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岳云鹏和孙越有个相声,其中一段台词特别经典:
岳:“那天我翻箱倒柜,发现我们家那柜子里,有两片感冒药快过期了,这我不能浪费。”
孙:“这怎么能不浪费呢?”
岳:“大冬天,我把窗户打开,冲一个凉水澡,不盖被子,身上都是冰块,我的天哪,你猜怎么着?药不够!”
很多人被这段台词逗得捧腹大笑,可如果现实生活中碰上这种“无用的节俭行为”,恐怕就只剩下无语和崩溃了。
把全网逼疯的“爸妈度假”和“白茶煮蛋”事件
今年春节,一个东北大哥和他父母的度假视频算是火出圈了。
他过年带爸妈去三亚度假,去了俩月,前后差不多花了20多万。
可谁知,他爸妈竟在月租5万的别墅里,又“发扬”起了勤俭节约的“美德”,只是这“节俭”实在让人太崩溃。
大哥的妈妈先在别墅小区里捡了20多双拖鞋,去猴岛旅游的时候,她又把给猴子买的香蕉全吃了,结果第二天就开始闹肚子。
而且大哥的妈妈为了省馒头钱,把腊月二十三蒸的花卷,飘洋过海带到了海南。结果花卷一天热两回,热了一星期都没人吃,最后硬的简直能砸人。
大哥不吃,他爸又咬不动,想让他妈扔掉,可一说她就哭,还嫌大哥浪费粮食,走的时候,她又非要把花卷放行李里带走。
大哥不想让妈妈生气,就只好随着她,可没想到她要带走的东西,可不止这几个花卷。
没吃完的剩菜剩饭,没喝完的饮料,没用完的卫生纸,包括各种零食、调料,统统都要带回去,甚至在三亚买的扫把,也要绑在身上带走。
而且为了给大哥省钱,爸妈坚决不让发快递。
结果整整17件的行李,直接把接他们去机场的司机给吓跑了。
没赶上飞机,全家6口人只能去坐火车,大哥好说歹说,才让司机又找来两辆车,可人家一看这行李,心态都崩溃了。
而且大哥退机票的时候,光手续费就扣了好几千块钱。
可让他无语的还在后面呢。
回到家后,一天早上大哥见妈妈在厨房里忙活,本以为她在做什么好吃的,可没想到过去一看,差点没当场气死。
原来,老妈在煮茶叶蛋,而且用的是他珍藏的特级白茶:18年的白毫银针,价格是8000块钱一斤。
要知道,这茶叶大哥自己都不舍得喝,是专门用来招待贵客的,没成想现在竟然便宜几个鹅蛋了,而且看锅里水的颜色,估计妈妈放的还不少。
大哥窝着火问:“妈,这茶谁给你拿来的?”
谁知老妈满不在乎地说:“我自己找的啊,收拾屋子的时候,我一看这茶叶都过期好几年了,我嫌扔了可惜,想着你爸爱吃茶叶蛋,就拿来用了。”
老妈这番话,让大哥气得都想撞墙,但想着妈妈不认这茶,自己提前也没给她交代过,所以就憋住火拿着茶叶走了。
害怕妈妈心疼,茶叶的价格他也没告诉妈妈。
谁知,过后老妈竟然还在老爸面前埋汰起他来了,说:“这孩子也不知道像谁,什么都给你仍,那钱是大风刮来的啊?”
老爸一边吃着顶级茶叶煮的鹅蛋,一边连连赞同:“就是,这孩子就不知道心疼钱,这过期的茶叶幸亏你拿来煮茶蛋,不然又被他扔了。哎,你别说,这茶叶煮的蛋还真香啊。”
之后,大哥将“白茶煮蛋”和“爸妈度假”的视频上传到了自己的社交平台,没想到立即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不少人还产生了共鸣。
网友说:
“这事真能把全网都逼疯,看完让人瞬间血压飙升,真为这8000块一斤的白茶感到心疼。”
“真佩服这位大哥的情绪管理,要是换我遇到这些事,估计早被气死八百回了。”
还有的网友分享了他们同样的经历。
有人说,自己爸妈曾用好几千一斤的极品铁皮枫斗卤花生米。
有的爸妈拿着茅台腌香肠,用五粮液做泡菜。
还有的妈妈,舍不得扔掉一个烂红薯,结果吃完不舒服,又躺在2万多的电热毯上去养生。
还有的公婆,不舍得扔饭菜,就顿顿吃剩的,为了省电不舍得用冰箱,结果把肉放臭、把菜放坏,完了不舍得扔掉,就继续吃掉。
结果公公胃出血差点没命,光进口止血针就打了一针又一针,好不容易才从鬼门关上拉回来。
还有很多网友说,家里有一模一样的老人,节俭和浪费永远分不清,可老人这种过度又无用的“节俭 ”,并不是美德,而是“要不得”啊。
有种无奈,叫老人的“过度节约”
一个网友说,他有个60多岁的亲戚,有段时间觉得头晕、没力气,儿子就带她去医院检查,谁知老人竟然是营养不良。
要知道,她儿子可是国土资源局的,家里住着复式楼,厨房的冰箱就有3个,整天鸡鸭鱼肉、鸡蛋牛奶从来没断过。
可老太太却不舍得吃,即使做好了,如果是儿媳妇、孙女喜欢吃的菜,她坚决不动一筷子,除非儿孙们吃不完剩下了,她才会吃。
回到家后,老太太的儿子央求网友的妈妈,让她多给老太太做做思想工作,说生病了花钱事小,要是再把身体搞坏了怎么办?
