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2019年12月20日18:55:08 美食 1118


一个厨房、简简单单几张桌子,店主是对夫妻,一个揉面,一个包馄饨。墙上贴着一张大菜单,经典的红绿灯配色,放眼望去,大部分菜品只要几块钱。


你住的城市里,一定有一家这样的沙县小吃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有数据显示,沙县小吃全国6.6万家门店,是肯德基的5倍、麦当劳的10倍!而且这个数量还不包括那些非沙县人开的山寨店哦。


金字招牌贴满了整个中国版图。一个没有沙县小吃的城市,是注定没有灵魂的。


可点开查看大图 ▽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确实,无论在哪个城市,都有它的身影。按理说,已经做大做强的沙县小吃,应该会慢慢活成高档餐厅的样子。


但是它偏不!


几十年如一日,从来都不装修;

别的餐饮店已经升价贵到吃不起了,

它们家的蒸饺依然六块钱一笼

别的餐饮店已经把酱料堆满柜了,

它们家有且仅有花生酱

噢差点忘了个自制的辣椒酱

别的小吃店都已经成规模经营了,

它们还是夫妻搭档开店

……


尽管如此,沙县小吃依然年赚数十亿,稳居中国小吃届榜首。不是连锁店却做着连锁店的事,无组织,有纪律!


有人称沙县小吃为“来自东方的一股神秘力量”,不仅以数量取胜,而且还冲出国门为中国小吃届长脸:在美国开店仅3小时就被迫关门。没办法,食材都卖光了。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1

沙县小吃这么火!大部分人也都吃过,但对于这个“土味小吃店”,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疑问:


“沙县到底在哪?”

“它凭什么能在全国开这么多的店?”

“嗯?它居然开到外国去了??”

“外国的沙县跟国内的价格是一样的吗?”

“外国的沙县还是只有花生酱吗?”

……


好了,共和君今天就想跟大家好好聊一下这个小吃店届的霸主——沙县小吃


01

“做沙县小吃,为了逃难保命罢了”



沙县有四宝:馄饨,拌面,炖罐和蒸饺。今天的顾客倒是吃得津津有味,但是谁又能想到,当初沙县小吃的发家,是被逼的。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1

有人出来创业,是拿一笔积蓄出来拼一拼;沙县小吃不一样,它完全是因为钱已经被坑到血本无归了,无奈只能开个路边摊逃难保命。


怎么说?


沙县其实是福建中部的一个小县城,但无可否认,那里的村民貌似就是为了做小吃而生的,很会。而说起沙县小吃,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邓世奇


邓世奇 ▽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8、90年代,沙县当地非常盛行“标会”。


这个“标会”是什么呢?最开始是“互助会”,大家投一点钱进去,必要时能借去急用,还能按月还钱(嗯?咋听着有点x呗的味道),拿回钱的时候还能赚一点利息。


钱能生钱,这么好的事情谁不想呢?邓世奇也不例外。当时的邓世奇,在县城搞摄影,老婆也在县城开了两家店。家里一个月能收入一两千块,在当时来说真的挺滋润的了。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1

为了有更多的钱在县城盖楼,他同时加入了很多个标会,钱都是问亲戚朋友借来的。但是,沙县当年使人为之疯狂的不仅仅是“标会”,还有,赌博。


后来,邓世奇加入的29个标会,全部出问题,血本无归。欠着亲戚朋友十一二万,这在当年究竟是个什么天文数字。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1

迫不得已,他把两家店都盘出去,换来三万,还了一些必要的债,只剩下5千。


欠着这一屁股债怎么办?


听说村里有人在外面做小吃,他毅然决然买了去厦门的火车票,带着老婆,跑了。


为了快点还债,邓世奇想着要不也做小吃算了。但是第一家店找得并不顺利,赔上了押金,房东却把房子转租给了别人,带出来的钱全没了。那天,夫妻俩蹲在店门口痛哭。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1

要不摆摊算了?四根竹竿撑起塑料布,准备几个炉子,还有当时逃难带出来的菜刀、擀面杖、鸳鸯锅、木槌,摆起了路边摊


后来发现不怎么赚钱,夫妻俩便找厦门的朋友凑钱,帮忙开了家门店,第一天,营业额达到388元。


当然啦,厦门外来民工多,沙县小吃物美价廉,很受欢迎。没几年工夫,他们又在厦门陆陆续续开了4家店面,生意都异常火爆。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这件事传回村里,越来越多的人跑出去做沙县小吃,而且基本上都是以“家族企业”的形式,其实就是夫妻档。


沙县小吃,开始冲出沙县。


02

“开一家沙县小吃,奖励3000块”


至于今天沙县小吃为什么能遍布全国?当地zf真的功不可没。你知道为了推广当地小吃,沙县zf有多努力吗?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1

20多年来编写了8套小吃教材,免费培训学徒,下乡下村传授手艺。除了出人出力,钱自然也不在话下。


2004年,沙县小吃打入上海市场,开一家店,县zf补贴1000元;2007年,沙县小吃开到北京,前100家店,沙县zf每家店铺补贴3000元


更过分的是,乡镇里的干部也能出去开店,留薪留职,只要赚钱了,升官!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出去开沙县小吃,仿佛成了整个县城自上而下的使命。这个蔓延速度,可想而知。


