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相关产业也在快速进步。特别是在锂金属电池。
据公开资料显示,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其中锂金属电池最早由 Gilbert N. Lewis 于 1912 年提出并研究,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但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锂金属电池”技术是一项工程突破,它将大大改善电池性能,增强电池的电量持久力,大幅改观电力存储的经济效益,促进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升级转型,对人类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昨日,在合肥举办的锂金属电池创新技术论坛上,盟维科技位于合肥经开区的锂金属电池自动制造线及z21创新实验室正式启用。据悉,这是中国乃至全球首创的锂金属电池自动制造线,是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企业在规模化量产的又一重大进展。
安徽盟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中国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创新代表,以电动航空实际应用需求为起点,从材料、工艺、结构等多维度持续创新,研发了以金属锂为负极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成为全球首个突破锂金属电池技术瓶颈,批量交付500Wh/kg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新体系动力电池的研发与制造硬科技企业。
据悉,这是中国乃至全球首创的自动化锂金属电池制造专用产线,也是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企业在规模化量产的又一重大进展。清华大学张跃钢教授在现场表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升级,“续航焦虑”问题不断推动行业技术边界,要求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攀升。锂金属电池采用纯金属锂作为负极,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极低的电势,这使锂金属电池有望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升一倍以上,是当前电池行业创新突破性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次锂金属电池自动化制造线在合肥的全面启用,说明我国在500 Wh/kg高端能量型动力电池产品的批量交付能力已居于全球领先位置,实现了锂金属电池从实验室阶段(TRL3)到产品批量交付阶段(TRL6-8)的突破。未来,产品有望在电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挥更大作用。在合肥投产的这条专用产线也将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新能源动力电池下游应用场景的全面激活带来更多可能性。
PS:锂电自动化生产线七大步骤
第一步:电池原料包从入料舱进入到手套箱内
第二步:电池原料包自动进行扫码称重,称重好的电池原料包自动放置到物料输送装置
第三步:输送装置自动进入注液气缸进行注液
第四步:注液后的电池分别进入到静置气缸1、2、3、进行静置
第五步:静置后的电池进入封口气缸进行抽真空并封口
第六步:封口完成的电池将自动进行二次称重,不合格的产品将进入左侧的回收过渡舱进行处理
第七步:合格的电池将自动送往出料方舱