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年味渐成回忆

2025年01月28日17:42:07 美食 1699

故乡年味渐成回忆 - 天天要闻

儿时年味浓

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记忆中的过年是当时孩子们最快活的日子,对我来说过年就是新衣服和母亲亲手做的黑条绒懒汉鞋,就是平时很少吃到的白面饺子,就是无拘无束的满街疯跑,如今过年似乎只成了孩童时代的幸福回忆,年夜饭不再是放在锅头角上的白面和荞麦面饺子,我们也慢慢淡化和远离了往日那浓浓的“年味”,心中不免生出一缕缕淡淡的惆怅,让我们重拾那被遗忘的时光,打捞起那些记忆中的年味儿吧。

故乡年味渐成回忆 - 天天要闻

童年过年的回忆

在中原内丘大地,过年往往是最重要的日子,它代表着辞旧迎新,代表着全家欢聚一堂,也正是如此,这过节的气氛往往一进腊月就开始显现出来,在大年三十正月初一达到高潮。三十下午,母亲将早已准备好的面和馅摆在土炕上,一家人围坐一起开始边聊天边包饺子,那时候冬天没有别的新鲜蔬菜,饺子馅多以猪肉白菜为主,但那种美味是任何美食都难与之相比的。难怪近期热播剧《姥姥的饺子馆》中台商岳思源吃到姥姥做的猪肉白菜馅饺子的第一口,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因为这种水饺才有传统的年味,更有母爱的味道。

故乡年味渐成回忆 - 天天要闻

包过年饺子

老家有除夕早吃饭的习俗,日头没落,饺子已包好,母亲坐在灶前烧火,孩子们则拿起扫帚打扫院子(初一是不许动扫帚的),等打扫完院子,母亲已将香喷喷的饺子端上桌,这便是我们的团年饭,它饱含着家人的爱和思念,一家人,一桌饭,已经是最幸福的时刻了,现在每次回家和家人一起包饺子聊天成了不变的习惯。

故乡年味渐成回忆 - 天天要闻

守岁

吃过年夜饭,母亲就给我们拿出新衣新鞋让我们放好,明天起五更时穿,老家有习俗,大年初一起来,不许翻箱倒柜,要轻拿轻放,不可弄出声响。父亲则拿出几挂鞭炮给男孩子,还给我们姐弟几角钱,当时没听说过红包,但这一刻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因为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不需要再忙碌,可以尽情玩耍了。

故乡年味渐成回忆 - 天天要闻

年味印象深刻

因为那时没有电视和“春晚”,甚至没有电灯,大人们便要求孩子们早早睡觉,等“五更”起来过年。

故乡年味渐成回忆 - 天天要闻

起五更

初一母亲做饭下饺子的时候,父亲会燃放一挂长鞭,乒乒乓乓,鞭炮声响,没多大会儿,我们都会起床。大年初一起床不能喊别人起床,而且要早早起床,这一天懒,就会懒一年,就是平时再赖床的人也会早起。

故乡年味渐成回忆 - 天天要闻

春节回忆

在内丘,最浓的年味在农村,大年初一起五更,越早越好,谁家起得早,谁就撞到了福,很多农家四点钟就起床,点响了开门炮。五更即为现在的3时一5时,但对于五更有起得越早越发财的说法,所以真正的起五更是不拘泥于时间的,而一年之中只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各路神灵也在五更降临,所以特别隆重和讲究。

故乡年味渐成回忆 - 天天要闻

浓浓年味

起五更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平时闹了矛盾的两家可以在此时讲和修好,往往是有错的一方主动到对方家里磕头,一进门喊对方的称呼,主人大大方方亲亲热热迎了出来,满面带笑说:“来了,快屋里暖和暖和。”就这样,谁也不用解释什么,所有的不快烟消云散,两家和好如初。

故乡年味渐成回忆 - 天天要闻

红火年味

五更是最后一更,交了五更,天就快亮了。此时,夜光隐退,曙色降临,黑白交替,时光融合,年的更迭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所以把年说成是“起五更”。年夜饭是辞旧迎新的饭,五更里的饭才是新年第一顿。有一种说法叫“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对起五更过年来说,“五更分二年”是对的,赶凌晨过年,就不那么适用了,想想前后错几个钟点呢。现在这种赶凌晨过年法,人熬得吃不消,放了炮,吃了年夜饭还得上床睡觉,一觉睡到大天亮,年过得走了形,味道也大变,所以还是起五更过年来得纯正地道。

故乡年味渐成回忆 - 天天要闻

给长辈拜年

当五更的饺子煮好时,母亲便端着供品及香蜡等物开始上供、磕头。上供、磕头仍延续着古老的民俗。农村敬的神很多,有天地神,土地神,祖宗,灶君等,每个神位都要打点打点,重要的神是祖宗和天地神,祖宗牌位一般设在屋正门的一侧,时刻有供品奉着,天地神位设立在院子里上房的北墙上,其他神位则根据贡献大小决定上供的多少。上供时先将贡品摆好,点上长长的红蜡烛,长长的鞭炮响起来,母亲跪下来,边烧锡泊元宝边默默祷告,熊熊的火焰,预示着家人新一年的好运随之而来。接着是儿子媳妇给爹娘磕头,孙子辈的给爷爷奶奶拜年,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大年初一给长辈磕头,是对长辈最高的尊重和尊敬,也是血脉的延续和民俗的传承。