有趣的是,听说真沙县小吃只能是沙县人开;如果不是沙县人,但是你又很想开一家店,可以!娶个沙县老婆吧。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除了积极进取的zf,“沙县小吃”自身的努力也不容忽视。


亲民的价格是众所周知的。90年代,沙县小吃的口号是:“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直到现在,共和君昨晚才去沙县买了一份蒸饺,6元,坐标深圳。


虽然涨价了,但它依旧是本穷光蛋下馆子最后的执着。


其次,沙县的目标人群很广:农民工,学生等等低收入阶层都是它的对象;店面虽然不大,一般三四十平米,但都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


说回它的出品,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物,想要开店的人,培训一段时间就能开店了,不难。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1

至于管理,通常都是夫妻档,不用雇人,忙不过来时,从老家再拉几个亲戚一起。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自己也可以开一家了?!嘿嘿,先不着急,今天的沙县,身价已经不一样了。


03

冲出亚洲的“土味小吃店”


不查不知道,原来沙县小吃已经冲出了亚洲,进驻日本、美国、法国、葡萄牙、马来西亚、澳大利亚……amazing!


国外的第一家店开在了日本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1

开业初期就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试吃活动,就是为了能够照顾到日本人以及在日华人的口味,以确定最后的菜品。真的很贴心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日本店的海报!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美国店,变成了有钱人才能去吃的高档餐厅。一份拌面3美元,一份蒸饺5.99美元,共和君会心一笑。


尽管我们觉得它很贵,但是新店开张仅仅三个小时,就被迫关门。原因竟是因为人太多,食材都卖光了。


美国沙县小吃高糊菜单 ▽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葡萄牙的沙县小吃,是登上过《天天向上》的明星店。


沙县小吃擅长做些因地制宜的改变,由于葡萄牙当地人特别喜欢吃油炸食品,他们就特意推出了“油炸扁肉”和“油炸春卷”两道新菜。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除此之外,还有法国店、澳大利亚店……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澳大利亚店 ▽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中国本土的小吃能够开到国外,而且还这么受欢迎,当然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很多人称沙县小吃是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但其实,它要能担得起这个殊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对不起,你可能对沙县小吃一无所知 - 天天要闻


小时候,在小城里读书,因为吃不惯食堂的饭菜,而常常跑到学校门口的沙县小吃偷偷加餐。


长大后,游走在在城市高楼大厦之间,看过车水马龙,偶然路过一家沙县小吃,慢慢走进去,点了一碗热腾腾的馄饨,一边吃一边听着身旁的人们交谈着这一天发生的趣事。


当奔波忙碌沸腾了整座城市,谁不爱这个烟火气满满的小店呢?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晨读 | 爱吃咸的父亲 - 天天要闻

晨读 | 爱吃咸的父亲

父亲爱吃腌菜,也许是因为,曾经吃不到盐。   父亲腌菜的癖好越来越严重了。过去他热衷于芥菜、萝卜、黄瓜和大蒜,现在连白菜、辣椒、鸭蛋和海带结都要腌上一腌。冰箱的保鲜层里,摆满了他腌制食物大大小小的玻璃瓶。有一回,我看到玻璃瓶里放满了生姜。我问父亲,生姜为什么要腌?父亲说,腌一腌有味啊。果真没几天,吃...
内蒙古移动护航嫦娥六号携月背“土”特产顺利回家 - 天天要闻

内蒙古移动护航嫦娥六号携月背“土”特产顺利回家

6月25日,随着一声声欢呼,嫦娥六号携月背“土”特产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顺利着陆,又一次刷新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新纪录,作为通信行业国家队的内蒙古移动继嫦娥五号返航后圆满完成了嫦娥六号探测器返航通信保障任务。内蒙古移动现场开展保障任务  作为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的重要通信保障部门,在接到保障...
原来豆角和它是绝配,饭店大厨都这么吃,一口瞬间胃口大开 - 天天要闻

原来豆角和它是绝配,饭店大厨都这么吃,一口瞬间胃口大开

夏季!有这几款蔬菜,是我们北方人跨不过去的坎,挥之不去的阴影,再好的美食天天吃顿顿吃也有吃够生厌的时候。它们就是茄子、黄瓜、丝瓜、豆角。尤其是豆角,它贯穿整个夏季和秋季,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由于豆角生长迅速产量大,吃不了就去市场卖,卖不掉
吃晚饭时,那些长期喝点白酒的人后来身体都如何 - 天天要闻

吃晚饭时,那些长期喝点白酒的人后来身体都如何

  我们照顾自己的身体,就像种树一样,有两个关键时机,一个是在青年时期,另一个就是现在,立刻开始。要是十年前你没把身体当回事,别担心,从现在开始保养还来得及。  在白酒的圈子里,有句话挺火的:“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但这话是客观真理呢,还是爱喝酒的朋友给自己找的喝酒理由呢?  再说说那些每顿晚饭都要配点小酒...
微短剧已进入优胜劣汰的下半场! - 天天要闻

微短剧已进入优胜劣汰的下半场!

微短剧行业已进入优胜劣汰的下半场。唯有以监管促进发展、以规范引领创新,才能占领市场、站稳脚跟,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近日,部分微短剧因剧情低俗,刻意制造放大和渲染婆媳、男女矛盾,传播违反公序良俗言论,渲染血腥暴力等被全网下架。对此,业内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