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水缘杯微小说征文017#」一碗臊子​||王安德(陕西)

2022年12月06日23:35:03 美食 1889

一碗臊子

文/王安德

除夕夜,一碗臊子,小菜四碟,几个黑乎乎的热蒸馍,就是我们一家六口人的年夜饭。

你相信吗?

相信也得信,不相信也得信。这是事实,是我亲身经历和感受过的,终生难忘。

那一年,特殊时期,我只有六七岁,住在农村,是个碎娃娃,楞头楞脑,傻乎乎的,还没进学门。哥哥和姐姐大我几岁,在村里小学上学,是二三年级学生。

冬腊月,学校放假,修了一年"地球"的农民也闲了下来,喝过腊八粥,偶儿传来爆竹声,年来了,闻到了浓郁的年味,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各家各户都要祭灶,摆供品,烧香磕头,烧纸放炮,祈求灶王爷上天庭多说好话,保佑一家老少平安。大人们开始忙碌,喜欢唱戏的几个男男女女聚集在村学校的教室里,叽叽喳喳,排练着秦腔剧《三滴血》和眉胡戏《梁秋燕》等,准备着过年时演出哩。

妇女们更是忙个不停 ,纳新衣,捏馄饨,包饺子,燣臊子,蒸过年馍,娃娃们在空闲的麦场里摔跤、滚铁环,学骑自行车,盼望着过年那一天,穿新衣,吃馄饨,啃骨头,吃臊子,放鞭炮,摔炸弹,跟着大人走亲亲,七大姑八大姨,一村挨着一村走,叫爷叫婆,喊舅喊姨的,收上几毛压岁钱

"谁有的烂铜烂铁换洋糖呢",货郎担子摇着不郎鼓进村了,框框里放着五颜六色的小洋糖,爆米花的大叔来了,黑不溜秋的爆米机就支撑在老池旁的大槐树下,"嘭""嘭"的几声响,引来一帮毛孩子,将货郎担和爆米花围了个严严实实,买上几颗洋糖,含在嘴里,甜在脸上,捧一碗爆米花,咽在肚里,喜在心里,在小伙伴跟前穷显摆,心里乐滋滋的!

爸爸在城里工作,太忙。很少回家。婆婆(祖母)天天念叨着儿子,想儿想的疯疯癫癫。妈妈是个文化人,响应国家号召,从西安下放回到农村,担任村里的妇女干部,办了个幼儿园,又担任村里的信贷员,是一位受到省农业银行表彰的"金融标兵"。

今天,年满月近,婆婆早早起来了,搬出那只小板橙,习惯地坐在屋门前,姐姐给她梳着头发,她眼里含着泪花,又念叨着"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娃咋还不回来?",姐姐劝着婆婆说"我爸的工作太忙,说不定一会就回来了",婆婆一听,那双慈善的眼睛,灿烂地笑了。

婆婆的心里,永远牵挂着儿子。

下午,天空飘落着雪花,小雪一点点,一片片,细碎零乱而匀称飘摇地款款而来。那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多美的雪啊!瑞雪兆丰年!

夜幕降临,小雪还在继续,爸爸回来了,像个大雪人似的。我高兴极了,依偎在爸爸怀里,在他携带的包包里翻找着糖块。婆婆走过来,牵着儿子的手,细细地端详着儿子,反复喃喃地念叨着"瘦了,我娃瘦了,看把我娃冻的",爸爸就像小孩子一样,亲昵地喊着"妈妈、妈妈"。

婆婆热泪盈眶,爸爸从包包里掏出一包点心说"妈,我给您买点心了",婆婆接过点心,捧在心窝窝,开心地笑着。

"爸爸回来了,我们就有年夜饭了"。姐姐高兴地蹦来蹦去,缠着婆婆贴窗花、贴年画去了。

爸爸回来,给我带来了新书包,还买下几本小人书,爸爸说"过完年,就八岁了,也该上学了"。

爸爸买来了一吊子猪肉,足有二斤多,妈妈接过肉,喜笑颜开,走进伙房,燣臊子,忙年夜饭去了。

雪越下越大,爸爸抱来柴火,塞在婆住屋的炕洞里,给婆婆烧着热炕。哥哥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坐在热炕上做作业,调皮捣蛋的我已开始在院子里燃放着鞭炮。

村子里传来零零星星的鞭炮声,爸爸搬来一张小桌,放在婆炕上的中央,桌子上放着一碟花生,一碟洋糖块。

我们就开始坐夜。就是全家人在除夕之夜,围坐在热炕上,不睡觉,等着新年快点到来。婆婆坐在上位席,爸爸紧挨着婆婆,哥哥和姐姐依次坐在我的上边。

冬夜是漫长的,煤油灯是明亮的,心儿是暖洋洋的,吃着花生,尝着洋糖的甜味,一家人有说有笑,挺快乐的!