故乡年味渐成回忆 - 天天要闻

拜年磕头

接下来,成年人就该挨家挨户拜年了,不仅要给自家亲戚拜,还要给街坊邻居拜年,这也是内丘大地最有年味最具仪式感的年俗之一了。初一五六点钟,吃过饺子,天还没有完全亮,男人们就兄弟、父子、叔侄搭伙出门拜年了,稍大一些的家族,拜年队伍达到二十几人,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有时人家门还没开,就敲门拜年了。走进一家先集体问好“过年好啊,叔”,长辈们满面笑容连声应和“好,好。”这时拜年队伍的领头人会带大家磕头,磕头时,先敬祖先,再给家里的每位长辈磕头,以示尊敬。被拜年的人家会赶紧将他们扶起来,递上烟糖果瓜子招待,寒喧几句,同辈人还会互相打趣,玩笑几句。等男人拜年回来,就该媳妇拜年了,男人们就坐在家里吃瓜子、喝茶。

故乡年味渐成回忆 - 天天要闻

大家族拜年

现在过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小时候,一件新衣,一挂鞭炮,就可以让我们高兴得睡不着觉,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些东西在平日里也变得唾手可得,我们却再也找不回当初的激动,现在过年少了很多热闹,少了很多真情,没有了过年的期待,少了过年的期盼,更难找回记忆中的年味。

故乡年味渐成回忆 - 天天要闻

年味已成追忆

每到过年时总是很怀旧,珍贵的点滴记忆,单纯而美好。虽然对过年吃食的向往早已成为过去,但过年的传统习俗依旧,希望和家人团聚的愿望更加浓厚,无论何时何地,和和美美热热闹闹过大年,永远是我们心的向往。

故乡年味渐成回忆 - 天天要闻

这才叫真正的过年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宝”,十人九不识,老一辈却靠它救过命 - 天天要闻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宝”,十人九不识,老一辈却靠它救过命

春天,是野菜扎堆冒头的季节。对于爱吃野味儿的老饕们来说,这可是自然送来的“野味季”,不抓紧尝几口,简直对不起这好光景。像荠菜、马齿苋、蕨菜这些常见野菜,大家可能早已不陌生了,口感各有千秋,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地地道道的“绿色健康代表”。
逛商场,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惊喜? - 天天要闻

逛商场,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惊喜?

有网友辣评“现在的商业综合体可是一个比秦始皇统一六国还要统一的地方”一楼有独属自己的四大金刚新能源车、网红户外品牌、潮玩、新茶饮二楼快时尚轮流站岗负一层小吃街永远排长队每座城市的商场仿佛复制粘贴标准化装修复制粘贴的品牌矩阵公式化的楼层分区让消费者调侃“怀疑全国商场共用一张施工图!”这种工业化流水线般...
3888元/位!给客人吃大象粪便的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 天天要闻

3888元/位!给客人吃大象粪便的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近日有网友爆料上海一新开餐厅某平台显示人均消费3888元每晚仅开一桌12席餐厅还提供号称用大象粪便制作的甜品记者从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最近了解到,这家餐厅名为上海蓬冠树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马桥市场监管所已现场核查,并暂时封存相关材料展开后续调查。市场监管部门介绍,涉...
宋河酒业“紫气东来”登顶珠峰:一场名酒复兴的精神远征 - 天天要闻

宋河酒业“紫气东来”登顶珠峰:一场名酒复兴的精神远征

顶端新闻记者 陈伟然“从头越,争第一”,宋河正通过一场冲顶珠峰的挑战,向外界宣告自己的复兴宣言。自4月9日发布会之后,河南首位两度登顶珠峰的女性、“宋二代”孙宁,已携宋河“紫气东来”抵达西藏,并正式开启第三次珠峰冲顶挑战。
《三餐四季》福建篇:细品山海风物、地道闽味 - 天天要闻

《三餐四季》福建篇:细品山海风物、地道闽味

福州捞化“鲜”的秘诀是什么?制作顺昌灌蛋的手艺因何“奇绝”?怎样的福州鱼丸才算合格?武夷熏鹅的制作过程要加入哪些材料?鸡汤汆海蚌为何能成为闽菜“皇后”?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央视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福建篇,带你探寻八闽大地,细品山
上海一高档餐厅顾客吃到毛发?老板赔6000多元后报警 - 天天要闻

上海一高档餐厅顾客吃到毛发?老板赔6000多元后报警

前段时间,一些高档餐厅的老板们头疼不已。倒不是因为食材不够新鲜,也不是因为大厨不够专业,而是因为他们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敲诈”风暴!在黄浦区一家商场里,陈老板和妻子经营着一家日料店。为了这家店,陈老板夫妻俩已经张罗了一个多月,可这开业没几天,夫妻俩在2024年12月16日这天晚上,接到了一通始料未及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