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家在回应地方债问题时,曾经指出,谁欠的债谁负责,不能指望国家买单。
但现在央企出手协助化解贵州的地方债,这又是什么信号呢?
贵州的问题还没解决,昆明地铁公司又爆出类似的问题。这又怎么办呢?

01,央企出手
据不完全统计,有许多地方都背负着巨额的地方债务。
有财务数据显示,在2023年的第一个季度,贵州政府的债券发行达到了456亿,但所偿还的债券利息仅达到了五分之一。
根据2022年年末的数据统计,贵州的债务余额达到了12470亿元,这已经是贵州省的3.9倍收入。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贵州的所负担的地方债总额非常大。
如今央企中国信达出手协助贵州解决地方债的问题。
中国信达是一所资产管理的央企公司,其主要业务就是经营不良资产,并且中国信达的资产规模非常大。

一直以来,中国信达都与一些地方政府合作,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截止2019年底,中国信达已经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这一方面的投资达到了70亿元。
除了缓解地方债务之外,中国信达还化解了很多个房地产风险项目。
不过,贵州政府虽然与中国信达合作能够缓解了部分债务,但是目前还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债务压力。
如今贵州还在努力争取到中央的支持、银行的降息展期缓解债务的压力。
但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发债的时候,要先考虑清楚值不值得发债,能不能还得起?

02
从如今的新闻报道来看,不单是贵州有地方债务的问题,还有许多地方都存在了这样的问题,比如最近媒体所报道的昆明地铁没钱了。
从昆明轨道交通集团的财务报表来看,目前该集团正处于资金短缺的状态。
不但如此,昆明地铁还出现了拖欠员工的一些新闻。
从2022年的财务报表单中,昆明轨道交通集团的营业收入比2021年减少了将近30%。
并且一整年的营业都处于一个亏损的状态,集团的盈利得于政府的十亿补贴。这10亿的补贴已经比2021年增加了两倍。
不过,虽然经营压力很大,昆明目前为止已经拥有了六条的地铁线,但是如今还在申请修建新的地铁。
这简直是在“压力山大”的背上,再加重重锤。这无疑是加重昆明地铁交通集团的债务压力。
如果这是一个普通的市场化企业,会考虑这样的过度透支债务吗?

03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地方存在的地方债难以化解呢?
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地方想要通过基础建设拉动GDP,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这些地方大量的借钱,想到经济发展好之后就会有钱还上了,但是没有想到经济会碰上困难的时候,债务就无能偿还了。
比如像贵州这样的情况,贵州属于欠发达地区,所借的债务已经高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三点多倍,早已无力偿还债务了。
再比如,昆明借了许多的债款建了许多地铁,但是实际上地铁的利用率并不高。
事实上,不止是昆明出现了这种状况,全国也有这种类似的状况出现。
如今已经有50多个城市建立了地铁,而真正能达到客流强度的只有十几个城市。
那为什么还有很多城市想要建新的地铁呢?
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形象面子工程,另一方面主要是地方想要通过基础建设拉动GDP的增长。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是想要通过建了地铁,就能把沿线的房地产的价格推高,就可以通过多卖土地增加土地财政收入。
但是这些建设都需要较高的成本,这就造成了越来越高的地方债。
并且,一旦原先的设想结果未能实现,这会导致地方债务无法偿还。
而在以前,地方债务都会由中央来进行兜底。现在中央已经明确表态了,地方债务应该由地方来负责,不能再由中央来兜底。
这其实是好消息,就像网友形象的“谁挖的坑谁来填”。
只有这样,才能负责任的,考虑清楚哪些债该发,哪些债不应该发。
PS:第一时间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觉得文中资讯和观点对您有帮助——
——请给本文点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