妈妈还在忙碌着。我的心情越来越激动了。

我看到肉骨头在锅子里翻滚着,我闻到臊子肉的香味,我的口水从嘴角流了下来。

说话间,妈妈端来四个热凉菜,摆在小桌上。分别是:油炸花生豆、猪头肉拌粉条、炒鸡蛋、凉拌萝卜丝。一碗臊子肉放在中央,几个冒着热气的黑蒸馍,就是我们最享受的年夜饭。臊子碗里夹杂着几节小骨头。我眼明手快,抢着啃骨头。婆婆笑着说"别抢了,这几节肉骨头都是你的"。骨肉真香,我把骨头上的肉啃完了,还是意犹未尽,又把骨头舔了又舔,咂了又咂,品了又品,弄的满险油腻腻的。爸爸给婆婆夹着肥肉吃,婆婆乐哈哈的"还是我娃对我亲昵"。

一碗臊子肉,四碟小菜,原汁原味,肉质丰厚,鲜嫩多汁,口味纯正,香喷喷。

除夕,回家、团聚、窗花、年画、春联、鞭炮声声。

一顿年夜饭,亲情一家人,在我幼小的心里,珍藏着一辈子。

一顿年夜饭,让我记住了我婆,记住了我的爸爸妈妈,还有我的兄弟姐妹。

(2022年12月2日)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安德

「第四届水缘杯微小说征文017#」一碗臊子​||王安德(陕西) - 天天要闻

作者简介:王安德,男,大学文化,陕西韩城人,退休老警。自由撰稿人,文学创作爱好者。喜欢中长篇小说和散文创作,市作协会员,《作家故事》专栏作家,陕西渭南分社社长。丝路都市文化汇签约作家.......2020年以来,先后创作编印《乡事悠悠》《槐抱椿》《土岭红叶》《花椒红了》《年味》《乡村故事》《黄河西岸》等七部游记、散文、小说等,在西北城际头条、作家故事、作家家园、韩城文学、蔓草集、蓝天文苑、希望之梦、丝路都市文化汇等网络平台发表各类作品六百多篇,参加征文活动数次,均有获奖。喜欢文学交流,爱好文学创作!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宝”,十人九不识,老一辈却靠它救过命 - 天天要闻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宝”,十人九不识,老一辈却靠它救过命

春天,是野菜扎堆冒头的季节。对于爱吃野味儿的老饕们来说,这可是自然送来的“野味季”,不抓紧尝几口,简直对不起这好光景。像荠菜、马齿苋、蕨菜这些常见野菜,大家可能早已不陌生了,口感各有千秋,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地地道道的“绿色健康代表”。
逛商场,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惊喜? - 天天要闻

逛商场,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惊喜?

有网友辣评“现在的商业综合体可是一个比秦始皇统一六国还要统一的地方”一楼有独属自己的四大金刚新能源车、网红户外品牌、潮玩、新茶饮二楼快时尚轮流站岗负一层小吃街永远排长队每座城市的商场仿佛复制粘贴标准化装修复制粘贴的品牌矩阵公式化的楼层分区让消费者调侃“怀疑全国商场共用一张施工图!”这种工业化流水线般...
3888元/位!给客人吃大象粪便的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 天天要闻

3888元/位!给客人吃大象粪便的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近日有网友爆料上海一新开餐厅某平台显示人均消费3888元每晚仅开一桌12席餐厅还提供号称用大象粪便制作的甜品记者从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最近了解到,这家餐厅名为上海蓬冠树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马桥市场监管所已现场核查,并暂时封存相关材料展开后续调查。市场监管部门介绍,涉...
宋河酒业“紫气东来”登顶珠峰:一场名酒复兴的精神远征 - 天天要闻

宋河酒业“紫气东来”登顶珠峰:一场名酒复兴的精神远征

顶端新闻记者 陈伟然“从头越,争第一”,宋河正通过一场冲顶珠峰的挑战,向外界宣告自己的复兴宣言。自4月9日发布会之后,河南首位两度登顶珠峰的女性、“宋二代”孙宁,已携宋河“紫气东来”抵达西藏,并正式开启第三次珠峰冲顶挑战。
《三餐四季》福建篇:细品山海风物、地道闽味 - 天天要闻

《三餐四季》福建篇:细品山海风物、地道闽味

福州捞化“鲜”的秘诀是什么?制作顺昌灌蛋的手艺因何“奇绝”?怎样的福州鱼丸才算合格?武夷熏鹅的制作过程要加入哪些材料?鸡汤汆海蚌为何能成为闽菜“皇后”?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央视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福建篇,带你探寻八闽大地,细品山
上海一高档餐厅顾客吃到毛发?老板赔6000多元后报警 - 天天要闻

上海一高档餐厅顾客吃到毛发?老板赔6000多元后报警

前段时间,一些高档餐厅的老板们头疼不已。倒不是因为食材不够新鲜,也不是因为大厨不够专业,而是因为他们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敲诈”风暴!在黄浦区一家商场里,陈老板和妻子经营着一家日料店。为了这家店,陈老板夫妻俩已经张罗了一个多月,可这开业没几天,夫妻俩在2024年12月16日这天晚上,接到了一通始料未及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