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MAG解百集团发布了一组销售数据——杭州大厦生日庆创下3天4亿的销售额,不少人惊呼:“杭州人的购买力太强了。”
截图来自MAG解百集团
但就在今年7月,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的7.45万亿元多增了2.88万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也意味着,刚刚过去的半年中,平均每天约有561亿元存款存入银行,平均每人每天就存进了40元。
这样的数字,让不少“专家”都忍不住分析:“老百姓为何不爱花钱了?”
然而,杭州大厦的这组销售数据似乎印证了杭州人消费欲望的攀升,到底是谁在“买买买”?又“买”了些什么呢?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跟身边的几位消费者聊了聊。
强制储蓄不耽误买买买
“看准优惠下手是省钱”
胡女士曾是一名“月光”白领,杭州开了新餐厅总要第一时间去打卡,某品牌出了新品也热衷排队抢购,有时候还会透支信用卡额度超前消费,改变发生在今年初。
“过年的时候我妈给了我10万块钱,让我学学炒股,第一个月赚了一万多,后来股市跌到2800点,我的股票浮亏达到45%,一气之下全割了。”胡女士感慨,那段日亏上千的日子让她都不敢乱花钱,“每个月工资一到账,我就强制要求自己先存5000,从3月份到现在也存了3万+,想想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这次杭州大厦生日庆,胡女士给自己买了一双某意大利牌的乐福鞋。“原价是6400块钱,在我购物车里躺了一个月都没舍得下手,本来想免息分期购的,后来看到杭州大厦的活动,可以返利10%,相当于便宜了600多块钱,我果断下手了。”
在胡女士看来,克制消费不是不买,而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胡女士还分享了自己的“省钱小窍门”:“碰到冲动想下单的东西,我会先加入收藏夹一星期到一个月冷静后再考虑,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仍有购买的冲动,那就不再犹豫直接拿下。”
胡女士说,这个方法让她购物清单里90%的东西最终都会被删除,而剩下的10%只要价格合理,胡女士还是会让自己感受“买买买”的乐趣。
“存钱并不耽误我消费,相反,我觉得存钱也是为了更好的消费。”在胡女士看来,虽然自己的消费物欲相较以前低了不少,但只要碰到商场和线上的活动给力,“抓准时机看准优惠下手就是变相省钱了,甚至可以省下‘小钱’买‘大件’,存钱也会变得更有动力。”
从直播间转移到线下消费
“赠品再多没有打折香”
“这次我买了一万多的化妆品和护肤品,感觉还是线下更划算。”志玲曾经热衷在直播间买买买,后来发现原价买的正装,虽然附赠一大堆小样综合算下来很划算,但很容易有效期内用不完导致浪费:“毕竟女孩子天生喜欢新鲜感,喜欢买各种各样的牌子,隔段时间要换着用,后来发现买太多,自己根本用不完。”
虽然已经大半年没有买过护肤品了,但刚刚在杭州大厦“扫完货”的志玲坦言:“送再多的赠品都没有直接打折‘香’啊!”

截图来自杭州大厦购物城
志玲告诉记者,不少她常用的美妆品牌都参与消费返利20%。“满1000送200,满2000送400,返利的部分可以直接购买其他正装。”志玲说,品牌柜姐会帮自己算怎么下单更划算,甚至不用自己动脑:“赠送的小样也不少,再叠加一些银行和积分的活动,可以说很划算了。”

截图来自杭州大厦购物城
据志玲观察,不少服装品牌还有9折再返利10%的优惠,“活动力度还是比较大的,这是刺激大家集中消费最直观的原因。”
记者观察+
虽然疫情多点散发,叠加股票、基金收益不及预期,增加了消费者的储蓄意愿,但大部分消费者并没有直接消费降级——“该买还得买”,是不少消费者的真实写照。不过对待消费,不少消费者直言相较以往会更理性。
从杭州大厦这3天的销售复盘来看,给力的活动、“独一份”的稀有奢品、丰富的主题活动,是刺激消费者集中消费的叠加效应。怎样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把钱花出去?这是商户、金融机构都值得思考的“促消费”命题。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