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吃虾季”,猝不及防,小龙虾又双叒叕上了热搜:
小龙虾又要自由了?诶~我为什么要说“又”?因为这两年,小龙虾降价的新闻频繁登上热搜,不是一次两次了。从曾经的“夜宵霸主”,到如今的“价格腰斩”,小龙虾怎么不灵了?
狂飙的小龙虾
过去的十多年,小龙虾是夜宵顶流,社交货币。鼎盛时期,北京簋街一半以上的门店卖的都是“麻小”,就这,簋街的麻小店门口从下午到深夜都坐满了等位的人。
市场火爆带动供应端极大的热情。狂飙十多年,小龙虾已形成从养殖、加工到餐饮的完整链条。近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小龙虾产业分会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调查分析报告(2025)》指出,2024年,全国养殖面积突破3000万亩,产量超300万吨,综合产值达4600亿元,已经成为淡水养殖第四大品类。湖北、江苏等主产区凭借“虾稻共作”模式占据主导地位,而广西、四川等新兴产区通过错峰养殖抢占冬季高价市场,亩均收益超2000元。
疯狂过后,冷静随之而来。
小龙虾按规格被分为小青(2-4钱)、中青(4-6钱)、大青(6-8钱),最大的“炮头”单只重量可达50克以上。每年二三月份,小龙虾开始集中上市,这也是一年当中价格最高的时候。2022年2月,南京水产批发市场刚开市,小龙虾(“炮头”)批发价即冲至155元/斤,并半个月后价格仍维持在120元/斤的高位,这一价格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价格“跳水”
凌晨4点的湖北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灯火通明。一辆辆冷链货车鱼贯而入,在批发商肖康健的摊位前,分拣工们有序分拣。“进入5月份以来,每天的销量在四五万斤,较4月份小龙虾刚上市的时候翻了一倍。”肖康健介绍,青虾一般发往江浙沪地区,红虾一般发往北京、广东、哈尔滨等地。
“4-6月是小龙虾肉质最为饱满的时期,价格也最便宜。”肖康健介绍,每年进入5月份,小龙虾集中上市,价格也会下降,5月20日,小青的价格在10元/斤,中青11.5元/斤,大青16元/斤,炮头25元/斤。大虾比四月份便宜了5-8元,小虾便宜了2-3元。
肖康健表示,相较于往年来说,大虾较之前便宜了不少,前两年同期大虾的价格在每斤20多元,今年只有十五六元。“大虾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由于去年大虾价格高,养大虾的多了,价格就下来了。”
对于价格的持续走低,山东鱼台的收购商仇广东则更有体会。“现在的价格比二三月份小龙虾刚上市的时候价格低得多。一两以上的大虾,刚上市时价格在每斤100多元,现在只有50多元,几乎腰斩。走货量最多的是7-9钱、4-6钱的虾,刚上市时,7-9钱的虾价格在70-80元/斤,现在降到了30-40元/斤,4-6钱的虾则从刚上市时的30-40元/斤降到了16元/斤左右。”
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雪光看来,小龙虾的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小龙虾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大于求。每年的5-6月是小龙虾全年集中上市的时间段,也是价格最低的时间段。”王雪光表示,一方面,小龙虾养殖技术不断进步,产区持续扩张,4月集中上市使得市场供应大增,另一方面,消费场景分流也影响了需求。
王雪光介绍,虽然价格较上市初期出现下跌,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小龙虾各种规格的售价实际上略有提升。“去年全国规模以上的小龙虾加工企业基本实现清库存,收购均价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元/斤。加上湖北等小龙虾主产区相对减产,也使得今年价格较去年略有上涨。”
业内人士对小龙虾未来价格作出预期,5-6月湖北潜江、武汉等地迎来清水虾批量上市,叠加山东、安徽产区供应,市场将进入“价格战”白热化阶段,价格或继续下探。7-8月高温天气导致成虾供应减少,价格可能出现反弹。
从造神到祛魅
过去十年,小龙虾被包装成“社交货币”,产业链各环节疯狂加码。养殖端盲目扩产、营销端概念透支、餐饮端试图复制大闸蟹高端化路径。
十年之后,消费理性悄然觉醒。
小龙虾的消费主力军主要是年轻人,其中90后占比近60%。但随着消费理念的变化,吃一顿小龙虾平均100元-150元的客单价也挑战着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加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线上渠道下单,追求便捷、高效的消费体验,让更为平价且加工方便的小龙虾预制菜在这几年兴起,2024年小龙虾预制菜在线上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0%,众多品牌纷纷布局电商、直播、即时配送平台等渠道。
另外,小龙虾壳多肉少,一直以来都是一种中等消费品,据不完全估计,小龙虾去壳后的可食部分占比只有46%。同时,年轻人不再愿意等在饭店门口吃一餐小龙虾,而是更倾向“外卖+追剧”的宅家消费模式,让同为带有社交属性的夜宵餐饮麻辣田螺、捞汁小海鲜等新兴产品以更高的性价比占去了小龙虾的一部分市场空间。
因此,到了2024年,小龙虾餐饮门店闭店率同比上升了45%。
小龙虾需要二次革命
肉眼可见,小龙虾产业经过疯狂扩张期,来到了平稳冷静期。往长期看,为了避免未来价格持续下探所带来的风险,不少企业开始转向虾球、虾尾等深加工产品,并开发即食小龙虾以提高利润。《中国小龙虾产业调查分析报告(2025)》对41家规模以上小龙虾加工企业调查统计,从产品结构来看,加工企业正积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这些企业中,2024年小龙虾虾尾产品同比增长6%,虾仁增长10.6%,调味虾增长幅度最为显著,达到33.3%,而清水虾(原料虾)增长不多。
另据统计,节庆活动对小龙虾产业总产值的贡献超过10%,成为产业新的增长点。这也是全产业链融合的新趋势:“小龙虾+文旅”模式。
变局之下,不少企业将目光转向深加工产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从长期来看,小龙虾的销售量是在逐步上升的,以前是追求产量、便宜,现在是追求质量、口味,消费者对小龙虾的口味要求更趋于多样化。”江苏省泗洪县楠景水产负责人袁潮表示,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小龙虾加工突然火了,小龙虾加工企业的产品结构也随时处于调整之中。“以前只做麻辣和十三香小龙虾,现在在整只小龙虾的基础上,做了小龙虾拌面、小龙虾盖浇饭等一系列产品,并且在包装和加工工艺方面作了升级。”
此外,深加工产品的国外需求也在增加。“2020年之后,国外小龙虾的需求量增加,我们根据电商销售数据,选取有竞争力的产品龙虾尾和龙虾仁,出口到韩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现在的销售量比2015年翻了20多倍。”袁潮介绍。
深加工的“兜底”效应还在持续显现。“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200家小龙虾加工企业基本摆脱了前三年销售额逐年下降、库存增加的窘境。预计今年小龙虾加工业的生产量、销售额比去年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王雪光说。
“价格下行的信号会引导从业主体的行为,留在市场的养殖者为了生存,会主动加大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张静宜认为,为适应市场变化,要提升小龙虾养殖效率,主动进行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将是应对挑战的关键,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从而生产更多高附加值小龙虾产品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行业需要进一步提升规划引领力度,促进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央视财经、农民日报、直通三农经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