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防城港12月18日讯(通讯员 贾思千)曾被当垃圾处置的包装塑料膜回收后产生的价值用于公益事业;升级改造淘汰的设备再次使用节约成本达125万元并获专利;实现广西区行业内首家新能源配送用车占比达100%。近年来,防城港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这一系列绿色物流举措和成果,成了广西区行业内一面闪亮的旗帜。
塑膜回收“鸡肋”成香饽饽助力生态保护
“一共1.6公斤,请签字确认!”日前,防城港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储配部黄莉清点称重完塑膜后,对塑膜回收的工作人员老陈说道。
在配送过程中,条装卷烟包装外都会有一层保护膜。过去,客户收到货后都会随手将拆下的包装膜当成垃圾处理。但随着烟草行业大力推进物流绿色发展工作,包装塑膜回收工作被提上了日程。
2023年起,防城港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就开展了卷烟包装塑膜回收这项工作,按照目标引领、学习借鉴、统筹推进的思路,研究“一铺二卷三折四放”的方法在全市开展塑膜回收,通过实地教学、视频宣传、绿色评比等方式教育引导卷烟零售客户参与其中。
“积少成多,回收出售”。经过宣传引导,最后物流配送中心与客户达成了共识,拆下的包装膜由客户暂时存放,等配送人员再次送货时,将上次的包装膜进行回收并拿到指定场所堆放。存够一定量后再出售给回收站。

志愿者利用包装膜回收款进行红树种植。贾思千 摄
慢慢地,存放点的包装膜越来越多。出售—回收—出售—再回收!2023年,物流配送中心居然共回收了1.15吨包装膜,回收款就达2.26万元。看着这笔“巨款”,工作人员乐坏了!没想到“鸡肋”还能换成白花花的现金。
如何把这笔钱花得更有意义呢?社会捐赠、慰问困难职工、搞团建活动,一时间大家讨论热烈。但最后大家都还是决定,这笔钱来自“绿色”那就还来自“绿色”。
防城港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签订了红树林种植与抚育协议,约定今后每年用2万元包装膜回收款种植红树400株。今年开春后,该局(公司)的志愿者积极参与了被称为“海岸卫士”的红树种植。
如今,种下的红树正在茁壮成长。看着绿油油的红树扎根在海滩上,该局物流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员很是欣慰。
迎难而上节省资金超百万并获两项专利
防城港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绿色行动”没有停留在小小的包装膜回收上,该局还在下着一盘更大的“绿色棋”。
2008年购进的标准烟分拣线,在使用10多年后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分拣效率。而异型卷烟分拣仍然是手工作业模式,存在分拣线较短、没有卷烟仓位、包装机、烤箱等弊端,分拣效率极低。
购买一条新的异型烟分拣线需要127万元,而旧分拣设备也只能以废旧处理,卖不了几个钱。如何能省下这笔开支,又能让旧设备再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账在防城港烟草人心里盘算着。

技术团队对淘汰分拣线进行升级改造。贾思千 摄
“我们可以尝试把标准烟分拣线进行技改,改成异型烟分拣线!”技术人员迎难而上。查资料、请教专家、动手设计。2020年,被淘汰的标准烟分拣线,硬是被该局的技术团队把“心脏”“大脑”“四肢”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成了异型烟分拣线,异型烟分拣效率从400条/小时提升到了2200条/小时,分拣效率提高了5.5倍。
除去2万元的升级改造成本,防城港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一下就节省了125万元的开支。这个改造项目也获得了防城港市公司2022年的科技创新项目三等奖,同时还取得了外观设计和计算机软著2项专利。目前,经过升级改造的分拣线仍在使用,运行良好。
着眼未来绿色低碳理念促发展
除此之外,防城港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还应用“云、大、物、移、智”等现代数字技术与物流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从人工作业向自动化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源消耗更明显,实现了生产效率和能源效能的双提升。在配送车辆方面,该局更是实现了广西区行业内首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新能源车辆使用占比达100%的单位。
近年来,该局(公司)认真履行国有企业的职责和使命,把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多种业务和多环节绿色低碳发展,有效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工作人员对回收的包装膜进行整理等待出售。贾思千 摄
在物流绿色园区方面,建立5m雨水收集池,实现园区花木循环水浇灌,更换物流厂房节能灯具36盏,全年用电量同比减少26%;在分拣作业环节,大力推进卷烟包装塑膜减量使用,塑膜用量同比减少6.28%;在卷烟配送环节,依托广西烟草智能配送系统进一步进行线路优化,整合迂回、重复线路;在绿色活动方面,引导鼓励卷烟零售客户开展塑膜回收参与评选“绿色之星”、参与红树林种植等绿色活动。
下一步,防城港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持续发力,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物流规划、建设、运行和服务全过程,不断深化绿色高效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