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光伏抢装潮的持续时间和影响可从政策节点、市场供需及行业动态综合分析如下:
---
### **一、抢装潮的持续时间**
1. **政策驱动的集中抢装期**
根据国家能源局2025年1月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和2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政策设定了两个关键时间节点:
- **4月30日**: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需在此之前并网,否则无法全额上网,只能自用或参与市场化交易。
- **5月31日**:新增新能源项目需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交易,电价由市场竞价形成。
为规避政策调整后的收益风险,企业需在6月前完成项目并网,因此抢装潮预计在**2025年4月至6月**集中爆发,并在政策窗口关闭后逐步消退。
2. **供应链与价格波动影响**
抢装潮导致短期内组件供不应求,龙头企业订单排期延长至15天以上,部分厂商甚至出现毁约加价现象。尽管市场预期抢装需求将在6月后减弱,但实际持续时间可能受以下因素影响:
- **价格回调时间**:乐观预测认为组件价格在7月后逐渐回落至0.7元/W左右,悲观预期则认为5月后价格可能暴跌至0.5-0.6元/W。
- **海外需求支撑**:海外市场复苏可能延缓国内价格下跌。
---
### **二、抢装潮的影响**
1. **短期市场冲击**
- **供应链价格波动**:组件价格在抢装期间上涨约20%,一线企业报价从0.67元/W升至0.72-0.78元/W,部分型号甚至重返0.8元/W区间。
- **并网压力**:集中并网导致地方电网调峰压力增大,山东、河北等地已提前优化电网调度。
- **行业乱象**:锁价合同失效、厂商毁约加价等行为频发,扰乱市场秩序。
2. **长期行业重塑**
- **技术升级与成本优化**:电价市场化倒逼企业提升发电效率,推动“光伏+储能+智能调度”一体化方案,降低出力波动对收益的影响。
- **商业模式创新**:聚合商模式、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加速落地,企业需增强电力交易能力以应对市场竞争。
- **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小开发商因缺乏议价能力或退出市场,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资金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
3. **装机规模与市场预期**
- **国内新增装机**: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新增装机为215-255GW,同比2024年(277.57GW)可能下滑8%-23%。但机构乐观预测认为,抢装潮可能带动装机量超300GW。
- **全球市场**:TrendForce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596GW,同比增长10%,新兴市场(如中东、非洲)成为增长主力。
---
### **三、后续风险与应对建议**
1. **风险提示**
- **政策窗口后的需求断崖**:抢装潮结束后,下半年可能出现短暂需求空窗期,组件价格回调可能导致囤货商亏损。
- **市场化收益不确定性**:增量项目电价波动可能压缩利润空间,绿证交易与电力市场衔接不足亦影响收益。
2. **企业应对策略**
- **锁定供应链**:优先选择产能稳定的头部企业合作,签订长期协议(PPA)对冲价格风险。
- **布局高消纳地区**:聚焦用电需求旺盛区域(如高能耗企业聚集地),确保项目收益。
- **强化技术与管理**:引入AI预测发电曲线,优化运维效率,提升市场竞价能力。
---
### **总结**
2025年光伏抢装潮将集中在**4月至6月**,受政策节点和供应链紧张影响,短期内推高组件价格并加剧行业乱象。长期来看,市场化机制将加速行业洗牌,推动技术升级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需在抢装期灵活应对供应链风险,并在政策红利消退后转向高质量发展,以应对未来的市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