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品牌形象老化。新兴品牌不断通过创新产品和场景体验吸引消费者,星巴克的品牌形象显得相对陈旧。曾经的高端光环逐渐褪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一个进入中国市场多年的老品牌,星巴克面临着与年轻消费者脱节的风险。
再加上商场运营的精细化,对入驻品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全球同店销售额下降7%,这一降幅几乎是分析师预期的3.48%的两倍。
例如,在星巴克微信小程序上,目前大部分产品价格仍保持在30元以上,但2023年其平均售价已下降2%,而2024年平均售价的降幅进一步扩大至8%。此外,星巴克还在团购平台推出了多种优惠活动,如“109元咖啡5次卡”以及最低5.5元的“椰香可芮朵”等产品。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价格压力。
消费者对星巴克降价策略的反应复杂。
一方面,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享受星巴克的产品自然令人高兴;但另一方面,曾经的“独特尊贵体验”却因此大打折扣。星巴克的降价策略看似是无奈之举,却也暴露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尴尬地位。

而星巴克所在的咖啡市场的表现也同样。根据《2023咖啡与茶消费洞察报告》,县域市场的人均咖啡消费金额增速比一线城市高出26%,成为增速最快的市场。
反观一二线城市的咖啡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逐渐饱和,而像味千中国、呷哺集团和九毛九集团等主要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餐饮品牌,其业绩表现已不如人意。
或许,相比如何占领下沉市场,星巴克更应该解决的是,如何在控制成本与品牌调性间找到平衡,否则扩张将成负担。毕竟,在下沉市场,性价比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有温度 · 有深度 · 有态度
关注连锁/零售/电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