还有个网友说,他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曾把父母接去住了一段时间。
当时,院子里有棵树比较挡阳光,朋友就想找伐木工给砍掉。
可他爸妈嫌800美金雇伐木工人太花钱,就自告奋勇说他们来砍树。
网友肯定不同意,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别乱来,谁知等他上班后,父母就开始行动了。
结果,大树倒后砸到邻居家的二楼,直接把人家的木屋给砸的不能住了。网友回去后又是赔礼道歉,又是花钱让人家住酒店,还得请人给邻居修房子,前前后后一共花了2万多美金。
另外还有更奇葩的。
在某论坛上,曾有个儿媳吐槽她婆婆,说老人家为了节约水,竟然每次小便都攒在桶里,然后再用来冲大便,结果弄得满屋子都臭烘烘的,她说了多少回也不管用,真是无语了……
网友们看完,纷纷表示无语又恶心,还说:“从此节俭的故事都难以震惊我了,四个字总结:攒尿冲屎。”
还有的网友调侃道:“攒尿冲屎还得买桶来装,这样还是不够节约,应该改成‘憋尿冲屎’。”
“思路还是没打开,为什么非得单独买个装尿的桶呢?这么干的人会舍得花钱买桶吗?”
而以上这些例子还算好的了,最起码光损失点钱财,或者家里环境差点,老人还没啥事。
有的老人因为过度节俭,连命都搭进去了。
一个网友说,他们隔壁村有个老太太,老伴去世后,她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
孩子孝顺她,给她屋里装了空调,可老人嫌费电,每到夏天,就算天再热她也舍不得开。
结果有一年夏天特别热,老人中暑死在了自己屋里,当儿子姑娘去看她的时候,尸体都已经胀了。
之前网上还有个新闻,说有个地方因老鼠横行,所以家家户户都备了老鼠药。
有一家,光两个老人和孙子孙女在家,儿子儿媳平时在外打工。老太太为了毒老鼠,就把老鼠药掺进面粉里,可谁知拌的多了,最后老鼠被毒死完,面粉还剩下一半。
老太太的老伴看着剩下的面粉,嫌扔了太可惜,就让老太太用来做饭。老太太跟他的想法一样,也嫌扔了浪费,就照老伴的话做了。
结果一家人吃完饭后,老太太的老伴和两个孙女都被毒死了,老太太虽然经抢救侥幸活了下来,可这件事从此以后就成了她的噩梦。
因过度节俭连累全家的,不止她一个,还有个老太太,她平时负责给全家人做饭,为了省油,她把抽油烟机里的油倒出来吃,结果日积月累,最后全家人都得上了食道癌。
看完这些例子,像那些老人把十几万一平的房子堆满破烂,因吃坏的水果、剩菜剩饭被送进医院,还有晚上上厕所不舍得开灯,导致摔倒住院,是不是都不算什么了?
网上曾有个梗,是形容年轻人的,叫“熬最晚的夜,用最贵的面霜”。
而老人这种过度、无用的“节俭”行为,又何尝不是“省最小的钱,付最大的代价”呢?
“过度节俭”已让传统美德变了质
“勤俭节约”本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可很多人的“过度节俭”,却让这种美德变了质,成了一种“变相的浪费”。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可能就在于很多人心理上的“贫穷思维”。
有个网友曾分享过她奶奶的故事。
她说自家的条件可以算中上水平,可奶奶平时在家,不管多热的天,她都不舍得开空调,如果家人在客厅看电视,她会为了省电把灯关掉。
她想吃香蕉,给保姆3块钱让买一斤回来,当时香蕉已经涨到5块一斤了,可奶奶反复交待,务必3块钱买回一斤来。
保姆怕挨骂,跑了几个菜市场,最后还是自己又添了5毛钱,才买回一串黑乎乎的香蕉回来。
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而且奶奶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过度节俭的习惯。
后来网友从爸爸那得知,原来奶奶之所以会有“集物癖”,会把房间堆满没用的东西,是因为年轻时经历的动荡和苦日子,已经在她心理留下了阴影。
只有家里积存着东西,她心里才有底,而且见不得浪费食物,见不得买贵的东西,手里的钱更舍不得花,认为只有存起来心里才踏实。
这种“贫穷思维”已经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而多数经历过物资匮乏年代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具备。
虽说现在很多父母都不差钱,最起码不差那点水费、电费、伙食费。有些老人退休工资高的,或者家里孩子出息又孝顺的,可以说手里的存款比多数年轻人都多。
但已经刻在骨子里的习惯和思维,哪是说转变就能转变过来的?
再加上很多老人会把自己“无用的节俭行为”,当成是“勤俭节约的美德”,就导致他们更难放下、改变这些错误的思维模式。
结语
古话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不管是水、食物,还是从大自然中获取的任何一种资源,都来之不易,需要我们用珍惜的心态去对待。
真正的节俭,也是指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对资源能有效地整合、利用,而不去毫无理性地节省,或挥霍无度的铺张浪费。
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我们需要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杜绝不必要的铺张浪费,但也需要与时俱进,接受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样我们才会生活的更好,不是吗?
文|木乔
编辑|南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