜欢那种软烂的,老太太吃的那种口感,但还得是成型的食物,不能是糊糊啥的。

比如面条,得煮到软烂,但还不能断,能捞起来。

炒菜也是,什么土豆丝啊,青椒啊,包菜啊,本来这种蔬菜类的,应该是脆生的口感吃起来才好。

李女士不,她一定要蔬菜口感也是那种面的,咬起来不脆的。

但这几个菜,一般都是猛火爆炒,那个火候要想把蔬菜炒软,就很容易糊锅,要么就得多放油,但李女士又不要油很多。

只要我炒的不够软烂,到李女士嘴里,就俩字儿评价:“不熟。”

我苦口婆心给她解释这个熟了,蔬菜本身就应该是这个口感,巴拉巴拉解释一大堆,李女士就俩字儿:“不熟。”

……

给我气的,很想跟她也不熟。

后来没办法了,我研究了一下,猛火爆炒完,火开到最小,盖上盖,把水汽焖到里头,焖一会儿,菜就软了。

李女士对我的工作流程改进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该说不说,李女士捧起场来,那是真的情绪价值拉满。

如果我做的某个菜她觉得好吃,会用非常夸张姿态来表达。

中华小当家》看过吧,就里面那些人吃过小当家的菜之后,突然BGM响起来,一个个脸上挂着夸张的表情,升天了一样。

李女士差不多就是这个状态。

那还说啥了,人家情绪价值都给到这个程度了,干!老夫还能再整个满汉全席!

和李女士度过第12个情人节 - 天天要闻

今天是情人节,但上海下雨。

本来昨天晚上我们俩说好,今天晚上出去吃个浪漫的饭。

但不巧下雨,又冷,李女士就不愿意出去了。

我昨晚做了个荷兰豆炒五花肉,本来是给李女士今天早上拌粉吃的,但她早上起晚了没吃,就说晚上回去吃掉算了。

她到家比我早,五点多的时候,我就收到了她“超级好吃”的评价。

晚上回到家,照例是李女士躲进被窝里,等我回去了,突然钻出来吓我一跳。

两个三十多岁的人了,还在玩这种幼稚的把戏,且乐此不疲。

年轻的时候,我是个浪迹天涯的人,什么新疆西藏云南大理,咱都去过,在天山山麓上追逐过羊群,在海拔5000的岗巴拉山顶上放声歌唱过,在苍山洱海边骑车子,在人民路喝的烂醉如泥。

我见过大山大河,天高海阔。

定居上海之后,待的最多的地方,却是厨房。

经常做饭的人都知道,做饭本身就是个综合类的大工程,备菜、备料、处理食材、蒸煮煎炸、洗碗刷锅、收拾灶台……

有时候刷着碗,望着窗外就出了神,脑子里就蹦出万青的那句歌词: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确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今天收拾完厨房,坐在沙发上,李女士坐在我腿上,抱着我在耳边说:

“你再也不会孤单了。”

这一刻,去他妈的山川湖海吧。

我只要

昼夜、厨房与爱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来陕西宝鸡必吃的10大特色美食,本地人吃着满足,外地人吃了赞叹 - 天天要闻

来陕西宝鸡必吃的10大特色美食,本地人吃着满足,外地人吃了赞叹

作为陕西省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宝鸡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还积淀了独特的美食文化。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宝鸡,探寻这座城市独特的风味,品尝10大宝鸡特色美食。一、擀面皮擀面皮是关中西府小吃代表之一,来到宝鸡,怎么能错过这道酸辣可口的擀面皮呢!口感Q弹的面皮搭配上酸爽的醋汁和香辣的辣椒油,给人一...
别再这样吃素菜了 否则等于在喝油! - 天天要闻

别再这样吃素菜了 否则等于在喝油!

减肥的你,是否还在这样吃素菜?不仅不会瘦,可能还会导致脂肪含量增加数百倍!以下这几类蔬菜要注意吃法:1、疏松多孔类食材,比如茄子、丝瓜、冻豆腐、面筋、烤麸等。这类食材质地比较松软,内部结构有些孔洞,特别擅长吸收汤汁。2、淀粉类食材,比如土豆
兴县亮相2025年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 精品杂粮与红色文旅双辉闪耀 - 天天要闻

兴县亮相2025年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 精品杂粮与红色文旅双辉闪耀

5月10日至12日,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德清隆重举行。在这场汇聚全球品牌精英、共谋品牌发展未来的盛会中,兴县凭借独具特色的优质小杂粮产品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精彩亮相,成功荣获“2025年度文旅融合榜样城市”称号,县旅投公司代表获评“文旅品牌推荐官”,为“红色兴县,杂粮之乡”的品牌形象再添华彩。县委常...
“全典牛奶”“橙果粒”……这些山寨食品的坑你踩过吗? - 天天要闻

“全典牛奶”“橙果粒”……这些山寨食品的坑你踩过吗?

*本文为《半月谈》2025年第9期内容如今,山寨食品的“势力范围”早已突破传统农村市场的局限,凭借与正品高度相似的包装、极具迷惑性的名称以及低廉的价格,悄然潜入监管薄弱地带,在网购、外卖等平台以及一些线下零食店等渠道频频 “冒头”。“搭车”线上售卖“看着像老干妈,包装上的名字却是‘陶碧华’”“远看是金典牛...
初夏养生新宠|艾草八珍糕:古方智慧与现代科学的味觉交响 - 天天要闻

初夏养生新宠|艾草八珍糕:古方智慧与现代科学的味觉交响

一、唤醒食材本味的养生哲学在追求健康饮食的当下,一味融合传统药膳智慧与现代营养科学的点心——艾草八珍糕,正悄然成为厨房里的新宠。这款糕点以八味本草为基,艾草点睛,既延续了古方“药食同源”的精髓,又通过科学配比让养生变得触手可及。
自己在家做饭,吃起来健康,关键还实惠 - 天天要闻

自己在家做饭,吃起来健康,关键还实惠

胃和心,总要有一个是满的。所以,全世界的迷茫和忧伤都可以用美食去抵挡!更多家常美食做法,请关注典典小厨。喜欢我的家常美食分享就请点赞、收藏、评论、再顺手转发一下吧!当然如果您有更好的做法,欢迎留言跟大家一起分享。
定安有戏丨茶煨烟火气,品定安“慢”生活 - 天天要闻

定安有戏丨茶煨烟火气,品定安“慢”生活

琼音隽美 戏韵悠长5月16日20:00—21:30这里有戏定安有戏茶根老爸茶馆于2024年10月1日开业茶店设有休息区 儿童活动区当地特色产品销售区和停车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主要经营传统咖啡、老爸茶 潮流茶饮和当地小吃等餐饮产品定安此外,这
露营美食新体验,黑科技纳拓6合1烧烤套装体验,真值了 - 天天要闻

露营美食新体验,黑科技纳拓6合1烧烤套装体验,真值了

我和家人计划一次说走就走的近郊露营,娃还吵着要吃户外烧烤。出发前想着整理装备,如果要烧烤,锅碗瓢盆的肯定拿不少东西啊,提前准备好食材怕不新鲜,现场处理怕麻烦,我有点发了愁。菜刀、砧板、烧烤夹、削皮刀……零零碎碎岂不是要堆成小山,光是搬运估计也挺麻烦。直到朋友听说我要带娃户外烧烤,直接给我送了一套纳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