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发钞的锚定物变了。
过去是美债,现在回来了,回到了国内的债务,即国债。
九月经济工作会议气场全开,主要是补财政的巨大缺口,其次是砸钱救楼市。
为什么要发行特别国债?无需过多解读,当然是缺钱,房子卖不出去,全国各地方财政纷纷入不敷出,这就是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背景。
刘氏井建议至少要发十万亿,相对于各方面对货币的渴望,这个数量级不算大,年内除上海外所有地方财政都是入不敷出,仅财政的缺口就高达五点六万亿,同样是负。
为什么不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调节?因为现在是总需求不足,企业产品卖不出去,没有贷款扩大生产的冲动,居民更不会在楼市下滑的背景下贷款买房,那就发挥财政的干预直接去推动。
财政通过向社会借钱发行特别国债,待企业投资、待社会消费,从短期看这是一种长话短说的方式,先把到期的债务抵掉,保持正常运转,公务员也有钱发工资了,同时按财政的意愿去投资去刺激消费,把钱花出去,实现弱通胀的目标。
最为醒目的是央妈也下场了,也去买国债,这是一个强信号,意味着今后印钞不再以美债为锚定物,今后以内循环为主。
自 wto 外贸上的强势时代结束,政策的目光转向国内,年初出口形势超预期,多少是依赖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低价倾销,从而遭遇到美国与七国集团的联合反制,做反补贴调查,并全面加征关税。
中国通往全球化的道路上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看来又是采纳了黄岐藩的建议,不再以美债作为人民币发行的锚定物,不再干让美国央行成了中国央行的央行这种不可控的事情,转身回归国内。
以国债为锚定物,可向社会借钱,利率高一些,逼出银行趴着的巨大个人存款,央妈入场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另一种印钞的方式,财政需要多少钱就买多少国债,因为央妈自己就是印钞机构,通过这种方式印钞就不用担心全趴在银行转圈,流动不到市场与社会。
政策一直梦寐以求的主动通胀一直表现不出来,现在总算找到了新的出口。可以说发行特别国债是为了扩大需求刺激经济,也可以说就是画在最终是货币贬值,对社会财富做一次大洗牌。
民间巨大的沉没资本走资的路封死了,不投资不消费,那就通过主动通账与富人人确认眼神,考验一下富人巨大的资金是坐等必然到来的贬值,还是投资前沿科技企业、买入一线城市的重资产,要看企业何时能修复利润表和负债表,为财政提供更大的税基。
而财政要做的是做一个省钱的财政,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但通胀与通缩都是货币供应的反应,今后大概率是货币继续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