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书》所说:“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时间就像过眼云烟,眨眼的功夫就换了一幅景象。你看,马上就到清明节了。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它又处于仲春、暮春交际之处,窗外鸟语花香,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季节除了祭奠先祖、缅怀故人外,踏青插柳、与亲人聚会再合适不过了。
清明节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家宴了,在外忙碌几个月,回家中与父母吃吃家乡饭菜,唠唠家常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家宴也是有讲究的,记得“2不吃3多吃”,寓意大吉大利除霉运,很多人都不知道。
2不吃
第1个:鱼
鱼在我国的美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婚丧嫁娶都不可或缺。鱼有“年年有余”和“富余”的寓意,但是它不适合出现在清明节的餐桌上。因为清明祭祖是个庄重节日,不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更不能年年有余。老传统中鱼也是当作供品祭祀祖先,清明节当天是不食用的。
第2个:梨子
清明祭祖的时候人们都会带一些水果祭祀,等到祭祀过后拿走吃掉。梨子是春季人们常吃的一种水果,它甘甜,营养丰富,耐储存,但是不宜在清明节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梨”谐音“离”,有着分离之意。如果把梨子当成祭祀的供品,吃掉就意味着先人“再次分离”,很不吉利,所以这天最好不要吃梨,祭祀的供品里面也不要放梨子。
3样要多吃
第1样:吃清明饭
清明节这一天吃的饭叫清明饭,它是由各种春菜,像艾草、荠菜、榆钱等配上糯米制作而成的饭。因为条件限制也有部分地区用菜苔、普通大米等做。民间有“吃了清明饭,一年都康健”的说法,也是老百姓借此表达对家人健康的一种寄托之情。
食材准备:大米200克、菜苔少许、香菇、胡萝卜、土豆、腊肠、盐、生抽、食用油
制作过程:
①我们把大米提前用冷水泡发1个小时,淘洗干净后放入电饭煲中。去掉土豆皮,洗干净,切成小块放入电饭煲。胡萝卜和腊肠也洗干净,切小块放入锅中。加入冷水,水量和食材齐平,开始煮米饭。
②菜苔和香菇泡入淡盐水中洗干净,切成小块。锅中烧油,倒入菜苔和香菇煸炒。加盐、生抽调味,爆炒几下就可以出锅了。
③等电饭煲跳到保温状态时,焖3分钟取出来,倒入香菇菜苔,再加一点点盐拌一拌。
④米饭盛入碗中就可以食用了,香气四溢。
第2样:吃清明饼
在我国很多地区清明节有吃清明饼的食俗。清明节当天祭拜先人后,一家人围坐一起吃清明饼。饼一般会加点有寓意的食材,比如韭菜、芹菜等一起吃,既增加营养又图个吉利。
食材准备:韭菜少许、鸡蛋2个、面粉、盐、食用油
制作过程:
①我们把韭菜泡入水中10分钟,搓洗干净。切掉尾部一截,再切成碎末放入碗中。打入鸡蛋、加点盐、面粉进去,搅拌一下。
②少量多次加入冷水,充分搅拌,把它搅拌成酸奶状即可。
③平底锅刷油,倒入韭菜鸡蛋面糊煎。等底部微微定型后沿着锅边铲起来,翻一面继续煎。可以加一点芝麻,香气更浓。
④饼两面金黄后就可以盛起来,切成小块食用。
第3样:吃鸡
清明节是春季的第5个节气,春季是生长的季节,需要多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材,鸡蛋就是其中之一。
鸡肉也是我国大小家宴中的一道硬菜,用鸡肉待客显得很隆重。
鸡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好的寓意,比如说“大吉大利”、“勤劳”、“守时”、“忠诚”等。
食材准备:鸡1只、葱、姜、蒜子、生抽、老抽、盐、食用油、料酒
制作过程:
①我们把鸡剁成小块,泡入水中30分钟。反复搓洗,去掉表面杂质。捞出,沥干水分。锅中滑油,倒入鸡块煸炒。等炒干鸡块表面水分后再加点料酒去腥,翻炒1分钟。
②加入生抽、老抽提鲜上色,翻炒均匀,焖煮3分钟。焖煮时间久一点,让酱油附着在鸡肉上,这样就不用炒糖色的。再放入蒜子、生姜去腥,开大火爆炒一会儿。
③加开水没过鸡块,开大火煮。锅中水开后翻炒一下,改成中小火煮。等鸡肉可以用筷子插进去时加盐调味,开小火继续焖煮。
④撒点葱花增香,大火收汁就可以盛起来了。
结语: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虽然有些讲究听起来很封建迷信,但是这些都是人们期待未来的生活越来越好,子孙幸福平安富有的一种寄托,还是尊重为好。记得不吃2样,多吃3种菜,寓意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